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2) 阶段检测卷(10.3-10.6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2) 阶段检测卷(10.3-10.6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1 11:0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阶段达标检测卷
第十章
机械与人
[检测内容:10.3~10.6
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g取10N/kg。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过程中,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
B.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停三秒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支持力对杠铃做了功
C.
苹果在下落过程中,苹果受到的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D.
推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推车受到的重力对推车做了功
2.
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高
B.
机械做的功越快,机械效率就越高
C.
做额外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就越高
D.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就越低
3.
班里组织一次比赛活动,从一楼登上三楼,比比谁的功率最大。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量是(   )
①一楼地面到三楼地面的高度 ②从一楼到达三楼所用的时间 ③每个同学的质量或体重 ④一楼到三楼楼梯的长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4.
关于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功多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B.
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功率一定大
C.
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慢
D.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
5.
如图所示,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
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J
B.
物体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
C.
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
物体一定运动了4m
6.
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
A.
80% 800J
B.
80% 100J
C.
62.5% 200J
D.
80% 200J
7.
如图所示,直升机悬停在空中。下列对直升机能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直升机具有重力势能
B.
直升机的动能不断转化为重力势能
C.
直升机的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
D.
直升机的机械能在不断增大
8.
在一次攀岩比赛中,甲、乙两个运动员的质量之比是9∶8,甲用45min完成比赛,乙用40min完成比赛,则甲、乙两人攀岩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之比是(   )
A.
81∶64
B.
64∶81
C.
1∶1
D.
9∶8
9.
如图所示,动滑轮重3N,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1s内将重为27N的物体提高0.2m,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2m/s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C.
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6J
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N
10.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5s内将重为1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2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1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A.
F甲小于F乙
B.
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C.
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
D.
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1.
物理学中把    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的乘积,叫做功.把一段时间内做的    与做功所用的这段    的比叫做功率。
12.
如图所示,把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摩擦,所用拉力F为    N,拉力所做的功为    J。
13.
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 
   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   
 J;箱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14.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升,拉力F=6N,拉力的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    N。
15.
吃饭时使用的筷子可以省    。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虽然能够省力,但不能省    ,若小明在6s内将重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3m,手拉绳子的力为80N,则小明做功的功率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6.
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拉一个重为4.5N的物体到斜面顶端,斜面长1.2m、高0.3m,拉力做功为2.16J,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17.
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kg的物品吊运到10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    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
18.
小明观看滑雪运动员从雪山顶峰风驰电掣般下滑,运动员的    能转化为动能。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滑雪速度快的另一个原因: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上时会把雪内的空气压挤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了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
19.
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小刚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实心球从离开手后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球受   个力的作用,球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最高点时,球的动能    (选填“大于”或“等于”)零。
20.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块,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从3s至5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    J,第2s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    。



三、实验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6分,第23题9分,共21分)
21.
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图。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B被钢球撞出距离的长短,来判断钢球动能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理想模型法”)
(2)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高度A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大,木块B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就   

(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较远,其动能较大。
22.
小明想设计实验测量自己爬楼梯时的功率有多大,请与他一起完成下面的实验:
(1)测量上楼梯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器材:体重计、刻度尺、      。
(3)实验过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级台阶的高度h,数出台阶的级数n;
②用体重计测出小明的质量m;
③测出小明正常爬上n级台阶所需的时间t;
④运用公式计算出功率。
(4)请帮小明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3.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绳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0.9
0.3
74.1%
2
2
0.1
0.7
0.5
57.1%
3
3
0.1
1.2
0.3
83.3%
(1)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得出:第一次实验数据是用    (选填“甲”或“乙”)实验装置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分析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四、计算题(第24题9分,第25题11分,共20分)
24.
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把重为500N的箱子匀速提升5m,动滑轮的质量为8kg,不计绳重和摩擦。
(1)在向上提升箱子的过程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2)在向上提升箱子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25.
重15000N的小汽车受到发动机800N的牵引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1)小汽车速度。
(2)10s内重力对小汽车做的功。
(3)10s内发动机对小汽车做的功和发动机的功率。




1.
C 2.
D 3.
D 4.
C 5.
C 6.
D 7.
A
8.
C 9.
B 10.
D
11.
力 移动距离 功 时间
12.
100 400
13.
0 600 1.5
14.
2.4 83.3% 2
15.
距离 功(距离) 120W 83.3%
16.
62.5 0.675
17.
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270 2700 90%
18.
重力势 减小
19.
一 不变 大于
20.
400 100
21.
(1)转换法 (2)越大 (3)质量大
22.
(1)p= (2)停表 (4)表格如下:
身体的质量m/kg
一级台阶的高度h/m
楼梯的台阶级数n
爬梯的时间t/s
爬楼的功率P/W
23.
(1)甲 (2)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3)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4.
解:(1)F=(G箱+G动)=(500N+8kg×10N/kg)=290N。 
(2)s=2h=2×5m=10m,W总=Fs=290N×10m=2900J,W有用=G箱h=500N×5m=2500J,机械效率η=×100%=×100%≈86.2%。
25.
解:(1)由图像知,当t=10s时,s=120m,v===12m/s。
(2)小车在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重力方向无距离,故重力做功为0。 
(3)W=Fs=800N×120m=9.6×104J,P===9.6×103W。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