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四-健康地生活-课件 (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二生物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四-健康地生活-课件 (共4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22 14:3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专题复习四 生物圈中的人
健康地生活
初二年级 生物学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健康
健康地生活
身体健康
健康
心理健康
传染病
免疫
安全用药
科学的
生活方式
维持
恢复
损害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放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 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作用范围广 皮肤、黏膜等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能力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截至2020年5月29日8:35,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757,740例。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传染性
流行性
资料
中国 其他国家
武汉方舱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整理防护装备
资料
思考:为什么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如此严密的防护?
新冠肺炎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
科学家们发现,新冠肺炎病毒最外面的某些蛋白特定区域能有效识别人体细胞外部的一种分子,并与之结合,然后侵染进入细胞。
人的黏膜上皮细胞
病毒侵染进入细胞
新冠肺炎病毒突破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溶菌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使病毒失活
新冠肺炎病毒在感染早期避开第三道防线
资料
新冠肺炎病毒易进入细胞,有较长潜伏期,并具有集中爆发的趋势。
被感染细胞与正常细胞不易区分,免疫细胞很难找到病毒藏身之所。
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
资料
2020年5月22日,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结果显示,一期临床108个志愿者体内全部检测到抗体。
陈薇院士与新冠疫苗一期临床志愿者
抗原和抗体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新冠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
产生
淋巴细胞
抗体
人体
大量
淋巴细胞
新冠肺炎病毒
(抗原)
对抗
产生
注入
用来制成
刺激
分裂分化
记忆细胞
(一种淋巴细胞)
疫苗(抗原)
分裂分化
入侵人体并刺激
对抗并消灭
新冠肺炎病毒
大量
抗体
机体针对同种病毒进行第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A抗原两次入侵机体产生抗体量的对比
免疫系统反应更快
产生的抗体更多
资料分析1
2020年2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救治工作方案》。方案中指出:动员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用于临床救治,保障捐献血浆者和患者安全,进一步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
3月4日发布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明确捐献血浆康复者的条件为:距首发症状时间不少于3周;符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年龄应当满18岁,原则上不超过55岁;无经血传播疾病史等。
为什么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可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
资料分析1
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抗体并能持续存在一段时间。将带有抗体的血浆注入患者体内,可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
免疫的功能
抵抗病原体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健康地生活
身体健康
健康
心理健康
传染病
免疫
安全用药
科学的
生活方式
维持
恢复
损害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中小学生延期开学,进行居家学习。
2020年5月11日,北京市初三年级学生返校复课。6月1日,初中非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复课。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
资料
中国 其他国家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寄生虫等
新冠肺炎病毒(新冠肺炎)
结核杆菌(肺结核)
疟原虫(疟疾)
蛋白质
遗传物质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传染源
以新冠肺炎为例,其传播途径为:
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以新冠肺炎为例,其易感人群为:
人群普遍易感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
预防措施
控制——
切断——
保护——
以新冠肺炎为例,请你分析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
资料分析2
2020年3月12日,教育部出版上线了《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为科学精准指导中小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生活教学秩序,提供了依据。
请结合“图1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两案九制’基本内容”和“图2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高危人群排查流程图”,尝试分析中小学生返校复课后对于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
图1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两案九制”基本内容
图2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
高危人群排查流程图
控制传染源
高危人群排查
……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消毒制度
……
分析校园中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高危人群排查
……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消毒制度
……
分析校园中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
七步洗手法
入校测量并登记体温
“一米线”距离
师生佩戴口罩
教室桌椅间距和人数控制
分析校园中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
外地返京教师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分析校园中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高危人群排查
……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消毒制度
佩戴口罩
勤洗手
保持一米距离
适度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护易感人群
概念辨析
传染源 病原体 传播途径
散播病原体的 人或动物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空气、接触、饮食、生物媒介等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
疟疾患者
疟原虫
生物媒介(按蚊)
健康地生活
身体健康
健康
心理健康
传染病
免疫
安全用药
科学的
生活方式
维持
恢复
损害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聚焦新闻:深夜抢购双黄连
线上线下的双黄连被抢购一空
安全用药
专家澄清: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普通人不必也不应该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
安全用药
非处方药
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使用的药物。
安全用药
居家学习和生活
2020年2月17日-5月29日,北京市非毕业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了为期15周的居家学习和生活。
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身体变化
心理变化
身高、体重突增
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完善
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
独立意识与依赖性
性意识
内心复杂,渴望关怀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病”
坚持体育锻炼
按时作息
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合理安排上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保持愉快的心情
愿我们每个人都健康
练一练
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潜伏期内的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他们不是传染源
B.通过咳嗽、喷嚏进行飞沫传播是其唯一传播途径
C.同学们居家学习,减少外出,主要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D.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工作主要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C
练一练
抗原
更高
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