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伟大的悲剧》课件(共49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伟大的悲剧》课件(共49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2 10:47:29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伟大的悲剧(1)
初一年级
语文
了解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一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代表作:
小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等,传记
《三位大师》《人类群星闪耀时》等。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的一部著名的历史特写集,选取了12个历史故事——也就是茨威格认为的历史上12个人类群星闪耀的非凡时刻。
课文节选自其中的《夺取南极的斗争》一文,这一部分抒情性强,文学味浓,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
单元提示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一、浏览课文
梳理悲剧故事
快速浏览时,应首先抓住哪些要素呢?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快速浏览时,应首先抓住这些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结果。
我来示范
我们一起浏览第1、2自然段。
(第1段)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第1段)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时间
人物
事件
地点
(第1段)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人物、情节
心情变化
(第2段)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从推测到事实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议论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心理描写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时间、地点、事件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抵达南极后所见情景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决定为挪威人做证。
第1、2段内容
斯科特一行热情高涨地冲向南极点,却发现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捷足先登,在无尽的失落沮丧之余,他们决定为阿蒙森做证。
回顾:刚才浏览时,我们重点读到的是哪些信息?快速略过的又是什么内容?
扫读出
时间
地点
人物
情节
扫读出
时间
地点
人物
情节
跳过
作者议论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请你尝试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第3—6段,勾画出段首句、段尾句等关键句子,快速把握大意,两分钟之内完成。
(第3段)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过渡:将离开极点,踏上归途。
(第4段)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只要遵循罗盘的指引,而现在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绝对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在那里储存着他们的食物、衣服和凝聚着热量的几加仑煤油。
(第5段)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而现在,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自己终将死去的肉体的生存、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争。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心理描写
(第6段)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是可怕的。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他们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走错路,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焰。
环境描写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威尔逊坚持科学研究。
第3—6段内容
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仍在坚持斗争。
请你尝试
请同学们浏览第7—16段,勾画出时间、人物、事件等信息,建议三分钟完成。
时间
人物、事件
2月17日
埃文斯死去。
3月2日
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燃料非常少。
一天早晨
奥茨死去。
3月21日
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3月29日
斯科特三人在帐篷里等待死神来临。
10月29日
一支探险队出发去寻找英雄遗体。
11月12日
他们找到了遗体遗物。
时间
人物、事件
2月17日
埃文斯死去。
3月2日
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燃料非常少。
一天早晨
奥茨死去。
3月21日
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3月29日
斯科特三人在帐篷里等待死神来临。
10月29日
一支探险队出发去寻找那几位英雄遗体。
11月12日
他们找到了遗体遗物。
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归途中不幸牺牲。
全文内容
斯科特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他们的竞争对手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他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阿蒙森的信带回去,为他们的胜利做证。归途中,气候恶劣,供给不足,一行五人一个个悲壮地牺牲。
悲剧故事
回顾浏览方法
运用扫读和跳读
提升阅读速度
抓住关键要素
高效把握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结果
二、聚焦死亡
感悟人物精神
再读牺牲场面,请你思考:探险员们的牺牲过程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7段)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
精神崩溃
(第9段)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
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跨越生死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11段)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
埃文斯——无法承受巨大痛苦,精神崩溃后死亡。
奥茨——为了不拖累集体,主动走向死亡。
斯科特——失去所有希望后,骄傲等待死亡。
牺牲原因
面对死亡
死神降临前,默默忍受苦难,顽强坚毅地抗争;
死神降临,平静面对,毫不惧怕。
感悟精神
你从他们身上,看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为科学事业勇于献身的胆魄
与大自然斗争的顽强毅力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无惧死亡的坦然和勇敢
……
作者议论
(第16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课后作业
重温对奥茨死亡场面的描写,谈谈你对“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理解。教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伟大的悲剧(1)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语文》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年11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学会浏览,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悲剧”,概括文章大意。
2.
通过品读死亡场面,体会探险员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用浏览的方式速读课文,概括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优秀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1.
简要介绍作者茨威格。
2.
