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检测
(60分钟,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eq
\o(\s\up7(),\s\do5(A.禁止吸烟))
eq
\o(\s\up7(),\s\do5(B.禁止燃放鞭炮))
eq
\o(\s\up7(),\s\do5(C.禁止放易燃物))
eq
\o(\s\up7(),\s\do5(D.禁止烟火))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
3.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D.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安全燃烧
C.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D.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其燃烧更充分
6.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b.CO2增多——酸雨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b.活性炭——除自来水异味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环境污染”,环保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冰蒸发时需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B.硫燃烧需要先加热,所以它燃烧时吸收热量
C.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这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
D.化石燃料的燃烧能放出热量
8.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因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9.“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
C.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到大气中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10.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有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的是(
)
A.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资源丰富、燃烧放热多、产物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B.开采出来的石油应该经过加工后再综合利用
C.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
D.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应禁止使用
11.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12.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有下列六种物质:氧气、酒精、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
(1)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________。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___________。
(3)高粱、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得到的绿色燃料是__________。
(4)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5)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
17.燃料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能源。
(1)写出天然气中最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请你列举几种常见的其他能源(列出3种以上):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些农村地区,木柴仍然是常用燃料,燃烧木柴时,常把木柴架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木柴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1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____(填序号)。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9.我国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煤炭工业应重点关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智能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
(1)煤是一种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气化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H2+CO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反应②和反应③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水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B.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
C.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20.科学家认为:“氢能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2017年10月世界首列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有轨电车在河北唐山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氢能源的利用上了一个新台阶。
(1)氢燃料电池是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如图是实验中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
三、简答推断题(每空2分,共12分)
21.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显示:①H2+Cl22HCl ②2Mg+CO22MgO+C,由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现有A~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取,常用作燃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23.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240
250~330
700~750
eq
\a\vs4\al()
(1)实验1: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2)实验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作出简要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8分)
25.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若用1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配成泥浆,理论上碳酸钙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多少?(精确到0.1t)(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
第七单元综合检测
(60分钟,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D)
eq
\o(\s\up7(),\s\do5(A.禁止吸烟))
eq
\o(\s\up7(),\s\do5(B.禁止燃放鞭炮))
eq
\o(\s\up7(),\s\do5(C.禁止放易燃物))
eq
\o(\s\up7(),\s\do5(D.禁止烟火))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A)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
3.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D.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安全燃烧
C.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D.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其燃烧更充分
6.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B)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b.CO2增多——酸雨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b.活性炭——除自来水异味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环境污染”,环保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干冰蒸发时需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B.硫燃烧需要先加热,所以它燃烧时吸收热量
C.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这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
D.化石燃料的燃烧能放出热量
8.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因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9.“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C)
A.用天然气代替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
C.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到大气中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10.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有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的是(D)
A.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资源丰富、燃烧放热多、产物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B.开采出来的石油应该经过加工后再综合利用
C.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
D.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应禁止使用
11.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12.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D)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有下列六种物质:氧气、酒精、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
(1)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________。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__CO2__。
(3)高粱、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得到的绿色燃料是__C2H5OH__。
(4)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是__CO__。
(5)最清洁的燃料是__H2__。
17.燃料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能源。
(1)写出天然气中最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请你列举几种常见的其他能源(列出3种以上):__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__。
(3)在一些农村地区,木柴仍然是常用燃料,燃烧木柴时,常把木柴架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__,要使木柴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是__用水浇灭等__。
1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__用湿抹布盖灭等__。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AC__(填序号)。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9.我国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煤炭工业应重点关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智能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
(1)煤是一种__不可再生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气化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H2+CO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化合__反应。反应②和反应③的相同点是__AC__(填序号)。
A.水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B.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
C.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20.科学家认为:“氢能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2017年10月世界首列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有轨电车在河北唐山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氢能源的利用上了一个新台阶。
(1)氢燃料电池是将__化学__能转化为电能。
(2)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__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__。
(3)如图是实验中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锥形瓶__。
②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能控制反应的速率__。
三、简答推断题(每空2分,共12分)
21.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显示:①H2+Cl22HCl ②2Mg+CO22MgO+C,由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或能支持燃烧的不只有氧气等)__。
22.现有A~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取,常用作燃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23.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240
250~330
700~750
eq
\a\vs4\al()
(1)实验1: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__。
(2)实验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与空气接触__。
24.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__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CO2上升,在顶部聚积并向下逐渐充满小玻璃罩。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__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作出简要解释:__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CO2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使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从周围下沉,导致玻璃罩内CO2由底部向上充满玻璃罩,所以B组实验低处火焰先熄。
五、计算题(共8分)
25.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若用1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配成泥浆,理论上碳酸钙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多少?(精确到0.1t)(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