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粤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写作系列讲堂第二讲亮点突出彰显个性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粤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写作系列讲堂第二讲亮点突出彰显个性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2 13: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讲 亮点突出,彰显个性
  一、理清亮点
1.从大小角度看,有涵盖全篇的亮点,如立意深刻;有某个局部的亮点,如点题明旨。
2.从过程角度看,有写作前期的亮点,如选材别致;有写作后期的亮点,如书写漂亮。
3.从文章部位角度看,如标题亮丽、开篇引人、主体分层、结尾精致等。从表达方式角度看,有记叙(如倒叙、插叙、补叙、平叙)、描写(如白描、细描)、抒情(如叙事抒情、写景抒情)、议论(如归谬法、反证法)等方面的亮点。
4.从内容与技巧的角度看,有内容方面的亮点,如文化丰富、感情动人;有技巧方面的亮点,如彩线串珠、诉说成篇、文采斐然。
5.从数量多少角度看,一篇文章可以有几个亮点;一篇文章也可以只需要一个亮点,如小标题出奇制胜。
二、丰富积累,写出个性
作文是一种有个性的,自由真实表达精神的创造性活动。一是我们要自觉融入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二是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避免空乏感慨,人云亦云;三是要把学课文与学写作结合起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学习
借鉴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浸染着自己灵动情愫的个性化作文。
(2019·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佳作呈现】
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烧肉?
  牧羊人汤姆所有的羊群都是纯白的,非常纯粹,如同一大团白云。所以极厌恶其中的一头黑羊,老想除掉它。后来天降大雪,白色的羊群散布在大雪中根本无法找到。最后借助那头黑羊,使得汤姆的羊群失而复得。
  由此,汤姆明白了一个道理,纯粹固然不错,但和谐共生更加美好。
  事实也是如此。物各有性,各有其美。老虎易怒,猴子急躁,绵羊温驯,但这就是它们的特性。植物就更有意思了,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连同样的物都不是一成不变,更何况是迥然不同的物性?
物性如此,人性亦然。《左传》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心何所想,当然与其性相关。如果要尊重人性,就要学会宽容,不要妄想统一思想,思想是无法统一的。
  但问题来了,无法统一思想的人,究竟该如何相处呢?
  一种是尺码相同,志同道合,这属于“加”。愿景和使命相同的人碰撞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最终生命被点燃。
  但要命的是同类相差无几,量的累积很难产生化学反应。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萝卜烧肉就不同了。异类的介入会打破某种浅层次滑行的平衡,产生奇妙的变化。
壳中的沙砾,成为晶莹的珍珠,水汽中的尘埃,化为
久旱的甘霖。美国苏族部落领袖西廷·布尔说得好:
“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这不是一件坏事,苍鹰不必
变成乌鸦才有和平。”
另一种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这属于“融”。
从哲学本体论意义来说,“和”是天道运行的规
律。《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从哲学价值论层面来说,“和”是人道追求的境界。《礼记》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则立、则生、则顺、则达、则盛。
  从哲学方法论角度说,“和”是处世行事的基本准则。《论语》曰:“君子和而不同。”只有在遵循和谐适度原则的基础上生动活泼地发展,才能长久立足于世。
  即便从生物学上来说,互利共生也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种间关系。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藻类跟真菌共生、鳄鱼和牙签鸟共生、犀牛和犀牛鸟共生。
和而不同,要求我们人类,一是必须要以开放的、
宽容的心接纳人事万物;二是按适合于自身的特性选
取并丰富自己;三是追求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和谐成
长,立己达人。
  即便是铁板一块的整体,都要寻找一个异类来调
和。很多跨国大企业的董事会中,都有一个专门唱反
调的人,唯有这样一个人时时处处作梗,才能促使决
策的准确深入英明。
  新东方徐小平说:“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有一个3、4人的核心团队,有一个人老在唱反调,这是企业大幸。”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扮演着异类,调和着你,反驳着你,警醒着你,也推动着你,如大树上的啄木鸟,它既是医生,也是一个饥饿者。但始终与你共存
共生。
  但第三个问题产生了,“和”会不会失去自我?“和”只是调和,不是彻底融化,进而失去自我,而是要始终清醒地保持着自己特性。你可以站在中国看世界,你也可以站在世界看中国,但你必须是中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盐和入水是盐水,盐水和入鸭是盐水鸭。不管你如何融入群体,你都要始终为自己代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亮点赏析】
这是篇颇有深度的高考满分作文,亮点多多,主要亮点有三:
  一、标题新颖。文章以一个选择问句作为标题,这个标题将材料形象化,同时也给人以思考。不看文章内容,只看标题,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让人产生对文章一睹为快的感觉。
  二、观点独特。是“萝卜烧萝卜”凸显个性,还
是“萝卜烧肉”表明共生,作者没有二者选其一,而
是对两者都持肯定的态度,提出“纯粹固然不错,但
和谐共生更加美好”的观点。这个观点独特而鲜明,
同时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作者一开始就以典型事例
加以佐证。作者在首段就列举了牧羊人汤姆放羊的事
例,羊群都是纯白的固然很美,但在雪天白羊群中混
有黑羊能帮助牧羊人很容易地找到羊群。这个事例很
形象,也很有说服力。
三、论据多样。文章既有深刻的哲学道理,比如
