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课件 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课件 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2 11: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1课时)
人类对电的最早发现
公元前6世纪左右,古希腊泰勒斯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公元1世纪,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谋掇芥”指的是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公元1600年,英国一生基尔伯特认为摩擦过的琥珀带有电荷。
书本121页最后2段
问1.没有摩擦时,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
自主学习:
问3.摩擦后物体为什么显电性?
思考与讨论:
活动二:
问2.原子中能够自由移动的微粒是什么?它显
示什么电性?
温馨提示:书上关键字词划出来,哪个问题自己标注好。
科学需要会阅读
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是带电体,它们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吗?
带电体能否相互作用呢?
18世纪富兰克林命名::
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的正电
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会带的负电
请试试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这两类现象吧。
玻璃棒
(+)
丝绸
橡胶棒
(-)
毛皮
活动三
科学需要动手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被纸巾摩擦过的吸管带什么电?
1.
旋转支架
2.吸管与纸巾
3.玻璃棒与丝绸
4橡胶棒和毛皮
靠近的物体
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
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
纸巾摩擦后的吸管
实验:小组分工实验(注意不能用手触碰摩擦过的那端)
1、一个同学用纸巾摩擦吸管,将吸管放在支架上
2、一个同学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将玻璃棒靠近吸管
3、一个同学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橡胶棒靠近吸管
4、一个同学记录现象
吸引
排斥
活动三
科学需要动手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被纸巾摩擦过的吸管带什么电?
实验结论:被纸巾摩擦过的吸管带


根据下图中各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判断
甲、乙两图中的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
带负电
带正电
生活中有哪些摩擦起电(静电)现象?
生活百晓
静电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放电和静电喷绘等应用。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正、负电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小结
谈谈你今天有何收获和困惑?
1、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来了
学以致用:
2.油罐车为什么拖着一根“尾巴”(接地线
)?
3、天空的雷电是怎么产生的?
通过网络了解生活中静电的利与弊,写一篇200字的小论文
课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