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课题:形的魅力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形的魅力》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是由“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大学习领域相结合的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绘画或剪贴等表现方法,将各种几何形或不规则形组合出不同情感的画面。同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形”在美术作品中的魅力,并理解不同的“形”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赏析和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形有一定的认识,动手能力也有所增强。本节课打算选用纸为媒介,以学生比较感兴趣易操作的粘贴形式,在了解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想象组成画面,开展实践创作活动,并体验其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其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几个环节:寻找“形”——认识“形”——感受“形”的魅力——创作“形”——组合“形”。通过学习“形”,比较不同形的魅力,培养学生感受“形”的组合产生的魅力。通过欣赏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开拓学生对抽象画的认识,学习大师对“形”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提供借鉴。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多种平面形,了解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的造型特点。
2、尝试剪或画出多种几何形与不规则形,组合成视觉效果不同的画面,体会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成的独特美感。
3、体会生活中形的魅力,乐于用几何形和不规则形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重点:
??了解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几何形与不规则形,组合成视觉效果不同的画面。
教法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需要采用观察分析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图片欣赏开拓学生思维,设计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图作品、彩纸、剪刀、固体胶等用具。
学生准备:课前进行点、线、面系统知识和色彩知识的复习;彩纸、剪刀、胶棒、硬卡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导入初步感知
1.
出示七巧板。七巧板大家都很熟悉吧!你们有没有玩过?你能用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吗?2.
通过我们的思考和想象,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手里组成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真神奇呀!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用形来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形的魅力。3.
板书课题:形的魅力
同学们跃跃欲试。
以学生熟知的七巧板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形的魅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理解探究新知
你能说说什么是“形”吗?归纳:“形”就是平面的形状,如画在纸上、墙上或剪出来的都称为“形”
(1)图片展示不同媒介的形(2)请全班同学用剪刀在一张废旧彩纸上剪出自己熟知的形状1-2个。难道“形”都是几何图形吗?“形”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欣赏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形状,请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形。(课件将形导出)并谈谈这些形的特点。(1)归纳:几何直线形——安定有秩序;
几何曲线形——自由,整齐有序;
自由直线形——不安定,有动感;
自由曲线形——优美、自由。(2)欣赏:不同形组成的公鸡,特点有何不同,谈感受。
4、欣赏大师作品,进一步感受形的魅力。(1)出示课本作品:康定斯基“构图”表述: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他常常是以构图或者即兴作画为主题的,根据不同的画,精心描绘或者就是单纯的凭借自己的直觉去拟定主题和布局。从一些有名的建筑上感受形的魅力。让同学们观察自己身边有没有形。欣赏一组图片,这些图形的变化组合给你带来怎样的灵感。让学生选择一些材料,剪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形或不不规则形尝试摆一摆。
学生交流讨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几何图形学生欣赏不同媒介的形,并动手尝试。相互交流谈见解。学习形的概念、分类以及形的特点。三幅不同类型的形组成的公鸡,谈感受。欣赏图片,分析问题。欣赏名作家的作品请一些同学上黑板,尝试着摆一摆。
通过欣赏打开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无意识的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参与活动、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形的魅力。认识形的概念,掌握要点知识。探究规律,学习方法。
观察探究学习方法
出示学生用绘画和剪贴形式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探究表现方法?欣赏教师作品,教师示范创作过程。
(1)剪出各种形状。
(2)拼贴成一副作品。
提示:???组合时注意画面中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前后遮挡、上下左右的呼应、排列时的疏密等。作业:学生试剪各种形状,拼贴成一副作品。5.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观察讨论。运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创作作品。学习剪:剪出能表达感受的形(重叠剪)。摆:讲解构图、形的组合,要求前后有遮挡、排列有疏密。粘贴:粘贴牢固,保持画面整洁。
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创意思考。学习表现技巧,解决教学难点。试剪各种形状,初步体验
创作实践体验感受
欣赏启发:欣赏老师设计制作的贺卡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剪贴或画出用三角形、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或不规则形组成的各种画面,3.出示作业要求:(1)小组合作,运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创作作品。(2)设计图案要有创意,图案要新颖。(3)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作品。
欣赏教师作品进行交流和思考。小组合作创作作品。
创设情境,欣赏教师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意。创作实践,体验制作过程。形成表现能力。
展示评述拓展总结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介绍作品。2、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3、组织评选最有创意的作品和制作最精美的作品,颁奖鼓励。4、拓展总结: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总结: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形,希望同学在课余时间多观察、多思考,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学生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想法和作品的制作方法。相赏互评,提出建议。评选创意、制作新颖、精美的作品。欣赏用其他材料拼贴的形,感受其魅力。
通过展示活动,让学生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形的魅力
形的概念
形的分类
示范作品
示范作品
形的特点
步骤方法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认识形,知道形是指平面的形状,通过知识窗了解形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欣赏了不同画家的抽象性的绘画作品,带领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各种形状,感受不同的组合表现出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任意的排列组合成具象或抽象的画。学生在表现时还是习惯于描绘具象的东西,少有人能放开胆子去画抽象的画面。这可能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抽象的绘画作品有关。有的学生在画面整体布局上缺乏安排,使画面显得单调或凌乱。通过欣赏与评价,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从而使画面呈现整体美感
课堂实录
一
、导入:师谈话导入
1、出示七巧板。
七巧板大家都很熟悉吧!你们有没有玩过?你能用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吗?
