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5 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0 23:0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摆》是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本课通过做摆、研究摆,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取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
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进行实验取证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认识到控制变量是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难点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二、教学准备:
秒表、铁架台、绳线、钩码、量角器、尺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认识摆
1、认识摆
师:(出示摆钟)认识这个吗?这是摆钟。摆钟里这个来回摆动的装置叫摆。(板书“摆”)老师把一个钩码挂在这根线的下面,并且把它固定在铁架
台上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摆。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就老师做的摆,这
根线就是摆线(板书:摆线),底下挂的钩码就是摆锤(板书:摆锤)。摆不动时摆线与铁架台的铁杆平行,如果让它摆动起来,提起的摆线与铁杆
的这个夹角叫“摆角”(板书:摆角)。怎样可以知道摆角的大小?
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用量角器测量)。
师:及时的示范,把量角器固定在架子上。现在老师提起的摆角是多少?
生:观察后回答。
师:老师先玩一玩摆给大家看看,强调线要拉直,放摆锤时手里不能用力,教师示范。现在这个摆摆动了几次?你是怎么数的?强调从出发点摆过去再摆回来算一次。我们来数数老师做的摆在15秒内摆动多少次。谁来玩一玩,我来计时,大家一起数数。
生:数摆动的次数。
【设计意图】实物的出现可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眼球,既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找一找生活中的摆
师: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作摆动的物体?
生:钟、秋千、不倒翁、风铃、汽车雨刮器……
3、学生制作摆,并提出问题。
师:你们真是一帮爱观察,善于观察的学生,早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出示课文中伽利略研究吊灯摆动的插图)有一天,伽利略来到了教堂,在教堂的大厅里,他看到一盏吊灯在不停地摆动。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想,吊灯来回不停地摆动,这种摆动是否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用脉膊计算时间,仔细观察吊灯的摆动。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发现了吊灯摆动的规律。摆发明使人类的计量史和物理史进入了新的里程碑。伽利略的摆首先被医生用来测量脉搏,叫做脉搏计。伽利略很想用摆来指示时间,但是迷信窒息了科学,他从事的科学活动遭到了教会的迫害,没有如愿。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了伽利略的遗愿,造出了一座摆钟,以后,摆钟就逐渐取代了日晷、火钟、和水钟。直到现在,摆钟及其变形的各种摆仍然是中百的心脏。摆动究竟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史,也是科学教学的一部分,伽利略与摆的故事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师:怎么研究呢,我们先用桌上的材料学着老师的做法来动手做一个摆,然后数数你们的摆在15秒内摆动多少次,比一比那一小组做的既快又好,开始吧。
生:活动,汇报。
师:来汇报一下你们做的摆在15
秒内摆动了多少次?
生: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摆动的时间一样,为什么摆动的次数不一样呢?(换句话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直接让学生亲手制作单摆,并指导单位时间内数摆的次数,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为学生的后续活动,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作铺垫,特别是为实验的科学性提供了保障。
(二)提出假设
师:那你们认为摆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生:讨论并提出假设。
生:学生汇报,教师及时板书,呈现学生的观点。
摆线长短
(长—慢;短—快)
摆重轻重
(重—快;轻—慢)
摆角大小
(大—快;小—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大胆、新颖且有一定“道理”的假设。在提出假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受认知水平或表达能力的限制,常常只能说一些较笼统的话,如: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教师在指导时则要将假设具体化。这一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规范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师:到底是不是象你们猜测的那样呢?我们来实验证实一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分组实验,选择本组最感兴趣的一种假设,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怎么实验呢?我们先来设计设计。
【设计意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假设进行研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究,对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高效的。
师:(出示实验记录表)小组讨论。
生:交流完善。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本堂课追求的教学形式之一。既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又能完善实验设计。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知识与技能
的机会。如果剥夺它,就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教材和权威的“套子”里,失去学生研究的主动性。
生:学生实验并记录。
师: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引导学生经历“选择探究对象---设计完善实验---合作实验验证---分析数据---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获得快乐,正是我们科学教学的实质所在。
(四)拓展应用
师:这只摆钟走得慢了,你有没有办法让它走得快些?说说理由?
生:可把钟摆调短。因为摆线越短,摆走得越快。
师:
如果让你设计一只15秒摆15次的摆,你怎么办?
生:(慢慢试)根据摆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可以进行调试,如果15秒内,摆的次数多了就增加摆线长度,让它摆得慢些,反之就减少摆线长度。
师:真厉害!活学活用,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请每一小组一个摆,使其在
(五)总结交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问题?
生:谈感受。
板书设计

摆线长短
长—慢;短—快(ˇ)
摆锤轻重
重—快;轻—慢;
摆角大小
大—快;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