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2 10:3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初二年级
语文
成功的演讲词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这比任何一种书写的文字都更有力量。
任务一
绘制课文结构图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分别绘制这两篇文章的结构图。
提示
一、演讲者各自围绕什么话题进行演讲?
二、运用关键句摘抄法,梳理文章的主要脉络。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关键句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1段)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3段)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第7段)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试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第13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构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结构图
说出你的发现
一、脉络清晰:提出观点,阐释观点,重申观点。
二、开头交代背景,引出主题,营造氛围,吸引兴趣;
结尾重申观点,深化主题,表达祝愿,憧憬未来。
三、通过举例把抽象道理形象化、浅显化。
四、运用对比让观点更鲜明。
如何把话说清楚?
任务二
为最精彩的语言做批注
请在两篇演讲词中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言做批注。
提示角度: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
批注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句式
批注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批注
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修辞
批注
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语言风格
如何把话说漂亮?
语言表达:反问、排比等。
句式:相同句式等。
语言风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准确严谨、客观理性。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庄重典雅。
给谁听?
针对性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在“情系中华”征文活动的颁奖典礼上

现场嘉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在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上

奥委会成员
语言表达的共同点
任务三
模拟演讲
尝试返回历史现场,还原演讲现场。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演讲词,进行模拟演讲。
演讲词发表的背景
丁肇中,1991年生于美国,美国华裔物理学家。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在现代实验物理学界,他是一个眼光超前的科学家。他设计出种种实验来验证理论的准确与否,给科学界以震动。他的实验在逊原子碎屑构成的混乱、复杂迷宫中闯出条条道路,改写了教科书,并且绘制出逊原子核世界的新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背景
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情系中华”征文活动。《瞭望》周刊海外版刊登了部分来稿,在海内外反响热烈。征文评委会评出两篇特别荣誉奖,丁肇中的《怀念》是其中一篇。
1991年10月18日,征文活动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丁肇中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
1
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顾拜旦
顾拜旦(1863-1937),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法国教育家。1883年首次提出了举行世界性体育比赛的设想。1892年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发表著名的“复兴奥林匹克”演说。促成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1896-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起任国家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著有《体育颂》等。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背景
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现代奥运会计划每四年举办一届,1916年本应在德国柏林举行第六届奥运会,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顾拜旦的演讲,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5个月。
竞技体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追求理想、展现价值的方式。奥林匹克公平、公正的竞赛精神成为当代人类对自身完善的标准和社会交往的行为准则。
领会演讲者意图
辅助性技巧
反观自我,汲取力量
感受杰出人物为人类、为社会奉献自我的伟大人格与精神伟力。
实践真正的“格物致知”,重视实验精神。
用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热情,热爱美好的生活,追求健康的体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