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
统编版
必修下
第七单元
高一年级
语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阅读对象: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
学习目的:
1.通读《红楼梦》全书;
2.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
3.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的特点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空前绝后的高峰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迷”群体庞大而不乏名家巨匠
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独立的学术门类——“红学”
常读常新的奇书——《红楼梦》
理由一:人物众多,内容深广,覆盖历史、社会、文化、人生的各个角落。
主人公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还有许多许多引起读者兴趣的其他人物
1.
栩栩如生、脍炙人口、复杂立体的众多人物
2.
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
它既表现了封建官场的官官相护、利益交换、倾轧矛盾,也表现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生活、市井小民的人情冷暖。
3.
鲜活全面的时代风貌
大量的诗词歌赋,戏曲酒令,对联匾额,灯谜笑话,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匠作构造,花果园艺,针黹烹调,以及宫闱仪制,寿丧宴饮,打醮祭祀,贸易钻营等内容全面表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风貌。
4.
诗意、美好的青春及女子们令人慨叹唏嘘的命运
描写了大观园中贵族青年男女生活的同时,也描写了身为侍女的女孩子们的人生和命运。
理由二: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红楼梦》刻画人物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通过言行刻画人物的技巧,却又善于通过不同人物的性格对比相映成趣。
2.《红楼梦》在叙事方面,不仅发扬了中国传统小说运用细节叙事的技巧,其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成为叙事的一个载体,故事的一个“部件”。
3.
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是这部小说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的特有表现。
4.
布局精妙,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红楼梦》繁多的人物与事件互相影响、制约,纵横交错,层次分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
5.《红楼梦》达到无法企及的审美高度:
众多审美特征独特的女性形象;
诗词、戏曲、楹联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审美意识的表现;
富有中国江南园林的典型特征、美轮美奂的大观园。
理由三:深刻的思想性和复杂的主题
“悲金悼玉的《红楼梦》”的确是表现了渴望爱情自由的主题,但其所要抒写的却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深刻认识。
1.
“盛世危言”的思想意味:《红楼梦》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思考,提出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2.
超越了中国传统的用道德的“善恶”来品评人物、设计结局的做法,表现出更为多元的态度。甚至在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三种思想方面,也表现出既有接受、融合,又有反思、质疑的态度。
理由四:《红楼梦》原稿的残缺
它带给人们无限思考的空间。每个读者都会借助眼前所有的资料以及自我的研读,做出无限的想象与推断。
“续红楼”
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开启红楼之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校注,1996年和2008年先后出版。
1.以学界公认的历史抄本为底;
2.倾注了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心血;
3.根据各种历史版本勘校而成;
4.针对普通高中读者,加注了详略适宜的注释。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生活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充满文化气息的贵族家庭,多才多艺。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在江南富贵荣华之中,壮年和中年的曹雪芹走向落魄,生活日益贫困,堕入贫寒。
《红楼梦》的前五回
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讲述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第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是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的。
首先,我们尝试着把这一部分中的前四回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段落。在这四回中,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把人物关系用图的形式画出来,也可以一边画一边根据自己读到的情节将自己对人物的认识批注在图的旁边。后面阅读再次遇到时,将这些人物做好标记。
怎样来读这一部分
象征与隐喻
在很多细小、看似不起眼的叙述与描写中,甚至是一个名字中,都藏着象征与隐喻,预示着未来或命运。
培养阅读《红楼梦》重要习惯:细心思索。
怎样来读这一部分
第六回起如何进一步阅读:阅读的总原则
情节不要急于找波澜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理解人物杜绝贴标签
第六回起如何进一步阅读1:日志法
《红楼梦》
阅读日期
回目
今日所读梗概
今日原文摘要
今日思考问题
请教或查阅之后的收获
情节·人物·思想认识
阅读方法上的收获
第六回起如何进一步阅读2:任务法
第一步
画出主要人物关系图;
第二步
添加新出现的人物;
第三步
建立他们的“红楼人物卡”;
第四步
回看摘录《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和曲词
等,并据此猜测这些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从自己喜欢的人物入手或从情节线索结构入手,或从自己感受最深、最获得启示的写法入手,或从自己最深受震撼的思想入手去解读《红楼梦》,尝试着做一个“解味人”。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当你逐渐有所领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