生:数学课上用过······(同学们积极踊跃)
2.
通过我们的思考和想象,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手里组成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真神奇呀!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用形来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形的魅力。
3、板书课题:形的魅力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七巧板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形的魅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理解,探求新知
1、你能说说什么是“形”吗?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圆形······几何图形
归纳:“形”就是平面的形状,如画在纸上、墙上或剪出来的都称为“形”
(1)图片展示不同媒介的形
(2)请全班同学用剪刀在一张废旧彩纸上剪出自己熟知的形状1-2个。
生:动手尝试
2、
难道“形”都是几何图形吗?
生:不规则图形
归纳:“形”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
3、欣赏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形状,请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形。(课件将形导出)并谈谈这些形的特点。
归纳:几何直线形——安定有秩序;
几何曲线形——自由,整齐有序;
自由直线形——不安定,有动感;
自由曲线形——优美、自由。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打开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无意识的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生活、感知生活。
欣赏:不同形组成的公鸡,特点有何不同,谈感受。
4、欣赏大师作品,进一步感受形的魅力。
(1)出示课本作品:康定斯基“构图”
生:看不懂
生:像乱画的
师表述: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他常常是以构图或者即兴作画为主题的,根据不同的画,精心描绘或者就是单纯的凭借自己的直觉去拟定主题和布局。
【设计意图】走进课本,感受名作家的创作思想,从中开拓自己的思维,探究规律,学习方法。
(2)从一些有名的建筑上感受形的魅力。
(1)让同学们观察自己身边有没有形。
生:桌子、黑板、门······
(2)欣赏一组图片,这些图形的变化组合给你带来怎样的灵感。
让学生选择一些材料,剪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形或不不规则形尝试摆一摆。
三、观察探究,学习方法
1、出示学生用绘画和剪贴形式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探究表现方法?
2、欣赏教师作品,教师示范创作过程。
(1)剪出各种形状。
(2)拼贴成一副作品。
3、作业:
学生试剪各种形状,拼贴成一副作品。
提示:
???
组合时注意画面中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前后遮挡、上下左右的呼应、排列时的疏密等。
4、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创作实践体验感受
1、欣赏启发:欣赏老师设计制作的贺卡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剪贴或画出用三角形、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或不规则形组成的各种画面,
3.出示作业要求:
(1)小组合作,运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创作作品。
(2)设计图案要有创意,图案要新颖。
(3)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作品。
五、展示评述,拓展总结
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介绍作品。
2、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
3、组织评选最有创意的作品和制作最精美的作品,颁奖鼓励。
4、拓展总结: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总结: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形,希望同学在课余时间多观察、多思考,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形的魅力
形的概念
形的分类
示范作品
示范作品
形的特点
步骤方法
课后点评
《形的魅力》一课,让学生了解各种几何形或不规则形组合出不同情感的画面。同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形”在美术作品中的魅力,并理解不同的“形”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赏析和审美能力。并能有机地、巧妙地利用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作业。王蓓老师出示学生熟知的七巧板引入课堂,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堂氛围融洽。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很强,亲和力十足。不足之处,孩子的作品偏具象写实,不敢大胆的表现,形式太过单一。
课后反思: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认识形,知道形是指平面的形状,通过知识窗了解形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欣赏了不同画家的抽象性的绘画作品,带领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各种形状,感受不同的组合表现出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任意的排列组合成具象或抽象的画。学生在表现时还是习惯于描绘具象的东西,少有人能放开胆子去画抽象的画面。这可能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抽象的绘画作品有关。有的学生在画面整体布局上缺乏安排,使画面显得单调或凌乱。通过欣赏与评价,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从而使画面呈现整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