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9.《马》配套练习(经典训练)
双基训练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 ) 窥伺( ) 羁绊( ) 疮痍( )
阔绰( ) 庇荫( ) 遒劲( ) 妒忌( )
相得益彰( ) 面面相觑( ) 观瞻( )
2.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 鞍辔 畸形 B、驯养 搏斗 充沛
C、妒忌 羁绊 驾驭 D、迎和 颚骨 枉然
3. 找出运用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下,它们 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 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
A、虽然 却 如果 B、因为 所以 如果
C、由于 于是 但是 D、虽然 但是 如果
4.下列加点的词不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
A.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B.那些只为着摆阔绰、状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
C.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谓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D.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5.下列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B.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底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的太丑,狮子头抬大。
C.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
D.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丑相。
6.请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根据提示,填写下列各空格。
(1)在理想上,我们要以年级冠军为___________(前进方向),要__________(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坚持不懈),直到___________(取得胜利)。
(2)在学习上,我们要拿出__________(一种精神),为父母孝___________(一种劳动),直到立下____________(一种成就)。
(3)在课堂上,我们不能__________(分散注意力),不做___________(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6个字的成语)的事,回答问题时要______________(场面热闹的样子)
(4)在集体中,我们不能做___________(一种败坏群体的马),______________(脱离了管束的马)____________(眼睛看不见的马),在维护班级荣誉上,我们不能搞____________(要团结,不单干),要形成______________(又雄壮的气势),_______________(多马飞奔的样子)
能力提升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 ( http: / / www. / " \o "我们的中国教学资源网 )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与它的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定型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最卑贱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由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1)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它颈部的美(2)。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手法(3);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项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3)的模样;它那下垂而(4)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就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因为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所以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着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词填空。
A、豪迈 B、轻捷 C、坚实 D、相得益彰 E、茂盛 F、坦率
(1) (2) (3) (4) (5) (6)
8、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
答:
9、阅读选段,看看选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马的外形?
答:
10、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对松鼠进行了小小的赞扬,而在本文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用本文中的一个词为这句话作注释。
(1)这句话是:
(2)这个词是:
11、本语段在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12、选段在介绍马的美丽,为什么却花了大量笔墨详细介绍马过分伸长的“颚骨”?
答:
参考答案:
1.略
2.B
3.A
4.B
5.C
6.(1)马首是瞻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2)龙马精神 犬马之劳 汗马功劳
(3)心猿意马 风马牛不相及 车水马龙
(4)害群之马 脱缰之马 盲人瞎马 单枪匹马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7、⑴B ⑵D ⑶F ⑷A ⑸E ⑹C
8、在所有的动物之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9、马前部的颚骨,马的眼睛、耳朵与鬣毛,马的尾巴
10、(1)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2)高贵
11、这样写是为了把马的“匀称”“优美”的外形同其他的动物有缺陷的形体作比较,一次来突出马的外形的高贵气质。
12、因为这正是马与众不同的特征。颚骨过分伸长本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但马的颚骨却与颈部的美相配合,凸显出其高贵的姿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7.《马》课堂教学实录1
遂昌县王村口中学 徐国华
[教学设计]
动物是人类同存于一个地球,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应该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这是新课程七(下)第六单元的主题。同时,新课标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对话交流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地教学。《马》的教学就着眼于此,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去品读和感悟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笔下人类驯养马和天然野生马的特性,关注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不同命运,从中感悟一些人与动物相处的内涵。
[教学情境]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布封笔下的,《马》。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两个片子,比较一下片中的马一样吗,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欣赏片子)
生1:右边是自由自在奔跑的马,左边是被人养着的马。
生2:一种是天然野生的马,一种是人类驯养的马。
师:假如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做哪一类马?
生1:假如我是马,我选择天然野生的马,因为它生活得自由自在。
生2:我也选野生马,因为它无拘无束的,生活在大自然中。
生3:我选做人类驯养的马,因为可以被人养着是很快乐的。
师:你很有个性,理解的角度与前两位同学完全不一致。
二、跳读课文,品析两类马。
师: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跳读出与两类马特性相关的词语或关键句。(学生有声地跳读全文)
生: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
师:请同学齐读这一句,想想这个句子指出了马的什么特点?
