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新版复习提升学案 必修 第一册 第4章 三种”连接体模型“的解题规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新版复习提升学案 必修 第一册 第4章 三种”连接体模型“的解题规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1 16: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目类型
1.弹力连接(以轻绳连接或直接接触):若加速度一样,各个物体间弹力与“其带动的物体质量”成正比;直接接触的连接体往往还涉及“要分离还没分”的临界状态.
2.弹簧连接: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量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3.摩擦连接:连接体靠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连接(带动),由静摩擦力带动时连接体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是“要滑还没滑”的临界状态.
解题方法
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1.(多选)(2019·辽宁沈阳市第一次质检)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1和F2共同作用下,一起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F1>F2,两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  )
图1
A.若突然撤去F1,甲的加速度一定减小
B.若突然撤去F1,甲、乙间的作用力减小
C.若突然撤去F2,乙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D.若突然撤去F2,甲、乙间的作用力增大
2.(2019·河南示范性高中上学期期终)如图2所示,A、B两相同的木箱(质量不计)用水平细绳连接放在水平地面上,当两木箱内均装有质量为m的沙子时,用水平力F拉A木箱,使两木箱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绳恰好不被拉断.在不改变拉力的情况下,为使两木箱一次能运送更多的沙子,下列方法可行的是(加沙子后两木箱均能被拉动)(  )
图2
A.只在A木箱内加沙子
B.只在B木箱内加沙子
C.A木箱内加入质量为m的沙子,B木箱内加入质量为2m的沙子
D.A木箱内加入质量为2m的沙子,B木箱内加入质量为3m的沙子
3.(多选)如图3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现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A的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图3
A.A的质量是5
kg
B.B的质量是5
kg
C.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4
D.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8
4.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重力加速度为g.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图4
A.g
B.g
C.0
D.g
5.(2020·湖南长沙市模拟)如图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M的木块A、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间的水平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则此时木块A、B间的距离为(  )
图5
A.L0+
B.L0+
C.L0+
D.L0+
6.(2020·河南新乡市模拟)如图6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水平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
图6
A.此过程中物体C受五个力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C间的摩擦力为
7.如图7所示,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4m和m,开始A、B均静止,细绳拉直,在竖直向上拉力F=6mg作用下,动滑轮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已知动滑轮质量忽略不计,动滑轮半径很小,不考虑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细绳足够长,在滑轮向上运动过程中,物块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  )
图7
A.aA=g,aB=5g
B.aA=aB=g
C.aA=g,aB=3g
D.aA=0,aB=2g
8.(多选)(2019·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第一次诊断)小物块m与各面均光滑的斜面体M,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8所示,在水平力F1(图甲)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此时m、M间作用力为FN1;在水平力F2(图乙)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此时m、M间作用力为FN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若m=M,则有F1=F2
B.若m=M,则有FN1>FN2
C.若mD.若m9.(多选)(2020·湖北武汉市调研)如图9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A,它通过轻绳和轻质光滑滑轮悬挂着物块B.已知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3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静止释放物块A、B后(  )
图9
A.相同时间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
B.物块A、B的加速度之比为1∶1
C.细绳的拉力为
D.当B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
10.(2019·福建宁德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如图10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段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绳子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子上某一点到绳子右端的距离为x,设该处的张力为FT,则能正确描述FT与x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
图10
11.(2019·福建泉州市期末质量检查)如图11所示,“复兴号”动车组共有8节车厢,每节车厢质量m=18
t,第2、4、5、7节车厢为动力车厢,第1、3、6、8节车厢没有动力.假设“复兴号”在水平轨道上从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v=360
km/h,此过程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每节车厢受到Ff=1.25×103
N的阻力,每节动力车厢的牵引电机提供F=4.75×104
N的牵引力.求:
图11
(1)该过程“复兴号”运动的时间;
(2)第4节车厢和第5节车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12.(2019·湖南衡阳市第二次模拟)如图12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1
kg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2
kg的木块,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拉力F=3t(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图12
(1)求木块和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的时间t1;
(2)t=10
s时,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3)在图乙中画出木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変化的图象(取水平拉力F的方向为正方向,只要求画图,不要求写出理由及演算过程)
答案精析
1.BC [一起运动时,整体的加速度为:a=;
对乙分析,则甲、乙之间的作用力为:FN-F2=m2a,解得FN=;
突然撤去F1,则整体的加速度a1=,a1不一定大于a,甲、乙之间的作用力FN1=a,即加速度增大,甲、乙之间的作用力为:FN2=2.A [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μ(mA+mB)g=(mA+mB)a;对木箱B:FT-μmBg=mBa;解得FT=F,可知当A木箱内加入沙子的质量大于B木箱内加入沙子的质量时,细绳的拉力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
3.BC [拉力F很小时,A、B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后来B在A上滑动.当拉力F1=60
N时,A物体加速度a1=4
m/s2,两物体恰好要相对滑动,这时A、B间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有:μmBg=mBa1①
对A有:F1-μmBg=mAa1②
当拉力F2=100
N时,A物体加速度a2=8
m/s2,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这时A、B间是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F2-μmBg=mAa2③
由①②③解得:mA=10
kg,mB=5
kg,μ=0.4,故B、C正确,A、D错误.]
