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四章4.2机械功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四章4.2机械功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3 11: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
机械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掌握
应用
功的概念

功的单位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公式

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比较大小和尚贡献大小的过程,认识做功的两个因素,在交流的基础上建立机械功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机械功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功的概念
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流程】
流程图说明:
1、
情景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引入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情景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引出功的公式及单位。
3、
活动1:学生通过练一练,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必要因素,并利用公式会简单的计算功的多少,完成课内检测。
【学习导航】
情景Ⅰ:
问题1:物体在水平(或竖直)拉力的作用下可以处于静止状态(图1、图3)或匀速直线状态(图2、图4),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图1、图3)和(图2、图4)有什么不同呢?
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机械功的含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练一练:
1如果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没有移动一段距离,(例如举重运动员举者杠铃站着不动。)能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如果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移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能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3、人提着水桶先沿水平地面向前走了一段距离,再上楼的整个过程中,试说明手对桶的的提力是否做功?
情景Ⅱ
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和尚贡献大小?
归纳:为了量度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和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功=力×距离。用公式表达W=FS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  距离的单位――米  功的单位――焦(J)
【课内检测】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为80牛的木箱在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10米,则拉力所做的功为
,重力所做的功为

3、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他做的功可能是(    )
A、几十焦    B、几百焦    C、几千焦  D、几万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力越大,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做的功也一定越多。
B、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受到的力也一定越大。
C、力的大小一定,力所做的功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D、力的大小一定,力做的功也越多,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
5、关于做功说法正确的是(   )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B、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
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
D、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小球重力做了功。
6、某同学推铅球,关于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的做功情况(    )
A、推力对铅球做了功。        B、重力对铅球做功。
C、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无法判断。
7、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8秒,通过的路程120米,如此时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4000牛,则这段时间内(1)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汽车发动机做的功?
情景Ⅰ
观看图片
设问1、讨论
活动
课内检测
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情景Ⅱ
图片,讨论
功的公式及单位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