生:天然马比野生马更加美丽漂亮。
师:你觉得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1:更加强壮、轻捷、遒劲。
生2:自由的呼吸空气,在无垠的草原上奔驰。
师:哪些地方表现出野生马的自由自在,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生1:“无垠”这个词反映出马生存草原的广阔。
生2:“无一定的住所”。
生3:“别无任何庇荫”。
生4:与圆顶宫殿相比较告诉我们空间的广阔。
师:大家齐读这一句话,看看它们是如何相比的?
生5 :通过“禁闭”这个词反映出驯养马活动空间是被圈定的,而野马没有受到限制。
生6:老师,我觉得家马很可怜的,很多地方都受到了束缚的。
师:那我们一齐来看看哪些地方表现出家马的可怜?
生1: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从“再也不会”读出就是给它们自由也活泼不起来了。
生2: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师:在家齐读这句,想想应该怎样理解这个句子。
生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
生2:表现出对马的同情。
师:同学们,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
生1:以失去“自由”为代价,最后被“束缚”了。
生2:“教育”是人类对马的驯养。
师:这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与人的教育有什么区别?
生1:不是真正的教育。有区别。
生2:这种教育是为了更好的被人使用。
生3:它是一种工具。
生4:而人类的教育是为了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生存,为自己服务的。
……
师:对呀,驯养马是被奴役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这样的对待马呢,一无是处吗?
生1:不一定。第一段中就表现出人与马是同甘苦苦的。
生2:疆场上是同生死,共患难的。
师:找出这些语言,好好读读看。
生1:在疆场上是慷慨以赴的。很光荣的。
生2: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师:我们一齐用慷慨、光荣的语气读读这些语句。(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在这些马的身上表现出一种勇毅、大无畏、与主人共荣辱的精神。
师:请你再圈出更多与此相关的词。
生1: 毫无保留。
生2:为人民服务。
生3:尽一切力量。
生4:贡献。
生5 :满足主人的愿望。
师:同学们,除此之外,关于两类马的特性的语言还有哪些,请再说说。
生1:野马生性绝不凶猛。
生2:野马是豪迈而犷野的。
生3:野马是群君的。
生4:无需互相妒忌的。
生5 :家马被带上黄金链条其实是侮辱了“马性”的。
师:马原本的“马性”是怎样的?
生1:强壮、轻捷、自由活泼的 。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句式说刚才交流的语言内容。
句式:假如我是一匹马,我喜欢做一匹 的马,因为 。
生:……
……
师:从同学们之间交流的语言中,你能感觉到布封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1:对人类驯养马的深刻同情之情。
生2:对天然野生马的由衷赞美之情。
师:从文中的语言看,布封更倾向于哪类马?
生1:倾向于对天然野生马的赞美之情。
师:是呀,在《马》中布封表现出了对天然野生马的赞美之情和对驯养马的由衷同情之情。
三、拓展延伸。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臧克家笔下的《马》,看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生1:忠实的老马。
生2:默默无闻的马。
生3:任劳任怨的马。
师:从哪些字词读出来的?
生1:扣、咽
生2:还有“垂下”这个词。
四、作业。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耍猴图,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动物相处?结合自已的理解在课后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力求从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和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品读文本的能力。突破对布封笔下两类马特性的感悟。在大框架的预设中,师生、生生间进行大量的对话生成,从而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既然是课堂对话,就有是一个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文本进行解读,可以有效地使课堂生机勃勃,鲜活多彩。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语言中找到解读的切入口,进行文本品读。在这一节课里,有大约30多分钟的对话教学,就是通过这些淡淡的对话达到预设的目的,在整合文本内容过程中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成和感悟,从而达到对两类马的认识和感悟。但同时在课堂上也生成了一些与课堂不紧密的对话,自己在课堂上也没有能够进行准确地判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继续努力,培养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更好的有效阻止无效的课堂对话生成。同时也提醒自己在以后的语文课堂里要时刻做好师生之间的“接球”和“抛球”。真正的提高课堂45分钟的时效性。
课后,还发现课堂设计上的一些不足。比如说,在用臧克家的《马》来拓展延伸时,用的5分钟时间还不如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当堂观察耍猴图,说出反映的现象,并对这一结果进行当堂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理性思考,并且可以进行现场指导,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最后再进行写作可能效果会更佳,也更突出章节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7.《马》课堂教学实录2
执教教师:杭州湾初中 沈国华
执教班级:新世纪实验学校初一(6)班
执教时间: 2010-5-19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动的词语,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崇尚和平与自由的人文思想。
3、品读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马的特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中国人常把自己比作“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然而,龙毕竟是虚无的,是人们想像中的动物。好在,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动物可以与龙并驾齐驱,那就是马。人们在形容雄健强盛的时候就说是“龙马精神”,敌我相争,冲锋在前叫“一马当先”,事情成功了,就说“马到成功”,功劳很大,那就是“汗马功劳”。可见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不单单中国人敬仰马,外国人也同样喜欢马。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优美散文《马》。幻灯1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老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其中一项是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幻灯片显示,一生到黑板上板书,其余学生在纸上写出答案。)幻灯2
[检查预习]给下列句中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人们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 )的动物——马。
2、它们的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 )( )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
3、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bìyìn( )。
4、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
5、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 )。
(学生完成后,对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答案进行批改,然后齐读幻灯片上的句子,)
三、走进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幻灯3
师:现在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马》这篇文章,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写了哪两种马?
