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新版复习提升学案 必修 第一册 第 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2份打包2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新版复习提升学案 必修 第一册 第 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2份打包2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1 16:24:48

文档简介

1.做好“两个分析”
(1)做好受力分析,分析出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判断合力的方向,表示出合力与各力的关系;(2)做好运动过程分析,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并表示出加速度与运动各量的关系;
2.抓住“一个关键”
求解加速度是解决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关键.
1.(2019·四川绵阳市第三次诊断)在粗糙水平面上,水平外力F作用在物块上,t=0时刻物块开始向右做直线运动,外力F始终不为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则(  )
图1
A.在0~1
s内,外力F不断增大
B.在3
s时,物块开始向左运动
C.在3~4
s内,外力F不断减小
D.在3~4
s内,外力F的功率不断减小
2.(2019·江西南昌市第二次模拟)如图2所示,物体从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它滑到底端时速度大小为v1;若它由斜面顶端沿竖直方向自由落下,末速度大小为v,已知v1是v的k倍,且k<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图2
A.(1-k)sin
α
B.(1-k)cos
α
C.(1-k2)tan
α
D.
3.(2019·河南安阳市下学期二模)如图3所示,质量为m=2.0
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t=0时刻起物体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1.0
N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0后,恒力大小变为F2=2.6
N,方向改为水平向左.在t=12.0
s时测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6.24
m/s,则t0为(  )
图3
A.12.1
s
B.6.0
s
C.5.2
s
D.2.6
s
4.(2020·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如图4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轻细线的拉力F=9.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
s轻细线突然断了,则轻细线断后经过多长时间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2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sin
37°=0.6,g取10
m/s2)
图4
5.(2019·吉林吉林市友好学校联合体期末)如图5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10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0=10
m/s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不计滑块滑上木板时的能量损失,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图5
(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答案精析
1.D [设阻力为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根据题图,在0~1
s内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外力F逐渐减小,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向右为正方向,3
s前后速度始终为正值,始终是正方向,向右运动,B错误;根据F-Ff=ma,在3~4
s内加速度不变,所以外力不变,C错误;外力F的功率P=Fv,结合选项C的分析,F不变,在3~4
s内速度减小,所以功率减小,D正确.]
2.C [设斜面长为x,高为h,物体下滑过程受到的摩擦力为Ff,由于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设加速度为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
α-Ff=ma,
Ff=μmgcos
α,
所以a=g(sin
α-μcos
α),
由运动学公式可知v12=2ax=2gx(sin
α-μcos
α),
v2=2gh
由题意:v1=kv
且h=x·sin
α
解得:μ=(1-k2)tan
α,故C正确.]
3.C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1==0.5
m/s2,a2==1.3
m/s2,若12
s末时速度方向是向左的,由题意列出运动学方程为:a2t1=6.24
m/s,解得:t1=4.8
s;a1t0=a2(t-t1-t0),解得:t0=5.2
s;若12
s末时速度方向是向右的,由题意列出运动学方程为:a1t0-a2(t-t0)=v,解得:t0≈12.1
s>12
s,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C正确.]
4.5.5
s
解析 第一阶段:在前2
s内,物体在F=9.6
N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
沿斜面方向:F-mgsin
θ-Ff=ma1,
垂直于斜面方向:FN=mgcos
θ,
Ff=μFN,
联立解得a1==2
m/s2,
2
s末细线断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1=a1t1=4
m/s.
第二阶段:从细线断到物体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过程,设加速度为a2,则
a2==-7.6
m/s2,
设从细线断到物体到达最高点所需时间为t2,由运动学公式得0=v1+a2t2,得t2≈0.53
s.
第三阶段:物体从最高点沿斜面下滑,设加速度为a3,速度达到22
m/s所需时间为t3,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a3==4.4
m/s2,
所需时间t3==5
s.
综上所述,从细线断到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2
m/s所经历的总时间t=t2+t3=0.53
s+5
s≈5.5
s.
5.(1)0.5 (2)(+1)
s
解析 (1)设滑块质量为m,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为a,则对滑块有μmg=ma①
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0-v=-2aL②
解得μ==0.5③
(2)当木板倾斜,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为a1,最大距离为s,上滑的时间为t1,有
μmgcos
θ+mgsin
θ=ma1④
0-v=-2a1s⑤
0=v0-a1t1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1=1
s⑦
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2,下滑的时间为t2,
有mgsin
θ-μmgcos
θ=ma2⑧
s=a2t⑨
由⑧⑨式解得t2=
s.