“哲学本体论”“哲学价值论”等;也有易懂的生活
工作事例,比如很多跨国大企业的董事会中,都有一
个专门唱反调的人。既有道理论据,比如引用的美国
苏族部落领袖西廷·布尔的名言,《老子》中的句
子;也有事实论据,比如开头牧羊人汤姆牧羊的例子。既有中国的,比如《礼记》《论语》等;也有外国的,比如美国苏族部落领袖西廷·布尔。既有古代的,比如《左传》《礼记》等;也有现代的,比如新东方徐小平。论据的多样化,使得文章论证全面、深刻而又严密,极具说服力。
  一、用智慧打造亮点,用亮点点燃智慧
1.美化标题——绚丽彩虹亮人眼:切忌无标题或以话题为标题。
题目要出新:①解释主题,②反映内容,③巧用修辞,④化用名句,⑤借用歌曲,⑥呼告抒情。
2.巧妙开头——入目即感满眼春:切忌抄原材料。
入题要快,要展示自己的文才。
3.注重形式——巧持彩练当空舞:写好每一段的
首句,每一段句首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
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得精神。
4.扮靓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多使用比喻、
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要用情感。
5.扣住话题——任尔东西南北风:话题出现频率要高。话题在正文中要经常出现,尤其是开头结尾。在行文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回扣话题,以免跑题。
6.漂亮书写——半壁河山添锦绣。
二、创新作文,彰显个性
1.关注生活,撷取题材。我们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记录下来。内容上,燕赵的慷慨悲歌是生活,西柏坡的胜利号角是生活,衡水湖的万顷碧波是生活,我们身边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更是生活。
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让笔下的文字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要学会用心关注生活,提取我们需要的真实而新颖的素材。
2.关注自我,抒发感慨。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述说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人、真事、真情,自然天成,无需雕饰。为情造文,感人至深。我们要关注自我独特的内在的东西,发现自我的烦恼、自我的快乐、自我的特长等,进而在作文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
3.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栖身古文学的美丽殿
堂,博闻强识,积累素材。徜徉在文学长河中,唐诗
是甘甜的泉水,宋词是飘落的花瓣,元曲是萧索的秋
风,各有绝色的美。我们可以积累唐诗“秦时明月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可以积累宋词“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也可以搜集“愚公移
山”“夸父逐日”的故事,积累中既掌握诸多典故,
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走近历史人物,了解历史真相,读出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深刻厚重,更能积累许多话题材料。
4.品味经典,回归文本。我们要让作文扎根于课文名篇的土壤,积极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进行思想启迪、文化陶冶,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个性化语言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我们要让作文不落窠臼,源于生活,抒发真情,彰显个性化的语言魅力。
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语句的文采。
【参考例文】
听  雨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生活似乎缺了不少的灵气。
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便开始在慢慢
沙化。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的雨声。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
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
面,叮叮当当的,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
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
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
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
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
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
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
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情怀;多情的诗人有“小
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声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
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
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
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
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
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
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
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
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
下,鬓已星星也。”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