4.D [以框架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时,其重力与弹簧对其弹力平衡,即F=Mg,故可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F+mg=ma,联立可解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g,故选项D正确.]
5.B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加速度为:a=,隔离A木块,弹簧的弹力:F弹=ma=kΔx,则弹簧的长度L=L0+=L0+,故选B.]
6.C [对A,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以知道C受重力、A对C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A对C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作用,故A错误;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a==-μg,隔离法对A、C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T-μ·4mg=4ma,计算得出FT=F,当F=1.5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故B错误,C正确;水平面光滑,绳刚断时,对A、C分析,加速度a′=,隔离对A分析,A的摩擦力Ff=ma′=,故D错误.]
7.D [对滑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FT=m′a,又滑轮质量m′忽略不计,故m′=0,所以FT===3mg,对A由于FT<4mg,故A静止,aA=0,对B有aB===2g,故D正确.]
8.ACD [由整体法可知,甲图中整体的加速度:a1=,乙图中整体的加速度:a2=;对甲图,隔离M,则FN1sin
θ=Ma1,隔离m:FN1cos
θ=mg,解得a1=gtan
θ
;F1=(M+m)a1=(M+m)gtan
θ;FN1=;对乙图中的m,则:FN2sin
θ=mgtan
θ=ma2,解得:FN2=;F2=(M+m)a2=(M+m)gtan
θ;若m=M,则有F1=F2;若m9.AC [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相同时间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选项A正确;根据s=at2可知,物块A、B的加速度之比为2∶1,选项B错误;设细绳的拉力为FT,B的加速度为a,则对A:FT=m·2a;对B:3mg-2FT=3ma;解得a=g,FT=mg,选项C正确;当B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v==
,选项D错误.]
10.A [设绳子单位长度质量为m,对整体分析有:F=Lma,则对x分析可知:FT=xma,联立解得:FT=,故可知FT与x成正比,故A正确.]
11.(1)80
s (2)0
解析 (1)以动车组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4F-8Ff=8ma
动车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at
解得t=80
s
(2)以前4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假设第4、5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为FN,则由牛顿第二定律:2F-4Ff+FN=4ma
解得FN=0.
12.(1)4
s (2)3
m/s2 12
m/s2 (3)见解析图
解析 (1)当F<μ2(m1+m2)g=3
N时,木块和木板都没有被拉动,处于静止状态,当木块和木板一起运动时,对m1:
Ffmax-μ2(m1+m2)g=m1amax,Ffmax=μ1m2g
解得:amax=3
m/s2
对整体有:Fmax-μ2(m1+m2)g=(m1+m2)amax
解得:Fmax=12
N
由Fmax=3t得:t=4
s
(2)t=10
s时,两物体已相对运动,则有:
对m1:μ1m2g-μ2
(m1+m2)g=m1a1,解得:a1=3
m/s2
对m2:F-μ1m2g=m2a2,F=3t=30
N,解得:a2=12
m/s2
(3)图象过(1,0)、(4,3)、(10,12)
图象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