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
t=t1+t2=(+1)
s.无论什么方法,关键是分析研究对象(实验对象)的受力特点、运动过程等,判断其运动过程遵循什么规律,列出方程,明确待测量及系统误差等.
1.(2020·湖北武汉市调研)如图1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测量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水平面上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带有挡光片的滑块接触(弹簧与滑块不固连).压缩弹簧后,将其释放,滑块被弹射,离开弹簧后经过O处的光电门,最终停在P点.
图1
(1)除了需要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光电门与P点之间的距离s
B.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
C.滑块(带挡光片)的质量m
D.滑块释放点到P点的距离x
(2)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测量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3)请提出一个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四川攀枝花市第二次统考)某同学设计了只用一把刻度尺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主要设计思路为:用同种材料制作的两个平直木板,一木板放在水平面上,另一木板放在斜面上,两木板间用短小光滑圆弧形曲面连接,如图2所示;实验中让一小滑块从斜面上木板的某点P由静止释放,小滑块最终滑到水平上木板的某点Q停下来.短小光滑圆弧形曲面可使小滑块经过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由沿斜面方向变为沿水平方向.
图2
(1)若实验要求测量长度的次数最少,你认为应测量下列哪些物理量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序号).
A.P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B.P点到斜面底端的水平距离L
C.斜面底端到Q点的距离x
D.P点到Q点的水平距离s
(2)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用选取的物理量对应的符号表达).
3.(2019·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期末)高三学生小明和小华设计了一个物理实验来验证动能定理,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A、B为长木板上固定的两个光电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图3
(1)他们利用游标卡尺测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示数如图4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
cm.
图4
(2)垫高长木板右端,当长木板和水平面夹角为θ时,在O处沿斜面轻推滑块,测得滑块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相等,则滑块和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3)将长木板水平放置,在O处给滑块一个瞬时冲量,使滑块依次滑过光电门A、B.测得滑块经过光电门A的时间为t1、经过光电门B的时间为t2,两个光电门间距离为s,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动能定理成立的式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已给字母表示).
4.(2019·湖南娄底市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某兴趣小组用如图5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斜面底端Q处固定有一个光电门,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图中未画).每次实验时将一物体(其上固定有宽度为d的遮光条)从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但始终保持斜面底边长L=0.500
m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
图5
(1)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得物体上的遮光条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cm;
(2)该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物体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并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v2-h图象,其图象与横轴的交点为0.25.由此可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
(3)若更换动摩擦因数更小的斜面,重复上述实验得到v2-h图象,其图象的斜率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第六章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精析
1.(1)AB (2)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宽度d较小的挡光片)
解析 (1)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由动能定理:-μmgs=-mv2,解得μ==,则除了需要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光电门与P点之间的距离s、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故选A、B;
(2)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3)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偶然误差;选用宽度d较小的挡光片可减小测量速度产生的误差.
2.(1)AD (2)
解析 (1)由能量关系可知:mgH=μmgcos
θ·s1+μmgx=μmgs(其中s1和x分别是斜面的长度和水平面的长度,s是P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到Q点的距离,H是斜面的高度),解得μ=
,则需要测量:P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和
P点到Q点的水平距离s.
(2)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计算公式为μ=.
3.(1)0.330 (2)tan
θ (3)2gstan
θ=()2-()2
解析 (1)由于该游标卡尺是20分度的,它的精确度是0.05
mm,主尺的读数是3
mm,游标尺上的读数是6×0.05
mm=0.30
mm,所以滑块的宽度是d=3
mm+0.30
mm=3.30
mm,即d=0.330
cm;
(2)滑块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相等表示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由平衡条件mgsin
θ=μmgcos
θ,可得μ=tan
θ;
(3)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求得通过两光电门的速度,即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A=、vB=,由动能定理有-μmgs=mv-mv,可得表达式:2gstan
θ=()2-()2.
4.(1)0.225 (2)0.5 (3)不变
解析 (1)由题图乙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则读数为:
d=2
mm+5×0.05
mm=2.25
mm=0.225
cm;
(2)设斜面的长为s,倾角为θ,由动能定理得:
(mgsin
θ-μmgcos
θ)s=mv2
即:mgh-μmgL=mv2,可得v2=2gh-2μgL
由题图丙可知,当h=0.25
m时,v=0,代入得到:μ=0.5;
(3)由v2=2gh-2μgL知斜率k=2g为定值,若更换动摩擦因数更小的斜面,图象的斜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