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岛,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其位置非常重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夏商时期,称“岛夷”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三国时期,孙权派一万官兵到达“夷州”。
隋唐时期,隋炀帝派人三次出师到达“琉球”。
元明两朝,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
明朝末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行省。
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春
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台湾光复纪念歌
陈波作词
陈泗治作曲
张灯结彩喜洋洋,胜利歌儿大家唱,
唱遍城市和村庄,台湾光复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国家恩惠情分深长,不能忘。
有钱难买真情意,有钱难买真爹娘,
今朝重见天和地,八年血战不能忘。
二、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二、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12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
二、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四野邓华兵团待战香港
三野粟裕大军剑指台湾
福建沿海远程炮击金门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介入
台湾问题由此悬而未决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二、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在台湾的军营里,姜思章(台湾老兵)白天满满当当的出操、上课、训练,没有时间想家;但一到傍晚,就无法抑制思乡愁涌动,和几个伙伴一起跑到操场的角落,互相抱头痛哭。”
——《1987:去台老兵归来》
二、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那时不准向大陆写信,我偷偷写了,可无法寄出。我想到用空罐头盒,把信放进,抛向大海,漂向对岸,或许对岸好心人捡到了会把信转到家。但漂回来呢?被人捡了交队部,军法处置。最后只好把信烧了。”
——台湾老兵鲍海青
二、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1982年,台湾老兵高秉涵恳请已移民阿根廷的山东菏泽老乡卞永兰女士带一些家乡的泥土回来。作为“分土人”的高秉涵得到了两汤匙泥土。他将一汤匙泥土锁进了银行保险箱,而另一匙泥土,则泡水分七次喝了,以慰思乡之情。他说:“泥土何其多,唯独故乡贵。”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请思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为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分别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历史时期
方针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vs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武力解放台湾。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vs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解放台湾的思想。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临江仙·寄友
毛泽东
柳绿花红莺燕舞,京都料峭风微。
菊香书屋奏琴徽。
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地覆天翻君亦老,东征北伐声威。
草山薄雾拂单衣。
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世纪6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一纲四目”的对台主张。
一纲: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蒋介石意见妥善处理。
四目:①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蒋介石全权处理。
②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③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
④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它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倡导两岸“三通四流”,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掀开了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新的一页,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情真意切的喊话信——《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1982年7月24日)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
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四个基本点:
一个中国——前提
两制并存——现实
高度自治——内容
和平谈判——方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针对于台湾问题,而成功实践于港澳地区。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形式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三个月后,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抛出“李六条”,全面拒绝“江八点”。甚至抛出“两国论”的主张。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力图通过所谓的“台湾加入联合国公投”,谋求“台湾法理上的独立”。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3月,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5年4月29日,“胡连会”,破冰之旅。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世纪之握。
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祖国大陆人民,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广大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乡的云
罗大佑词曲
费翔演唱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
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
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
归来吧
归来哟,我已厌倦飘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
1987年1月,台湾歌手费翔在春晚演唱本首歌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87年,在台北街头,一群五六十岁的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字样的上衣,高唱着《母亲你在何方》。他们宁可被枪毙,也要走上街头,高喊口号,游行集会,目的只有一个:回大陆,回家!“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却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不是中国人基本的人性吗?”
——台湾老兵返乡运动核心发起人何文德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想家的苦,
到底有多苦?
能让一个人走上街,
像战士一样战斗,
也能让一个人俯下身,
像孩子一样泣不成声。
对他们来说,
此生最长的路,
就是回家的路。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九二共识
两岸三通
政党融冰
经贸互助
娱乐双响
文化同根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卷山水,两岸薪传。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台湾问题的解决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政策保障
榜样借鉴
人心所向
国际反华势力
岛内台独势力
海峡现状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家在哪儿,家就隔着一湾海峡!
一湾海峡,看似很远,
远到曾经骨肉分离,杳无音信。
一湾海峡,实际很近,
近到骨肉兄弟,命运休戚与共!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历史洪流滚滚,中华民族的血脉相亲、骨肉相连,又岂容哪个人、哪个政党就能阻断?
故乡,回家,
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字典里,
始终具有惊人的情感力量!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寄语台湾:
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两岸别离,终有团圆之时。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做些什么?
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