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述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知道霉菌是有一种生命的微生物。
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6、探究发霉的原因,以及防止发霉的方法。
7、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8、渗透食品安全意识,科学指导生活。
【教学重点】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能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发霉物品、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甘油、发霉物的图片ppt、抹布、《霉的功与过》资料,演示视频、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一起来看看。(观看视频)
视频《光头强怎么啦?》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和现象导入,引起学生探究兴趣,为研究课题做好铺垫。)
2、师:光头强是怎么啦?学生回答。
3、师:发霉的食物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
4、师:看,正如老师手中的这块馒头,它----发霉了。(揭提,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今天,我们就从发霉的馒头开始,探究“霉”的知识。(“霉”打上着重号。)
二、观察探究
1、肉眼和放大镜观察霉菌
①咱们一起来观察馒头上的的霉菌。
请认真阅读“观察提示一”,小组长领取材料,大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做好记录,准备交流。
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②
观察结束,请各小组收按要求好材料,教师提示安全卫生,学生汇报交流。
大家刚才的观察很仔细,方法也很多,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带上
你的标本和实验记录单,上来汇报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发现。大家可要仔细听,看哪个组观察最细致,发现最多,你还能补充什么。
馒头上的霉
橘子上的霉
上的霉
用肉眼看
用放大镜看
③
交流结束,教师小结:
肉眼观察到的小黑点,是许多个微小的霉菌个体组成的。
2、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
①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了解的更多,想要观察的更细致入微,我们还可以使用显微镜。
②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先看视频。
③
用显微镜观察,需要制作玻片标本,来看老师示范。
④
请认真阅读“观察提示二”。还有一些物品也发霉了,我们一起来观察。
⑤
学生制作霉菌玻片标本。
⑥
调整好显微镜,小组长领取材料,大家认真观察,用图文做好记录,准备交流。
⑦
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⑧
观察结束,收拾好材料。现在大家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汇报。
⑩
观察结束,按要求收好显微镜和其他材料,将发霉食物收进垃圾袋。这次的发现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来交流。(上传实验记录单)
馒头上的霉
橘子上的霉
上的霉
用肉眼看
用放大镜看
用显微镜看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从三个从层面,层层深入地观察霉菌,让学生能更充分地认识霉菌,表述霉菌的特征)
⑥交流结束,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显微镜下的青霉,有孢子和菌丝。
⑦霉菌有生命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1.大胆进行假设。
(1)提问:你们还知道在哪些发霉的现象?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汇报交流。
发霉物品
发现地点
发现时间
环境特点
霉的样子
2、同学交流,教师出示ppt
3、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在生活中,人们有这样一些做法,想想为什么?
出示ppt
4、师:由以上两方面,大家能否推测:馒头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潮湿、温度、光照、……
(教师板书)
(2)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预测,什么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温暖、寒冷、干燥、潮湿、阳光、阴暗
我们看一看它们可以组成哪些情况?学生交流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霉菌产生是和一个因素有关,还是和两个因素有关,还是和三个因素都有关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控制变量的实验,让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另外两种因素保持不变,用这个实验来研究霉菌的产生条件。
2.设计实验方案。
(1)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2)小组派代表上传记录单汇报交流。
(3)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初步设计如下实验表格:
探究馒头发霉的因素
研究问题:
我的假设:
实验过程:
假设的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实验结果:
3.小组相互交流,从多角度进行实验设计,避免实验雷同。
4.提示注意事项,实施过程,怎样控制这些条件的变化,如何操作等,教师示范。
5.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重点让学生交流对比实验的设计,通过交流、填写表格,为实验做好准备。)
四、学生阅读资料拓展认识
霉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损失,那么它是百害而无一利吗?请大家拿出科普阅读材料——《霉的功与过》和《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了霉,并了解了“霉”是一种有生命的微生物,希望大家能认真进行探究实验,完成课后习题。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六、课后拓展:
生活中,霉也经常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便和损失。看看图片,结合自己的观察,想想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防止食物发霉?你还有什么新的办法?
七、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霉:
微生物
种类多,颜色、形状各异
发霉条件:
水份
、
温度、
空气、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