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粤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12《长亭送别》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粤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12《长亭送别》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2 12: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长 亭 送 别
【助读博览】
一、作者简介
元杂剧代表作家——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他生活的时期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作《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被誉为“元杂剧之冠”,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主要作品:《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堂》等。
听·来自历史的声音
《西厢记》的评论摘录
明贾仲明对于《西厢记》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郑振铎说:“《西厢记》的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曲地细腻地在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心境的。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外,中国无第二部。”
郭沫若说:“《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是有生命之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法国大百科全书说《西厢记》是“爱情的诗篇……充满了迷人的情趣”。
二、文体知识
1.中国古代戏曲的基本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者结合,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与唐诗宋词媲美的文学体裁——元杂剧
(1)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戏四折,有的前面还有一个短小的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人物、情节和衔接剧情的作用。
(2)角色分工:主要是末、旦、净、杂四大类。剧中的男、女主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
(3)戏曲语言:①曲词。②宾白(人物说白):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入曲词中的说白)。③科介(舞台说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
【基础积累】
一、读准字音
二、写对字形
三、词语积累
1.余荫:指受到长辈的庇护。
2.举案齐眉: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爱相敬。
      【词语联想】
鸿案相庄:①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指结为伉俪。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夫唱妇随:比喻夫妻互相配合,行动一致。也形容夫妻和睦。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比喻为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而奔走。
4.淡烟暮霭:傍晚的云气。
5.杯盘狼藉·凌乱不堪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适用范围小。
凌乱不堪→形容没有秩序,十分不整齐。适用范围广。
【运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靠裙带关系提拔、靠父辈余
荫上位等不正常手段,这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



2.小王和小李从小一起长大,举案齐眉,两小无猜,感情一直很好,长大后更是最好的异性朋友。 ( )
【点拨】“举案齐眉”指夫妻间相爱相敬,不合语境,可用“青梅竹马”。
×
3.一个有正气的老师,才能走出对蜗角虚名,蝇头微
利的计较,才能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 ( )









4.在一个淡烟暮霭的早晨,我们高一全体师生带着憧
憬、带着期盼、带着对革命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
来到了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 ( )
【点拨】“淡烟暮霭”是傍晚的云气,这和“早晨”
不符。
×




5.少年终于恋恋不舍地合上书本,开始收拾身旁
_________的手抄稿,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杯盘狼
藉 凌乱不堪)
凌乱不堪
【拓展链接】
1.留恋·流连
留恋
流连
不忍舍弃或离开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留恋”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表示对人、事、物的依依不舍的情感;“流连”的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
2.徘徊·徜徉
徘徊
PK

徜徉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运用】选词填空
1.童年是每个人最_____的时光,因为童年是无忧无
虑的。一天天长大,虽然懂事了,成熟了,但烦恼也
随着多起来了。(留恋 流连)
2.春天的风景是如此美,我_____在花的海洋里,觉
得生活是那么美好。(徘徊 徜徉)
留恋
徜徉
【初读思考】
阅读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选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
A.【端正好】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而产生的烦恼及痛苦压抑的心情。
B.“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本句“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张生痛不欲生的悲哀。
C.【四边静】至“小生又生此念”,是莺莺对张生的临别叮嘱,表现了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D.【一煞】至结尾,是分手后的场面,描写莺莺目送张生渐行渐远、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解析】选B。是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拓展链接】
崔莺莺待月西厢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
二十一折。
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于普救寺。
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
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与莺莺相遇,两人
一见倾心。时蒲州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欲夺
莺莺为压寨夫人。老夫人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珙写信请好友杜确杀退孙飞虎。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违约赖婚,只许张生与莺莺以兄妹相称。
在莺莺侍女红娘帮助下,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私订终身。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便把红娘叫来拷问。老夫人了解真相后,无奈只得答应张生与莺
莺的婚事。但又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本折就是写莺莺送行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