《学弈》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学奕》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讲述了二人学奕,因学习态度不同,二人学习结果也迥异不同的故事。故事告诫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课文文辞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名篇。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名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良好载体。学生进入六年级,已经接触了很多文言文,对文言文已经不陌生,利用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读、知、悟”学习《学弈》这篇文章。
三、教学目标:
1.
读准并理解“诲、鸿鹄、缴、弗”四个词。理解“缴”古代与现代的意思。书空易错字“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反复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运用“读、知、悟”的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在读中知意,在读中悟理。
4.在读中知对比的写作方法,体会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运用“读、知、悟”的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在读中知意,在读中悟理。
2.在读中知对比的写作方法,体会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吟诵孟子的名言引入
1.师:看着孩子们精神饱满的样子,老师想送孩子们几句名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音乐起)
出示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师:谁还记得这三句名言是谁说的?(孟子)
3.介绍孟子
(1)师:谁说说你了解的孟子?
(2)生汇报
(3)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相关资料。(出示资料,师介绍,音乐起)
(4)师:孟子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孟子》一书,我们今天就学习选自《孟子》一书中的《学弈》
4.师生共同书写“弈”
5.释题:“弈”是什么意思?那么“学弈”是什么意思?红色标出“
(二)初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师:《学弈》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我们就用已经学过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知晓文言文的意思;悟出文言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板书:读、知、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请孩子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自由读
3.抽生读
师:你真了不起,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还想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思援弓缴而射之。”
(1)正音“缴”师:老师觉得你读这个字“缴”读得特别准确,你能再读一读吗?生读
(2)师:当读“zhuó”的时候是什么意思?而现在这个字读“jiǎ0”,又是什么意思?(边说边出示)
6.师:刚才我们一起突破难关,相信孩子们这次会把读音读的更准确。(生齐读全文)
(三)读懂文言文的意思
师:孩子们不仅读准字音,读通了句子,我们还要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要读懂文言文的最直接的方法是对照译文读。
(1)师:请孩子们先自己对照译文读,然后和同桌合作读
(2)抽同桌读
(3)男女生对读
4.师:借助译文读了文言文,你有哪些字、词不懂?(援、诲、鸿鹄)
5.师小结:懂得了文言文的意思,这次读相信你们会有进步。(齐读全文)
6.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师导读: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曰:非然也。(师导读两遍)
师:你们看,古人还会运用修辞手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请同学们同桌试着读一读。
(2)抽生对读
7.师:不是这样的,那是哪样的。请你们用“————”画出学弈的句子。
(1)生说,师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齐读
(3)师: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
(4)师:你从哪里读出对比的?
(5)师:咱们平时经常用的专心致志就是出自《学弈》
(6)师:你还能用哪些恰当的成语来说一人_______,一人________?(生充分说)
(7)师:你们能用成语说出他学弈态度不一样,那么我们能不能读出这种不一样。请同学们自由练读。
师导读:师: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抽生读: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抽同桌读
(四)悟道理
1.师过渡:一个人学弈专心致志,另一个人学弈三心二意,所以结果不一样,如文中所说(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师:读到这里,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抽生说)
(五)读出古文的韵味
1.师: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之乎者也,这篇文言文有六个“之”,而“之”有不同的意思。(出示之的意思)
3.师:,我来考考大家,“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生:指天鹅。
4.师小结:我们要读好文言文,还要读好之,听,老师带来了录音(出示录音),同学们可以跟着读一读。
抽生读
师:咱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像丁丁所说(出示丁丁所说的话)
5.全班齐读
(六)小练笔
师:过渡:文言文的语言就是这样富有韵味,咱们也可以试着写出文言文的韵味。
出示小练笔提示:如果两个都专心致志,发生的故事可就大不一样了,按这个设想,在写一个故事。(齐读)
师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二人专心致志,则___________也。
(七)课外拓展
师:在《孟子》一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阅读的文章,比如(出示),希望孩子们课外多多阅读。
七、板书设计
学弈
《孟子》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有所成
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