了解传记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作品体裁。
二、浏览课文梳理悲剧
1.
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浏览第1、2自然段,概括内容,提示学生思考应重点把握的要素。
2.
学生跳读课文第3—6段,勾画出段落的关键语句,快速把握大意,并概括内容。
3.
学生扫读第7—16段,梳理出时间、人物、事件。
4.
回顾全文内容,小结浏览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用浏览的方法读长文章,并能快速了解课文大意。
三、聚焦死亡
感悟精神
1.
品读三个死亡场面,进行比较:探险员们的牺牲过程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
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哪些人类优秀的品质?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段落,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课后作业
重温对奥茨死亡场面的描写,谈谈你对“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准确表达。《伟大的悲剧》(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学会浏览,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悲剧”,概括文章大意。
2.
通过局部细读,体会探险员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课前预习任务】
1.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
2.
把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两遍,读不准和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课上学习任务】
1.
学习老师示范浏览第1、2自然段,并思考浏览长文章时,应首先把握哪些要素。
2.
跳读课文第3—6段,勾画出段落的关键语句,快速把握大意,并概括内容。
3.
扫读第7—16段,梳理出时间、人物、事件。
4.
尝试提炼全文内容,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结浏览的方法。
5.
细读死亡场面的描写,进行比较:探险员们的牺牲过程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6.
说一说: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人类优秀的品质?
【课后作业】
重温对奥茨死亡场面的描写,谈谈你对“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理解。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奥茨为了不拖累队友,主动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将个人的生命放在集体安危之后,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和不惧死亡的胆魄,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补充阅读资料】
斯科特的日记片段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星期一,3月5日,午饭时间。
真遗憾,情况在恶化。昨天下午我们遇到一阵斜向刮来的风,持续了35个小时,上午的行军并不太好,只走了35英里,全天走了89英里多。我们喝了杯可可,吃了些有点发硬的肉糜,然后上床睡觉。奥茨的脚的状况依然很差,昨天晚上有一只脚肿得很高,今天上午他只能一瘸一拐地走。和昨晚一样,吃过肉糜喝过茶后我们开始行军——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假装很喜欢吃肉糜。上午有一段路面状况稍好一些,我们走了5小时,雪橇翻了两次,我们徒步拖运,走了55英里,我们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低温,而低温对威尔逊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他总是牺牲自己的体温去为奥茨暖脚。我们无法互相帮助,每个人能照顾好自己就已经算不错了。我们所有人在帐篷里时总是十分振奋的,以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生命中从未遇到过的长时间的拖运工作,但的确是太困难了,我们感觉进展十分缓慢。我们在帐篷里谈论各种话题,但现在对于食物已不再多说了,因为我们决定冒险按全额进行食物配给。在这个时候,我们无法饿着肚子前进。
星期二,3月6日,午餐时间。
昨天下午,在风的帮助下我们略有起色,全天完成了95英里,距补给站还有27英里。但今天上午情况又变得糟糕起来。夜里天气很暖和,我在旅程中第一次睡过头了一个小时,然后我们缓慢地穿上鞋袜,随后拼尽全力地进行拖运,但我们每小时连1英里都走不到。随后,天气变得阴暗,我们三次解下挽绳去寻找轨迹。结果,在午前走了不到35英里。现在太阳高照,风已息了。可怜的奥茨无法进行拖运,在我们去寻找轨迹时他就坐在雪橇上——他其实非常坚忍,因为他的脚肯定疼得非常厉害。他从不抱怨,在帐篷中愈发地沉默。我们现在尝试着用酒精灯代替煤油灯,以便在油料耗尽之时使用。