2、这两种马分别有什么特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来说。)
(生阅读约 6 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写了哪几种马呀?(生齐答: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 [师板书] 幻灯4
师:这两种马的特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人工驯养的马,它有哪些特性啊?
生:勇毅、驯良、受奴役。
师:哦,这位同学看书看得真仔细,一口气就说出三个特点(师板书:勇毅、驯良、受奴役)。你能说说勇毅这个特点表现在那里呢?
生:在文章第一段里,“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师:哦,这是马在猎场上、在演武场上、在赛场上的表现。这里哪些词突出它的勇毅啊?
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师:除了在这些场合看出马的勇毅外,还能在其他场合看出它的勇毅吗?
生:在疆场上。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到“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工劳苦……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这里“无畏”“慷慨以赴”突出其勇毅。
师:那么,驯良这个特点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还是在第一段中,“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
师:这里有个冒号,起什么作用?
生:解释说明。
师:这冒号后面有两句话,前一句着重想告诉我们的意思是什么?
生:它的一切动作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
师:第二句话的中心词是哪一个?
生:舍己从人。
师:“舍己从人”这个词是从哪一个成语演变而成的?
生:舍己为人。
师:这个“从”就是屈从的意思,那它的屈从表现在哪里呢?
生:迎合别人的心意,看人脸色行事,无保留奉献自己,甚至舍弃生命。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第一段就发现了人工驯养的马的两个特点。其实,在这段中有一句话很重要,你能找出来吗?
生:但是它的驯良不亚于它的勇毅。
师:这句话在该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啊?
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师:哪个词承上了,哪个词启下了?
生:勇毅承接上文,驯良启示下文。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人工驯良的马的受奴役情况如何。谁能说说?
生:文章第二段写到:它们身上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师:哦,这是受苦受难的马。
生:还有,它们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
师:它们吃香的喝辣的,这也是受奴役吗?
生:文中有一句话“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可见,作者认为这些马虽然待遇好,但也属于受奴役的。
师:哦,这是另一种奴役的方式。作者对这两种受奴役情况是怎样看待的呢?他认为哪一种更带侮辱性呢?
生:那些受奴役情况最和婉的马更有侮辱性。这在本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师:那你是怎么看的呢?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生:因为这些装饰物并不是马自己愿意带的,只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心才带上的。前面所写的那些受苦受难的马,苦是苦了点,俗话说“做牛做马”,但毕竟还是马;但这里的马已经背离了马性,马不像马的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侮辱,所以是最大的侮辱。
师:综上所述,人工驯良的马有勇毅、驯良、受奴役的特性。那么天然野生的马有哪些特性呢?让我们也来研究一番。
生:天然的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
师:它们的美质是怎样的?
生:它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师:都是马,为什么野生的马就有这样的美质了呢?
生:因为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师:文中出现“自由自在”这个词语了吗?
生:有,在第三段的第二句话中“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这句话后面所讲的就是自由自在的表现。
师:哦,这个句子相当于总起,这个词语相当于中心词,下面的内容是围绕它而写。哎,我们在这里又发现一个冒号了,能说说这个冒号起什么作用的吗?
