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1 01: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十七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基本史实,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举措。
2、阅读教材和补充的史料,分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对中国的影响;归纳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举措,举例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日益提高。
3、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推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难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思(基础感知)
学习时间:13分钟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
(2)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思(基础感知)
2.
中美建交
(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______________,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2)经过:a.
_______年____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b.
________年,__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___。c.
________年,中美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日建交
(1)经过: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________。
学习时间:7分钟
议(深入学习)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一: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级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以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北京欢迎尼克松来访既有实际原因,也有心理原因。虽然中国人以前谴责尼克松是帝国主义战争贩子,但现在他们发现他代表了一种可能有用的历史能力。中国人正是要同这个人讨论联合国席位、美国的承认、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潜在的重新武装、购买美国飞机和科学仪器等事项,最重要的是同他讨论改善国际地位,以遏制苏联可能的进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学习时间:7分钟
议(深入学习)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学习时间:7分钟
议(深入学习)
2.
阅读教材P87-88,结合所给选项,将下列有关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表格填充完整。
A.
2016年9月,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与美国等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B.
2016年6月,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到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和朝核问题。
C.
2017年6月,第19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上,欧盟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重申支持欧洲一体化。
D.
2016年9月,G20第11次峰会在杭州举行,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学习时间:7分钟

美国:
①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美国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欲拉拢中国对抗苏联。
中国:
①为提高国际地位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国需要美国的承认和支援;
②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和打破经济封锁。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教材内容,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各自想要改善关系的原因有哪些?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习时间:7分钟

“二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的改善。
(2)材料三中“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什么?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习时间:7分钟

2.
阅读教材P87-88,结合所给选项,将下列有关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表格填充完整。
C
A
B
D
B
外交活动
事例
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国际经贸与文化合作

第三世界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崛起经历了三个里程碑。第一次是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反映了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心声。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该集团在推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
时间
意义
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蒋介石集团长期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联合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票数通过提案,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在获悉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地位后,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不禁开怀大笑。外媒称乔的这一笑“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
蒋介石集团的周书楷见大势已去,随即率团离开会场,并宣布从此退出联合国。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节选)

①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
美国
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第三世界
中国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关系。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第26届联大全体会议。

二、中美建交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二、中美建交
背景
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
——《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在天安门城楼(1970年)

二、中美建交
经过
1971年3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美国队发生了一件插曲,美国队队员科恩表达了想去中国看看的愿望。4月6日夜,经过反复斟酌,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尼克松在次日深夜得到该消息后,立即予以批准。4月10日起,美国乒乓球队开始了为期8天的中国之行。作为回报,美国乒乓球协会也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4月11日起,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这一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事后尼克松回忆道:“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乒乓外交

庄则栋向搭错车的美国队队员科恩赠送了一块绣有黄山的织锦做为礼物。
1971年4月,周恩来与美国兵乓球代表团成员合影。
1971年4月15日,中国运动员杨瑞华与美国运动员迪克·迈尔斯在友谊赛前握手。
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期间,底特律观众举着中文标语牌,欢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

二、中美建交
经过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尼克松认为中美关系改善的时机已经成熟,他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领导人传达了希望同中国对话的消息。周恩来于1970年11月表示中国政府欢迎美国特使来中国商谈有关事宜。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对外宣布他将赴越南执行调查任务,之后在泰、印、巴三国进行会谈。但抵达巴基斯坦的次日凌晨,基辛格就乘专机转往北京。7月9日-11日,基辛格先后与周恩来会谈达17个多小时,其中重点谈论了台湾问题。实际上,基辛格这次秘密访华,是为次年尼克松访华探路和打基础。

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
1971年7月,周恩来会见基辛格
1985年11月,邓小平会见基辛格
1998年6月,江泽民会见基辛格
2005年5月,胡锦涛会见基辛格
2013年4月,习近平会见基辛格

二、中美建交
经过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28日,尼克松以及夫人来到中国,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21日中午,尼克松一走下舷梯,就向在机场等候多时的周恩来伸出了手,他本人称之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之后,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了毛泽东,两人就国际局势及中美关系的走向交换了意见,周恩来与基辛格也全程陪同。23日,尼克松与周恩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谈。接下来的两天多时间,尼克松及其夫人登上长城、游览故宫。26日,尼克松一行人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赴杭州参观,中美双方草签《联合公报》。28日,尼克松与周恩来飞往上海,正式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松走下舷梯与周恩来握手。
1972年2月21日下午,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毛泽东。
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1972年2月24日,尼克松及其夫人登长城。
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及其夫人游览杭州西湖。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参观上海工业博览会。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8日)

二、中美建交
经过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正式建交
受水门事件的政治丑闻影响,尼克松在第二任总统任期内被迫辞职,中美关系的发展出现停滞。1974年11月,邓小平接替周恩来主持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会谈。到1978年,他先后会见了基辛格、福特、万斯、布什、布热津斯基、伍德科克等美国政界要人,希望美国政府、国会和政治家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快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步伐。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底,邓小平偕其夫人访问美国,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7月,在卡特总统的授意下,国务卿布热津斯基与邓小平就中美建交进行会谈。
中美建交仅27天后,邓小平开启了为期九天的访美之旅。图为邓小平夫妇和卡特夫妇。
1979年1月29日晚,邓小平访美期间在国宴上会见前总统尼克松和现任总统卡特。

三、中日建交
背景
时间
意义
“二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日本改变了对华政策。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并赠给他一套《楚辞集注》。
1972年9月25日-28日,周恩来四次会见田中首相。28日下午的第四次会谈中,双方就联合声明的内容达成了最后协议。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标志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1949--1979年与我新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图
新建交国家
单位:个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新热潮。
“建交潮”

四、全方位外交
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1989年5月,邓小平会见前苏联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恢复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
2010年9月27日,胡锦涛与梅德韦杰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3年6月7日,习近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被誉为“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四、全方位外交
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008年5月,胡锦涛访问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首次访日。这次“暖春之旅”使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
2018年4月27日,习近平在中国武汉会见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习近平提出:中印两国应开展深层次交流,共同致力于东方文明复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全方位外交
2016年4月22日,张高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签署《巴黎协定》,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暖。
2016年第十四届中泰禁毒合作双边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共同推动两国禁毒合作务实、深入发展。
从2008年底起,中国海军每年派舰队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四、全方位外交
广泛参与国际经贸与文化合作。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会议议题包括: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9月,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习近平主持会晤并发表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重要讲话。

本课小结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
中美建交
全方位外交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以来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1.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了当时(

A.
中美双方积极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B.
中美两国已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是美国单方意愿
D.
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受到阻挠
A

3.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右图是1972年2月6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D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