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1 23: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生命世界”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单元的第二课。由《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动物怎样繁殖后代》及《我是怎样出生的》三课构成。
本单元的教学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生物的繁殖”的要求进行建构的。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这个单元就是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
本课的内容安排是根据动物繁殖行为的基本过程:雌雄识别、交配、生产、哺育后代来设计的,围绕两种繁殖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动物如何繁殖后代,同时设计了一些猜测活动,也穿插了一些动物独特繁殖方式的介绍:无性繁殖、卵胎生,激发学生深入细致研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关爱动物之情。
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揭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认识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第三部分、合作学习——认识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及惊人的繁殖力
第四部分、合作学习——认识动物的繁殖过程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进行课外学习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具有有限的生活经验,但好多东西没有实际的接触,因此还需要我们的帮助。
爱护小动物是学生的天性,而动物的繁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学生都知道动物的繁殖有胎生和卵生两种,也能列举一些胎生和卵生动物。但对什么是胎生和什么是卵生,它们有什么区别的认识不够全面、系统,对于胎生、卵生的异同也并不了解,对于动物的繁殖过程包括的雌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更缺乏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分析。因此这些才应该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学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
  3、会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
  2、了解动物繁殖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3、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周围的环境及它们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4、掌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了解蛋生和卵生的区别;收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则倾听并参与孩子们的交流和讨论,从中寻找建构知识体系的矛盾点和突破点。因此我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根据孩子们的交流情况适时、适当地为他们“搭桥铺路”,并抓住时机不断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将我的讲授转化为启发、诱导,将孩子们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
教学准备
1、有关动物繁殖方面的课件、动物图片。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繁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
1.谈话:
(1)孩子们,地球上有150多万种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家园
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动物的存在,才使得我们人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再孤
单;也正是因为它们一代代的繁衍,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生动的世界。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的。(板书课题: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2.提问:对于这个话题,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包括你知道些什么以及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①择要板书,记录学生思维发展过程。
②参与讨论,当学生出现疑问时追问:你们确定吗?有什么问题吗?你们都这样认为吗?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针对动物繁殖的话题,旨在两个目标,一是测查前概念,了解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已有经验。二是通过讨论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寻找建构知识体系的矛盾点和突破点,引发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自主探究——认识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1.针对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归纳问题,理清研究思路。
(1)动物繁殖的意义。
(2)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卵生(卵胎生)、胎生。
(3)卵生(蛋生)与胎生的异同点及与环境、后代数量的关系。
(4)总结出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大部分都是卵生的;哺乳类大多是胎生的,主要特征是用乳汁哺育后代。
(5)动物繁殖方式的选择是动物适应自然环境、长期进化的结果。
(6)了解动物繁殖方式与保护繁衍珍稀动物、控制对人类有害动物数量的意义。
(7)了解其他繁殖方式:卵胎生等(预留问题1)
(8)其它问题、、、、、、(预留问题2)
2.
了解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1)通过视频及图片了解“蛋生”(小鸡)变化过程及卵生(青蛙)变化过程。
(2)小结:我们把像鱼和鸡等动物那样的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归为一类,叫做卵生,把通过卵生繁殖的动物称为“卵生动物”。
(3)了解胎生动物的变化过程。
(4)小结: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的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这样的动物称为胎生动物。
[设计意图]
针对动物的繁殖方式给出科学概念,纠正学生模糊、片面的理解,让他们
对于卵生和胎生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鉴于学生对于新生命从受精卵开
始的认识比较模糊,通过多媒体让孩子们亲历小动物的繁殖过程,拉进小
动物和孩子们的距离,变抽象为具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信
息。
3.活动:
(1)识别卵生和胎生动物。
(2)猜一猜它们都是谁的后代?
[设计意图]通过识别和判断强化学生对于卵生和胎生这两个概念的认识。
4.提问:胎生和卵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5.讨论交流。
6.小结:
(1)在自然条件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动物的新个体都是通过雌雄的结合产生受精卵,才能发育成小动物。科学家把动物的这种繁殖方式叫做有性繁殖。
(2)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亲体外孵化,胚胎发育所需营养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供给。
(3)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亲体内孵化,胚胎发育所需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到出生。
(4)不论是胎生还是卵生,都是有性繁殖,是高等动物繁殖的主要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种繁殖方式的异同点,让学生对卵生和胎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合作学习——认识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及惊人的繁殖力
1.谈话: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动物们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它们繁殖后代的方式往往是最适合自己的。这里还有一些动物,你知道它们的繁殖情况吗?
2.多媒体展示有趣的动物繁殖方式。(解决预留问题1)
3.学生讨论交流。
4.请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动物繁殖方式。
5.谈话:繁殖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之一,而这对于动物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6.认识动物惊人的繁殖力。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繁殖情况,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探究热情,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动物不同的繁殖方式,加深认识,完成对动物繁殖方式
的认识和建构。
四、合作学习——认识动物的繁殖过程
1.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动物各种各样的繁殖方式,那么小动物的双亲又在它们繁殖之前和生产之后进行了哪些工作?
2.讨论交流
3.
辨别动物雌雄: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判断,说出判断依据。
(2)
提问:在辨别动物雌雄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更威武、更漂亮?
(3)
学生猜测、讨论并交流
(4)小结:雄性动物更“漂亮”、“威武”一些,能使它们在向雌性动物求偶中容易获得成功,“威武”些的在与同性的战斗中容易获胜。而雌性动物相对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幼崽,因此它的毛色相对灰暗一些,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以减少被攻击的机会。而且动物妈妈比动物爸爸丑,很大一个原因是要完成哺育后代的任务。
4.谈话:事实上,动物中的夫妻双方感情也是很好的,有些动物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它们总是双双相守,直到生命的终结。
5.小资料:狼被认为是残暴、邪恶、贪婪、丑陋的象征,这样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可是,经过人们对狼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两只狼一旦交配就会终生厮守,繁衍生息,生死与共,即使一只狼死去,另一只也会孤独终生,不再寻找新的伴侣,从而证明了狼的配偶关系在所有动物中是最稳定的。
[设计意图]辨别动物雌雄的依据是大量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促使学生思考动物雌雄之间的差异,并穿插有关动物交配的教学,认识雄性动物在交配前的一些行为。认识动物的美丑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都与人类的主观想法无关,我们无权干涉、破坏、杀戮动物和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五、拓展延伸——进行课外学习
1.小结:动物繁殖后代要经过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2.提问:你知道动物爸爸妈妈是怎样哺育自己的儿女吗?课后收集动物如何关心、爱护自己宝宝的资料,看一看动物父母是从哪些方面来哺育它们的孩子的。
3.谈话:动物们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在大自然的选择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繁殖方式,我们今天只是认识了一部分,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哺育方式值得我们去探究,请大家结合下面网址进行课后学习。(解决预留问题2)
[设计意图]概括本节课学习内容,同时为课下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将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又为下节课的研究内容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识别
交配
生产
哺育
卵生
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