生:也是解释说明的。
师:与文章开头第一句中的冒号作用是一样的。这时候,老师还想让大家分析一个冒号的作用,请看文章第四段最后一句,这个冒号起什么作用呢?
生:总结作用,是对前面所写内容的总结。
师:可见,同样是一个冒号,有时候起总起作用,进行解释、说明。有时候起总结作用。因环境而异。我们继续来研究刚才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野马有美质的特点(师随手板书:美质),再看看野马还有哪些特点。
生: 野马豪迈而犷野。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生:第四段的第一句写着。
师:经验告诉我们:关键句往往在第一句。那你认为这一段都是就这一点而展开的吗?请在这段里找找还有没有写别的内容的。
生:还写到它们喜欢成群结队。这是群居之乐、天伦之乐。
生:还写到它们与其他动物和睦共处,马和马之间也从不互相妒忌。
师:野马的这种种特点,犹如一个人的品德很美,我们总的概括一下,这一段里就是写了它的美德(板书:美德)。野马除了质美、德美外,还有什么美吗?
生:貌美。可以从第五段看出来:它身材高大、比例匀称、优美。
师:这一段写野马之美貌(师板书:美貌),主要用了什么写法?
生:对比。
师:用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生:通过对比,突出野马之美。
四、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师:大家来看板书,刚才我们通过阅读交流,明确作者写了两种马,也明确了这两种马的特点。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对这两种马,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一致的吗?
生:不一致。对人工驯良的马是同情,对野生的马是赞赏。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找出你认为能看出作者情感倾向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在班上读一读,说一说。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约三分钟。)
师:现在我们来当众朗读、交流。
生:文中写到“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野马由衷的赞美,和对人工驯良的马的轻视。
师:你从哪些词里看出对后者的轻视呢?
生:“妍媚”是一个贬义词,说人工驯良的马娇艳,只会取宠于人。
师:还有从“只有……而已”这样的句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轻视。你认为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重读“有、充沛、高贵、只有、而已”,前半句语气要昂扬的,后半句要带一种不屑的语气。
师:请你把它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挺有感情。请大家继续发言。
生:最能体现深刻同情的地方我认为是这样几句:“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这里要读得低沉、缓慢、有力,以表达对人工驯良的马的深刻同情。(生读)
生:第三段中“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生活着的马匹吧……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这部分最能体现作者对天然野生的马由衷的赞美。特别是最后一句话中的一个“远”字,更能表达出对野马深深的喜爱。
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找到如此清新、优美的文字,大家何不一起朗读为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来同作者一起感受舒畅欢快吧!(生齐读)
五、谈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作者是作者,我们是我们。现在我要问,你欣赏哪一种马呢?
生:我欣赏野马,因为野马自由自在,多好啊!
师:有同学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吗?(学生纷纷表示欣赏野马。)
师:看来大家都受了布封的影响,都欣赏野马。我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它们随窦宪驱除匈奴,燕然勒功,成为一代代军人的梦想;它们随李世民驰骋沙场,统一中国,留下“昭陵六骏”的石刻;它们跟彭德怀南征北战,留下“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壮美诗句。它们凭着自己的勇毅和忠诚,载入了人类的史册。同学们,你们说人工驯良的马是不是同样应该受到敬仰?
生:是。
师:其实,作者也并不是一点也不赞赏人工驯良的马。大家看课文的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天然的要比人工的更美丽些。”这句话中有一个字令老师怦然心动,你说是哪一个字?
生:更。
师:对,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工的也有美丽之处啊!刚才老师所说的就体现人工驯良的马的闪光之处。
六、深层探讨。
师:读到这里,老师想问:你觉得作者通过对马的描摹,想表达一种怎样的生活理想或者政治理想?
