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三单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
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2.电影《锦衣卫》涉及的史实发生在
(?
)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
D.清朝
3.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
A.专制统治的加强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嘉庆D.思想控制的加强
4.《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
5.“(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
)
A.设立军机处??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D.设立厂卫机构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一位抗倭将领维护祖国海防安全的决心。他
是
(??)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7.“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8.明代,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受命抗击倭寇的英雄人物是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康熙帝
9.“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10.下图是紫禁城,也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为了突出皇权至上,建筑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建筑、美术等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能说明紫禁城
(?
)
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③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外国学者称这部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
(?
)
A.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B.明朝时期一部手工业生产技术专著??????
C.明代中后期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D.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
1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齐民要术》——李时珍
B.《天工开物》——贾思想
C.《本草纲目》——宋应星
D.《农政全书》——徐光启
13.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
是
(
)
14.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5.徐光启是明末科学家,他撰写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是
(?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二、材料解析题
16.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
材料一中“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者。??
——(明)胡宪宗《筹海图编》
材料二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明)谢杰《虔台倭纂》
材料三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
材料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五
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邑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课堂所学与上述材料,你认为“倭患”由哪些人构成?
?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
(3)材料四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
?
(4)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18.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的框内填出明长城的东西端点。
?
(2)明朝为什么重修长城?
?
(3)你认为长城的修建会产生哪些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士,茹苦间关不忍离。”
????????
??
??——郑成功《复台诗》?
(1)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逐荷夷”发生在哪一年?简要评价郑成功。
?
(2)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的?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B
6C
7C
8A
9C
10A
11D
12D
13B
14D
15A
二.材料解析题
16.(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一切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集权。
(4)锦衣卫?
17.(1)倭患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一些中国的奸商、生活困难的百姓勾结而成。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造成海上贸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财之道。
(3)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
(4)驱逐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18.(1)东鸭绿江
西
嘉峪关
(2)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侵犯
(3)防御蒙古族的入侵,也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19.(1)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