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0 23: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国旗怎样升上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
会组装定滑轮。
3、
会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的作用。
4、
知道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教学重点:
知道定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定滑轮并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1个、钩码3个、s钩一个、铁架台、测力计、线、实验记录表。
演示材料: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两种滑轮装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滑轮。
1、谈话:每个星期一,学校都举行升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板贴:国旗怎样升上去)
(学生可能回答:国旗在绳子的带动下上升的;升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就随着绳子向上升;在旗杆的顶部还有一个轮子在转动)
2、讲述:哦,秘密就在旗杆顶部,我们来近距离的观察一下。(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旗杆顶上的这个装置在科学上叫作滑轮,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滑轮。(板贴:滑轮)
3、这是实验室用的滑轮,生活中的滑轮更结实耐用。(ppt出示)虽然它们的材质和外观上有所不同,但构造上都是一样的,请同学们找找它们的共同点。
(滑轮的边缘都有凹槽、上面都有一个环形的部位,滑轮可以绕轴转动)
4、ppt小结:像这些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装置叫做滑轮。
二、尝试安装滑轮,了解滑轮的作用
1、接下来就请你们当个升旗手,模拟升国旗。旗杆在此,国旗就拿它来代替,当然还少不了滑轮和绳子,你们能试着稳稳得提升一个钩码吗?(出示:铁架台、钩码、滑轮、绳子)
2、分组进行初步安装(巡视指导,给没有铁夹的小组一个S钩)
3、(请一小组上台演示如何安装)并提醒安装注意点:①铁架台要稳定,不能晃动,要旋紧。②S钩要稳定,不能滑动,挂S钩的地方可以用手摁紧。
4、提问:大家觉得滑轮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生:可以把物体从低处运到高处。)简单概括为:可以提升物体。(并板书)
三、探究滑轮省不省力。
1、那么关于滑轮,你们还有想知道的吗?(聚焦:利用滑轮提升物体是否省力呢?)
2、(请几个学生猜测一下)怎么用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呢?小组讨论一下。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先测出钩码的重力,再测出用滑轮拉动钩码的拉力,最后比较两个力的大小。(ppt出示)
5、提问:为什么不是这样测出提升钩码的拉力?(因为徒手提升钩码的拉力﹦这个钩码的重力,不管提升多高,拉力不变,所以我们只要直接测量钩码的重力。)
6、提问:那么光比较一次,就可以下结论了吗?(出示实验记录单)为了得出较科学的结论,我们需要多测几次,看懂了吗?
7、过渡:整个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重力时,正着调零,测拉力时,倒着调零;
(2)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注意在拉动过程中读出数据;
(3)用弹簧秤拉动时,用力要均匀,并保持竖直状态;
(4)注意分工合作,重复多测几次,即时记录。
8、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9、分组汇报总结实验结果。小结: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四、深入思维,从变形的杠杆分析滑轮
1、(出示滑轮简图)过渡:刚才我们从实验的角度发现升国旗的滑轮是等力的,不省力也不费力,接下来请同学们把它当作是杠杆的话,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2、谁来找找支点、阻力点、用力点分别在哪里?
(生发现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对了,其实滑轮就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我们用杠杆的原理再次证明这种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它是一种等力杠杆。
4、提问:既然没有省到力,那这种机械有什么优点呢?小组讨论一下
5、交流小结: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五、引出动滑轮,迁移拓展。
1、讲述:生活中,除了旗杆顶上的这种滑轮外,还有一种滑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
2、播放动画,学生回答。
A.会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
B.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
3、这是它们最明显的不同,你能根据这个特点,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4、那么升国旗的滑轮应该属于定滑轮。所以,今天我们仅仅研究的是定滑轮的秘密(板书补充完整),我们来了解一下定滑轮在生活中的其它运用。(播放视频)
5、关于动滑轮,同学们又有什么想知道的?下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讨动滑轮的秘密。
(生:动滑轮省不省力?动滑轮是否是变形的杠杆?动滑轮有什么作用?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