生:作者想表达热爱动物、尊重动物、热爱和平、崇赏自由的理想和追求。
师: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辉,马,它像一个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一个驯服诚实的奴仆,它像一个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一个典雅高贵的绅士。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相信,我们会更加爱护动物,尊重动物,尊重自然,崇尚自由。
七、作业布置。
师:现在老师布置作业,大家看课后练习二: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的好处刚才我们说了,就是能突出马的美貌。现在我们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人工 勇毅 驯良 受奴役
马
布封
野生 美质 美德 美貌
[课后反思]
本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简明,重点解决两个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思想情感。通过细读文本化难为易,依靠文本,咀嚼文本,挖掘文本,适当拓展。整堂课师生交融,一气呵成,在思维碰撞中灵光频现,通过追问,不断生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4张PPT)
布 封
作家作品简介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范希衡译。本文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
剽悍 慷慨 抖擞
驯良 驾驭 窥伺
鞍辔 羁绊 疮痍
阔绰 观瞻 妍丽
一撮毛 项鬣 无垠
庇荫 犷野 妒忌
畸形 相得益彰 觑
鬃毛
课文重点字音
kāngkǎi
dǒusǒu
piāohàn
xùn
jiàyù
kuīsì
pèi
jībàn
chuāngyí
chuò
zhān
yán
zuǒ
liè
yín
bìyìn
guǎng
jì
jī
zhāng
qù
zōng
课文重点字义
剽悍:
勇猛、强健
驯良:
和顺善良
窥伺:
暗中观察
犷野:
粗野
遒劲:
雄健有力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朗读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第1——2段)
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
(第3——5段)
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
再读课文,探究质疑
1.文章描写了哪两类马?
人工驯养的马
天然野生的马
2.人工驯养的马又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3.天然野生的马具有什么样的个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美质:
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
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
美貌:
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4.比较家马与野马
家马
野马
勇毅
驯良
分担劳苦同享光荣
具有无畏的精神
追求搏斗
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美德
美质
美貌
精力充沛精神高贵
和平生活草食充足
身材高大匀称优美
服从主人无私奉献甚至生命
5.你更喜欢那一种马?
6.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另外七种动物与它做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双方 作 用
马和狮子、驴子、牛、骆驼等的体形的比较 说明马是身材高大而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马与牛、驴的头颅的比较 突出马的头部比例整齐,给人一种轻捷的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马与牛、驴、骆驼、犀牛、狮子的眼睛、耳朵、尾巴的比较。
突出马的眼睛闪闪有光且目光坦率,各部位配合优美。
7.说说家马的苦难有哪些?你有什么感受?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衔铁
马刺
铁钉
残忍的禁锢
天性被彻底摧残
戴黄金链
妍丽的撮毛
项鬣编成细辫
身盖丝绸锦毡
沦为奴隶和玩物
8.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
“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
其次
“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拓展延伸
(图1)甲骨文(图2)金文的写法;(图3)秦篆马字;(图4)隶书马字;(图5)楷体马字;(图6)简化 “马”字;(图7)草书马字。
1. “马”字的演变过程
2.关于马的成语
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往往与“旗开得胜”连用。
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地前进。
马翻人仰:又作"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马革裹尸:指在战场上被打死以后,没有棺木盛殓,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作战,死在战场上。
马工枚速:马其实是司马相如简称,指西汉时期两位著名的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和枚皋二人写文章,一个写得工稳而标准,一个写得快速。用以称赞各有所长。
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而开阔。
人困马乏:人马都困乏了,带动别的人或事情,起带头作用。
人欢马叫:形容农村中热气腾腾、繁荣兴旺的影象。
牛头马面:出自佛教经典,原指地狱里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狰狞,恐怖可憎之人。
香车宝马:车是用檀木制的,马是名贵的骏马。形容生浩的豪华和仪仗排场的气派。
风樯陈马: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掉下马来。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败。
骑马找马:比喻一面占着现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较好的工作。也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老马识途:老马能够认识路。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办事时熟悉情况,容易做好。
车水马龙: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
3.与马有关的故事
伯乐相马
视频资料
按图索骥
按图像寻求好马,比喻做事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现在也用于按照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
视频资料
指鹿为马
赵高故意将鹿说成是马,迫使大臣们承认,对不承认的就暗中加以迫害。比喻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视频资料
4.文学作品中的马
如果我为马
梁晓声
军马的一生是豪迈的;赛马的一生是荣耀的;野马的一生是自由奔放的;役马的一生如牛,注定了辛劳的.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的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老马●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的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头望望前面
视频资料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7.《马》课堂教学实录3
