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粤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15《陈情表》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粤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15《陈情表》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2 12:5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陈 情 表 
【助读博览】
一、作者简介
孝奉祖母——李密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
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
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
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
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写作背景
以至诚之表解出仕之危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西晋
王朝。为安抚蜀汉旧臣,他便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
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历职郎署的李密
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
且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因此,他对出仕新朝顾虑重重,存观望之心,于是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委婉陈词,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拓展链接】
一、文体知识

“表”是中国古代臣属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
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
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
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
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
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
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
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
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
“表”,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
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
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
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
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
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
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
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唐、宋以后
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词藻清丽,也成
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
二、微言大义
有关孝道的名言
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3.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文本总结】
一、脉络梳理
二、主旨提示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将自己的心情、感受、愿望凝聚于叙述当中,寓情于事,表达了报养祖母的纯孝之情和尽节于皇上的尽忠之心。申诉了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希望晋武帝能满足他“愿乞终养”的愿望。
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宾语前置。见,放在动词
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我”,做“背”
的宾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无被动标志,句意表被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弃我而死去。
而祖母刘氏多年被疾病缠身。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非……”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具以表闻。(状语后置。 “具以表闻”应为“以
表具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遇。
(当时)我(把自己的苦衷)详尽地写在表上
呈报,使(皇上)知道。
(3)则告诉不许。(被动句。无被动标志,句意表被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朝廷陈诉又不被允许。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省略句、状语后置。
“仕”和“职”后省略介词“于”。同时“(于)伪
朝”“(于)郎署”做状语后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说,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一直做到郎官。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固定句式。“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
办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日;祖母没有我的照
料,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
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省略句,前一句省略动作对
象;后一句省略谓语及宾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活着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了也应当
像结草老人一样(再报答陛下之恩)。
【归类·记一记】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二、一词多义
1.见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动词,看见)
2.行
(1)行年四岁 (形容词,经历的)
(2)九岁不行 (动词,行走)
(3)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动词,遵行、施行)
4.矜
(1)犹蒙矜育 (动词,怜悯)
(2)不矜名节 (动词,自尊、自夸)
5.当
(1)死当结草 (副词,应该,应当)
(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副词,将要)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动词,抵挡)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动词,把守,占据)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历职郎署

(2)名词作状语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③则刘病日笃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谨拜表以闻
3.形容词作动词
(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2)愿陛下矜悯愚诚





四、古今异义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至于①成立②
3.臣欲奉诏奔驰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薄
(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形容词,浅薄)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动词,迫近)
(3)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并序)》)
(形容词,微薄)
(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动词,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