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合格考复习3:细胞的代谢(2)
高一年级
生物学
细胞的代谢
物质交换
酶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ATP
物质保障
高效催化
能量驱动
重要反应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概念梳理1: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有氧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必须有氧气的参与
无氧呼吸:少数生物或细胞,没有氧气的参与
概念梳理2:细胞呼吸的过程
细胞呼吸小结
(1)有氧呼吸的哪个阶段产生CO2?CO2出细胞的方式?
(2)O2参与有氧呼吸第几阶段?O2进细胞的方式?
(3)有氧呼吸哪个阶段有H2O参与?哪个阶段产生H2O?
(4)有氧呼吸哪些阶段产生[H]?
(5)有氧呼吸哪些阶段产生ATP?
概念梳理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归纳总结
物质和能量观
自变量:有氧或无氧环境——通入氧气或密闭
因变量:产物的区别
检测CO2的方法: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方法:酸性重铬酸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无关变量:温度、葡萄糖溶液浓度、酵母菌活性等
概念梳理4: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结果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CO2产生
有氧条件的装置更加浑浊: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多
无氧条件的装置中酸性重铬酸钾变灰绿: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得出结论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了大量的CO2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2
概念梳理5: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氧气浓度
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
低浓度二氧化碳促进细胞呼吸,高浓度二氧化碳抑制细胞呼吸
3.温度
影响呼吸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
4.水分
自由水作为反应物;酶促反应的介质
拓展延伸: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植物栽培
中耕松土:促进根呼吸产生ATP,保证根以主动运输方式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
定期排水:防止根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会导致烂根
合理灌溉: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酶促反应的介质
(2)农作物储存
水果蔬菜的保鲜:低氧(不是无氧)、零上低温、高CO2浓度
种子储存:低氧、零上低温、高CO2浓度、低含水量(干燥)
(3)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机物积累的多
夜间降温,增大昼夜温差,降低有氧呼吸
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合成增多
(4)运动健身:慢跑,有氧运动
(5)选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抑制破伤风杆菌无氧呼吸
真题分析:细胞呼吸的探索历程(2018年夏季合格考)
为揭示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生化反应途径,科学家经历了复杂的探索。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用鸽子的飞行肌作为研究材料,因为飞行肌细胞呼吸速率较高,适合用于研究氧化分解过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经过糖酵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进入线粒体,最终分解为________和水,释放大量能量,为肌细胞供能。
丙酮酸
CO2
(2)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分别发现线粒体内存在两个反应过程,表示如下(字母代表不同中间产物)。
过程1:A→B→C→D→E
过程2:E→F→G→H
两个反应过程存在什么关系呢?科学家利用丙二酸(抑制E→F过程)和中间产物F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过程1与过程2最可能连成________(线形、环形)代谢途径,理由是____________。
证据1:第3组和第1组相比,注射物质F,使过程1中的A和C增加,说明过程2可促进过程1
证据2:第3组和第2组相比,注射丙二酸,抑制了E→F的过程,导致E物质积累,支持环形代谢途径的假设
环形
对照
单一变量
(3)现代生物学技术为研究代谢过程提供了更直接的手段。例如,科学家曾用_________________法追踪各种有氧呼吸中间产物转化的详细过程。
(4)有氧呼吸生化反应途径的揭示过程,给你带来的关于科学研究的启示有_____________。
技术促进科学发展、科学研究注重实验证据。科学研究需要合理选材、巧妙设计、充分论证和善用技术等
同位素示踪
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概念梳理1:光合作用的过程
概念梳理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概念梳理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
A点:仅有细胞呼吸,在黑暗下测量
B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A→B: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C: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点: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1)光照强度
A→C点的限制因素:光照强度
C点以后的限制因素:CO2浓度、温度等
m段表示CO2净吸收量、O2净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等
n段表示呼吸作用强度
P段表示:某光照强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植物长时间光合作用强度位于(小于)B点,不能生长
应用:合理密植、适当补光(温室)
(2)CO2浓度
曲线并分析各点含义
与光照强度曲线分析方法相同
(3)矿质元素
适时、适量的增施肥料,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应用:施农家肥
正其行、通其风
应用:合理施肥
(4)温度
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
应用:适当增大昼夜温差
概念梳理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原理
提取色素的溶液:无水乙醇(丙酮)
分离色素的溶液:层析液(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扩散快)
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SiO2和CaCO3的作用
SiO2:研磨充分;
CaCO3:防止色素破坏
造成色素提取液浅的原因?
SiO2少,研磨不充分;
CaCO3少或未加,色素被破坏;实验材料不新鲜;无水乙醇量大
滤液细线不能没及层析液的原因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胡萝卜素在最上方,说明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
叶绿素a的条带最宽,说明它的含量最高
捕获光能的色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胡萝卜素(橙黄)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
叶绿素b(黄绿)
(占1/4)
(占3/4)
拓展延伸1:解释生命现象
夏季中午光合作用下降,这种现象叫“午休现象”,“午休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减少蒸腾作用,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绿体中的CO2减少,光合作用下降
CO2释放量
CO2吸收量
拓展延伸2: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关键研究方法
(1)同位素标记法
作用:研究物质的转移途径
鲁宾和卡门实验:O2全部来自于H2O
卡尔文实验:
14CO2→14C3→(14CH2O)+14C5
(2)差速离心法
作用:分离结构,研究功能
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如NADP+)的水溶液,在无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有氧气放出,生成NADPH
结论:在光下,叶绿体产生了O2和NADPH
在黑暗条件下,只要提供ATP和NADPH,叶绿体能将CO2转变成糖
结论:黑暗条件,ATP和NADPH是CO2转化为糖的条件
真题分析
秋季的北京香山,黄栌、红枫、银杏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红或变黄,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2020年春季合格考)
A.叶黄素
B.花青素
C.叶绿素
D.胡萝卜素
C
真题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2019年春季合格考)
为提高甜椒产量,科研人员对温室栽培甜椒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请回答问题:
(1)温室内易形成弱光环境。弱光下,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________较少,影响暗(碳)反应阶段中___________的还原,使糖类等有机物的合成减少。必要时,可根据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人工补光。
NADPH
C3
(2)科研人员选择6月晴朗的一天,测定甜椒植株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
①据图可知,各部分叶片在________时光合速率均达到最大值,__________部叶片光合速率最高。
②光合速率差异可能与不同部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有关。为比较光合色素含量的差异,先称取________________
,再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和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等研磨、过滤,获得色素提取液,测定光合色素含量。
10:00
上
等量上、中、下部叶片
无水乙醇(丙酮)
(2)科研人员选择6月晴朗的一天,测定甜椒植株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
③在大田种植的条件下,甜椒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这是由于中午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片内的_____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由于人工调节了温室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温室种植的甜椒很少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从而实现增产效果。
CO2
温度、光照强度
复习建议
1.结合示意图,落实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拓展探究,总结环境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3.真题演练,熟悉细胞代谢的关键考点和答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