温州三中 李秀芳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用文学笔调描绘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热情赞颂了自由之马,同时也十分同情被奴役的马。在教学本文中,教师要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影片等辅助手段,真实再现情境,借以直观感受;其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小品文语言特点,并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迁移拓展,使学生从中有所感悟,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理念: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并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渎、自读、研读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过程和方法:领悟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用的好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读重点文句,领会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感悟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着的人——马关系;让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教学难点:研读重点文句,领会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感悟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着的人——马 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运用视频录像、MP3技术、POWERPOINT画面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从视觉、听觉角度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多角度思维,感悟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着的人——马关系。
教学过程:
一、赏马
教师: 动物家族,成员众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马这种动物。在我国丰富的语言海洋里,有关马的成语很多,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能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并且说得又多又好。
学生:快马加鞭 马到成功 汗马功劳 天马行空 老马识途 指鹿为马
心猿意马 砺兵秣马 万马齐喑 马首是瞻 悬崖勒马 车水马龙
教师:汉语中有这么多的成语形容马,那么,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几个有关马的片段,搜索有关马的信息,说说你对马的认识。(播放有关马的视频,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马的认识)
教师总结:大家讲的都很好,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写的科学小品《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性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人性化的笔调进入他笔下马儿的世界。
二、说马
幻灯显示:1、作者分别介绍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最能说明两种马特点的词句,并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词语概括。
2、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找出最能饱蘸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评一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方式,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
学生:文中共介绍了两类马,人类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
人类驯养的马特点是勇毅、驯良,被人类所奴役、当玩物;天然野生的马具有自由奔放、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质,热爱和平、团结和睦的美德,匀称、优美的体型。
2、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找出最能饱蘸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评一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方式,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
学生:1-2节写家马,作者为马的忠诚勇猛而赞颂,也为马的奴性而哀怜;3-5节写野马,对野马的美质、美德、美貌进行热烈赞美。
教师:那么,你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学生:它的教育就是人对马的驯养,因为它一出生就受人照顾,不是自由觅食,而且人类给它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从而马思想上接受服从,所以,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师:作者在这里流露出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同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
三、论马
文中的马被作者赋予了人性的光彩,这两种马你更欣赏哪种马?结合欣赏过的画面,课文对马的描写,用比喻来描述。(小组合作、讨论)
生1:我喜欢野马,他像豪迈犷野的游侠,你看它们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呼吸新鲜的空气。
生2:我喜欢野马,他像典雅高贵的绅士,你看它们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更不屑于和对方搏击,它们生活得很和平,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私利争斗。
生3:我喜欢家马,他像驯服诚实的奴仆,你看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它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教师:同学们对马的认识透彻,见解独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你心目中的马,或像驯良诚实的奴仆,或似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如典雅高贵的绅士。
四、品马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你愿意做一匹怎样的马?联系你的生活、学习、亲人或朋友,结合你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书中所涉猎的知识。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1:我愿意做勇毅驯良的家马,因为它们默默无闻地屈从着主人的操纵,而且还仿佛窥伺着主人的颜色,它们的一切动作都只是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
学生2:我愿意做一匹自由奔放的野马,因为它们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
学生3:我愿意做一匹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因为它们脖子上可以戴上黄金链条,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还可以盖着丝绸和锦毡。
教师: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谓异彩纷呈,大部分同学愿意做一匹野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
五、悟马
教师:有人说,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类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我认为人类不是马的朋友,我们人类肆意地破坏生态环境,给动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应该保护各种动物,给动物提供优良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欣赏美文
总结:同学们,欣赏了梁晓声的《如果我为马》之后,你或者喜欢自由奔放的野马,或者欣赏驯良勇毅的家马,这些都是我们对生命独特的思考和理解,希望同学们善待生命,关爱动物,尊重自然。
七、课后活动
广泛收集资料,试用比较的方法描述一个喜欢的小动物。
