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视野拓展:近代欧美及亚洲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编 视野拓展:近代欧美及亚洲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1 21:5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编视野拓展


一、近代欧美的杰出人物
1.罗伯斯庇尔
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领袖。1791年,罗伯斯庇尔成为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物。在制宪会议中,他进行了反对国王、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斗争。1793年他领导雅各宾派政府,颁布1793年宪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粉碎了欧洲各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在保卫和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向前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
1794年6月,国民公会全体代表一致推举罗伯斯庇尔为主席,罗伯斯庇尔的威望空前高涨。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大资产者和大革命过程中发了横财的“新富人”,暗中酝酿着一场新的阴谋,7月27日,发生了“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被逮捕,第二天则被送上了断头台。


2.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


3.俾斯麦
俾斯麦(1815—1898),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国。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俾斯麦出任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1890年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病逝。


4.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共和党人,美国政治家、思想家,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第16任美国总统。他担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他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多次被评价为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二、亚非拉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西蒙·玻利瓦尔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拉丁美洲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与圣马丁遥相呼应,为南美洲脱离西班牙帝国统治而独立发挥了关键作用。玻利瓦尔曾参与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联盟,即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于1819年至1830年担任总统。西蒙·玻利瓦尔在拉丁美洲被公认为英雄、革命者与解放者,他领导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委内瑞拉取得独立,并促进民主意识形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1830年因未能维护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内部统一而辞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职务,并于同年因病逝世。


2.穆罕默德·阿里
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穆罕默德·阿里迅速崛起,掌握了政权。为实现富国强兵,他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引进了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这些改革不仅巩固了统治,也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


3.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字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3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学习,1904年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5月与吕大森等组织科学补习所。在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的事情泄露后,出走日本。1905年与黄兴等创办杂志,鼓吹革命。8月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1910年与谭人凤等欲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中游一带,建议筹组中部同盟会,任《民立报》主笔。1911年7月在沪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当选总务部干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法制局长,嗣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推为理事,并由孙中山委任代理理事长,力倡责任内阁制。1913年2月,国民党大选获胜,即将出任内阁总理的宋教仁,致招杀身之祸,3月袁世凯派人刺杀其于上海,年仅三十二岁。


4.廖仲恺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广东归善(今惠阳)人,生于美国旧金山,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他于1893年归国,并于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进入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他仰慕孙中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1904年他受孙中山派遣至天津发展革命势力。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主持执行部外务科工作,同年当选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曾担任《民报》撰述,以“屠富”笔名翻译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困》一书,为民生主义进行理论宣传;翻译《社会主义史大纲》《无政府主义之二派》等文,广泛介绍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1909年学成回国,为在清政府中发展革命势力,考取法政科举人,在吉林巡抚处任翻译。1911年担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2年改部为司,任司长,复改任总参议。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潜赴北京发动国会议员反对袁世凯,险遭捕杀。旋回广东参与讨袁活动,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在东京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党,任财政部部长,以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左右,主持财政。1917年参与护法运动。1919年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积极宣传孙文学说,宣传“继续革命”。1921年协助孙中山北伐。1922年陈炯明叛变,遭到囚禁,旋被营救脱险。9月奉孙中山命秘密赴日本与苏俄特使会谈,磋商中苏合作。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曾担任广东省省长。1925年8月20日夜被暗杀。
1
2
3
4
5
6
1.(对应点: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一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已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
——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
《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
1
2
3
4
5
6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宋教仁的评价,选自2015年海南卷。第(1)问,“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依据材料逐条概括得出。由材料中“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得出主张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由材料中“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已处于监督之地……日有向上之机”得出主张在野党监督政府。第(2)问,由材料中“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一体的……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可知实行政党政治主要是以实现立宪政治为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当时实行政党政治,有助于改组国民党。因为宋教仁对政党政治的坚持,而遭刺杀,引发了维护民主共和的“二次革命”。
1
2
3
4
5
6
参考答案(1)成立政党;实行多党竞争;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在野党监督政府。
(2)提出并实践议会政治主张;在改组国民党中起重大作用;为民主政治牺牲,引发“二次革命”,为后来革命斗争提供血的教训。
1
2
3
4
5
6
2.(对应点: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
2
3
4
5
6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选自2016年全国Ⅲ卷。第(1)问,可结合所学必修部分内容,然后结合材料回答即可,注意抓住关键词“留学期间”“校长独揽大权”。第(2)问,“特点”和“贡献”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结合第(1)问,放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思考并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
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1
2
3
4
5
6
3.(对应点:近代中国的政治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吴佩孚等致军政府各总裁等电(1919年)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这一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
1
2
3
4
5
6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吴佩孚的评价。第(1)问,依据材料“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等信息可概括得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以及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等。第(2)问,对吴佩孚的评价要结合材料,辩证地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是吴佩孚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材料二中“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等信息体现了其军阀混战、镇压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保持民族气节等。
参考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
(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
1
2
3
4
5
6
4.(对应点:近代西方的杰出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庇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被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史
(1789—1794)》等
1
2
3
4
5
6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1
2
3
4
5
6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卢梭的评价,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材料、评价事物的能力。第(1)问,通过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总结分析,得出“赞赏”和“批评”的基本结论,提取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及贡斯当、哈耶克、罗素的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第(2)问,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立场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1)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对后世影响巨大。
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
(2)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
1
2
3
4
5
6
5.(对应点:近代西方的杰出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
2
3
4
5
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1
2
3
4
5
6
思路解析本题选自2015年全国Ⅱ卷。从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可总结出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从“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总结出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并且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第(2)问,“基本政策”,根据材料可知为强迫帝国议会通过《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小问“评析”要注意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
1
2
3
4
5
6
参考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
1
2
3
4
5
6
6.(对应点:近代西方的杰出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南方各州人民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他们认为,随着共和党政府的执政,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和平生活和人身安全都将遭到危险。这种恐惧是从来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保持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特别是各州完全凭自己的决断来安排和控制本州内部各种制度的权力不受侵犯,乃是我们的政治结构赖以完善和得以持久的权力均衡的至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谴责使用武装力量非法入侵任何一个州或准州的土地,这种入侵不论使用什么借口,都是最严重的罪行。
1
2
3
4
5
6
材料二 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我也将竭尽全力,按照宪法明确赋予我的责任,坚决负责让联邦的一切法令在所有各州得以贯彻执行……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决不能成为敌人。虽然当前的情绪有些紧张,但它决不能使我们之间亲密的感情纽带破裂。
——上述材料均摘自林肯总统的就职演说
(1861年3月4日)
(1)林肯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一就职演说的?从内容看,林肯表达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
1
2
3
4
5
6
思路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分析就职演说的背景,“政治主张”依据材料保持各州的各种权力不受侵犯、“我们谴责使用武装力量非法入侵任何一个州或准州的土地,这种入侵不论使用什么借口,都是最严重的罪行”、联邦是不容分裂的等概括归纳。第(2)问,结合南北战争背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归纳。
参考答案(1)背景:美国内战前夕,南北矛盾尖锐。主张:保持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现状,各州的各种权力不受侵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力图以和平手段来解决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歧。
(2)贡献: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内战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