星期三,3月7日,情况还在变坏。
今天上午奥茨的一只脚非常不好,他非常勇敢,我们在谈论着一起回到家时该做些什么。
昨天我们只行进了65英里。今天上午我们用了4个小时只走了4英里多路程,我们现在距补给点还有16英里。如果在那里只有正常数量的补给品,而路况继续像目前这样,那我们可能会到达下一个补给站(胡珀山脉,72英里),但不能抵达囤仓补给站。我们迫切希望狗拉雪橇分队已经到了胡珀山脉,那样的话我们可能会闯过难关。如果油料继续缺乏下去,我们的希望就很渺茫了,考虑到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繁重体力劳动,我们的状态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只是可怜的奥茨正面临步步逼近的危机。我们现在只有好好地吃到食物才能维持行进。今天上午没有风。阳光明媚,石标堆清晰可见。
星期四,3月8日,午餐时间。
上午的情况越来越糟,奥茨的左脚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穿鞋袜时非常费力。威尔逊的脚现在也有了麻烦,这主要是因为他给予其他人的帮助太多了。我们今天上午完成了45英里,现在距补给点还有85英里——距离很短,连这点路程也给我们带来了困难真是有些荒谬,但是在这样的路面上,我们连正常行军速度的一半都达不到,而且还要付出双倍的精力和努力。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能在补给站里找到些什么,如果狗拉雪橇分队已经去过了补给站。那么我们可能会再行进较长的一段距离,但如果再出现油料短缺,那就真的只有上帝才能帮得了我们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我们目前的境况都十分危急。
星期日,3月11日。
蒂图斯·奥茨已非常接近他生命的终点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一点。只有上帝知道我们或者是他该做些什么。早饭后,我们讨论了目前的情况。他是一个勇敢的家伙,清楚目前的处境,但他事实上是在向我们征询意见。除了敦促他尽可能向前行进外我们别的什么都不能说。讨论得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际上是我命令由威尔逊掌控终结我们困境的方式,这样我们中的任何人都可以知道在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之时该怎样去做。我们把所有药品都搜罗了出来。共有30片鸦片药片,给奥茨留了一支吗啡,这就是我们故事的悲剧性的一面。
星期五,3月16日,以及星期六,3月17日。
前天午饭时,可怜的蒂图斯·奥茨说他无法再继续前进了,他建议我们把他留在他的睡袋里。我们不能那么做,我们劝说他坚持下去,继续下午的行军。尽管他真的不行了,但仍然挣扎着与我们一起又走了几英里。晚上时,他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我们知道终了之时到来了。
这一切应该会被发现的,我希望能把这些事实记录下来。奥茨在他的最后时刻想起了他的母亲,但也立即又很自豪地想到,他的骑兵团将因他迎接死亡的无畏方式而引以为荣。我们能够体验得到他的英勇无畏。他数星期以来毫无抱怨地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在最后时刻还能够并且愿意主动谈起户外的一些科目。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也不会——放弃希望。他是英勇之魂。这就是终结。前天晚上在入睡时,他希望自己就此不要再醒来,但昨天早上他醒来了。外面还刮着暴风雪。他说:“我只是到外面去一下,也许要过一会才回来。”他出去了,进入了茫茫暴风雪中,我们从此再未见到他。
星期天,3月18日。
今天午饭时,我们距补给站还有21英里,昨天,迎面而来的风和漂流的雪更多了,只好停止行军,风向是西北,风力4级,气温零下35度,人类是无法面对这种境况的,我们几乎已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我的右脚和几乎所有的脚趾都已不听使唤了——而就在两天前我还为自己拥有我们当中最好的一双脚而自豪,鲍尔斯的状况现在最好,但毕竟已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其他人对于闯过这一关仍然充满了信心——或者只是装成这个样子的——我不知道。我们的油灯的贮油器中还剩下最后半罐油,我们的酒精也只剩下了一点点。现在风很平和,也许对我们略有帮助。
星期四,3月29日。
自从21号到现在,西南偏西方向的风持续地刮着,我们的油料只够煮两杯茶,20号还剩下两天的食物。每天我们都时刻准备启程出发前往11英里之外的补给站,但帐篷外始终到处是风雪的漩涡。现在,我想,我们已不可能再指望情况好转了,但我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过我们已是越来越虚弱了,当然,末日不远了。
真的很遗憾,但我想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最后补充一条:看在上帝的份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