课后反思: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渎、自读、研读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课文,进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一是让学生通过视频录像初步了解家马和野马的不同的特质,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二是对比阅渎、自读、研读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三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并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增强保护生命的群体意识。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感悟和运用,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此外,利用多媒体,能人为创设情境,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多方位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积极思维,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去探讨文本世界,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真正领悟作者对家马的深切同情,对野马的由衷赞美;利用多媒体能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广泛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注重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的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领悟作者对野马的深情的赞美,让我们对生命有独特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善待生命,关爱动物,尊重自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9.《马》配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心目中的“马”是什么样子?请用你喜欢或最擅长的方式把你心目中的“马”表现出来。如果你擅长绘画,请把你心目中的马画出来;如果你喜欢音乐,就把你心目中的马唱出来;如果你喜欢写作,就把你心目中的马写出来;如果你善于演讲,就通过演讲赞美你心目中的马。
学生:(准备)
教师:下面请大家相互交流。
师生:(学生交流,展示)
教师:大家刚才描绘的是我们自己心目中的马,法国有一位叫布封的作家,他对各种马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有许许多多的感受,并在他的著作《自然史》中记录了“马”这种动物。这位博物学家心目中的马和我们心目中的马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简介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范希衡译。本文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
2.课文重点字音
剽悍piāohàn 慷慨 kāngkǎi 抖擞 dǒusǒu
驯良xùn 驾驭 jiàyù 窥伺 kuīsì
鞍辔 pèi 羁绊jībàn 疮痍 chuāngyí
阔绰 chuò 观瞻zhān 妍丽 yán
一撮毛 zuǒ 项鬣 liè 无垠 yín
庇荫bìyìn 犷野 guǎng 妒忌jì
畸形jī 相得益彰 zhāng 觑qù 鬃毛zōng
3.课文重点字义
剽悍:勇猛、强健
驯良:和顺善良
窥伺:暗中观察
犷野:粗野
遒劲:雄健有力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第1——2段) 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 (第3——5段) 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
四.再读课文,探究质疑
1.文章描写了哪两类马?
人工驯养的马
天然野生的马
2.人工驯养的马又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3.天然野生的马具有什么样的个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
美貌: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4.比较家马与野马
5.你更喜欢那一种马?
言之有理即可
6.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另外七种动物与它做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双方 作 用
马和狮子、驴子、牛、骆驼等的体形的比较 说明马是身材高大而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马与牛、驴的头颅的比较 突出马的头部比例整齐,给人一种轻捷的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马与牛、驴、骆驼、犀牛、狮子的眼睛、耳朵、尾巴的比较。 突出马的眼睛闪闪有光且目光坦率,各部位配合优美。
7.说说家马的苦难有哪些?你有什么感受?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衔铁、马刺、铁钉——残忍的禁锢————天性被彻底摧残
戴黄金链,妍丽的撮毛,项鬣编成细辫,身盖丝绸锦毡————沦为奴隶和玩物
8.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 :“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
其次 :“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六.拓展延伸
1. “马”字的演变过程
(图1)甲骨文(图2)金文的写法;(图3)秦篆马字;(图4)隶书马字;(图5)楷体马字;(图6)简化 “马”字;(图7)草书马字。
2.关于马的成语
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往往与“旗开得胜”连用。
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地前进。
马翻人仰:又作"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马革裹尸:指在战场上被打死以后,没有棺木盛殓,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作战,死在战场上。
马工枚速:马其实是司马相如简称,指西汉时期两位著名的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和枚皋二人写文章,一个写得工稳而标准,一个写得快速。用以称赞各有所长。
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而开阔。
人困马乏:人马都困乏了,带动别的人或事情,起带头作用。
人欢马叫:形容农村中热气腾腾、繁荣兴旺的影象。
牛头马面:出自佛教经典,原指地狱里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狰狞,恐怖可憎之人。
香车宝马:车是用檀木制的,马是名贵的骏马。形容生浩的豪华和仪仗排场的气派。
风樯陈马: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掉下马来。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败。
骑马找马:比喻一面占着现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较好的工作。也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老马识途:老马能够认识路。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办事时熟悉情况,容易做好。
车水马龙: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
3.与马有关的故事
伯乐相马
按图索骥:按图像寻求好马,比喻做事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现在也用于按照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
指鹿为马:赵高故意将鹿说成是马,迫使大臣们承认,对不承认的就暗中加以迫害。比喻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4.文学作品中的马
(1)如果我为马
梁晓声
军马的一生是豪迈的;赛马的一生是荣耀的;野马的一生是自由奔放的;役马的一生如牛,注定了辛劳的.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的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2)老马●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的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头望望前面
服从主人无私奉献甚至生命
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追求搏斗
具有无畏的精神
分担劳苦同享光荣
驯良
勇毅
家马
身材高大匀称优美
和平生活草食充足
精力充沛精神高贵
美貌
美质
美德
野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