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5、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难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两只分别装有醋、碱水的试管、三只装有自来水的试管、紫甘蓝汁、烧杯、
2、学生准备:抹布、紫甘蓝、厚透明塑料袋、牙签、一杯温水、白醋、苹果汁、橙汁、盐水、自来水、洗衣粉水、肥皂水……
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PPT)认识他吗?谁?喜欢他吗?为什么?
今天老师也打算给大家变个魔术,怎么样?
师:(出示两只分别装有醋和碱水的试管和“魔液”)这是今早老师做的一瓶魔液,能够猜一下,老师将这瓶紫色的液体分别加入到试管里,这两只试管里的液体会有什么变化吗?说说理由。
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实验)
师:看完这个小魔术,大家的脑海中都有哪些问题呢?
(学生汇报:液体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变色?)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变 色。(板书)
二、制作——学会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瓶“魔液”,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些?
(PPT出示) 看一下所需要的材料
师:(PPT出示制作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加入少许温水(50℃左右);
第二步: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排掉;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直到水变为紫色。
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底部扎一个孔,使紫甘蓝汁流入烧杯中。
师:现在知道这瓶神奇的液体是什么了吗?(紫甘蓝汁)
师:会做紫甘蓝汁了吗?科学实验提倡“动手之前先动脑”,同学们可以小组先讨论下,在做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汇报)
师:在下面的实验中我要看哪一小组合作得最好,第一个完成,并能保持桌面干净。开始吧。
设计意图:趁着学生热情高涨,让他们自制紫甘蓝汁是个好机会。为了学生在实验中避免一些错误,科学课提倡“动手之前先动脑”。通过学生的讨论,同学们会更好的注意一些细节,同时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
师:(出示三只装有自来水的试管)我这里还有三只装有液体的试管,请用你们的紫甘蓝汁来试试——看它会有什么变化。(请三组同学)
设计意图:学生将他们的紫甘蓝汁加入到试管以后,会发现并不像开始老师变的一样,这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为什么不和老师的一样。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小组再认真的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桌可以轻声的商量一下。
(学生汇报,可能是试管里加入了某些物质。)
师:想知道老师到底加入了什么吗?
师:老师还想让你们自己去研究、去发现,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这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劲头,也可以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
三、探密——老师到底做了什么手脚
师:现在请把昨天老师布置带来的一些液体放到桌子上,并且在各种液体中滴几滴紫甘蓝汁。并且在你的发现,记录到记录纸上。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汇报)
师:(总结)现象非常的明显。科学上,把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像肥皂水一样,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类似紫甘蓝汁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使酸性物质变红,酸性物质变绿的,人们称它为酸碱指示剂。
师:日常生活中,你还遇见过哪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呢?
(学生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活动后认识到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能够使酸性物质变红,酸性物质变绿的,叫做酸碱指示剂。同时也揭示今天的研究主体内容:变色。再交流自己知道在酸碱性物质,丰富课外知识。
四、拓展——学以致用
师:(出示幻灯片)小小的科学实验变出了那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1、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可能土壤偏碱性,请问这时应该怎么办?(加含酸的硫酸亚铁)
2、胃酸多时,人感觉很不舒服,请问这时该怎么办?(吃碱性物质或者胃舒平)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发
散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五、激情——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快结束了,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你们也有继续研究的兴趣吗?
师:为了满足你们的研究愿望,老师给你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出示幻灯片:课后建议:1、请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周围环境中水的酸碱性,活动时注意安全。2、建议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研究水中的酸碱性过量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3、用白纸、碱粉、白醋,紫甘蓝等材料,做一个会变色的花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回忆,并顺势延伸出一些可以研究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在课后继续对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
教材设计意图:
“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已经是大家常挂嘴边的老话。本教时内容执教者以科学源自于生活、科学应用于生活为指导思想,选用了六上《变色花》一课,尽可能的满足调用学生已有的感知、结合生活中易见的结构材料,力图在教师温和风趣的语言魅力以及恰当的评价下,充分营造轻松和谐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在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谈话和评价指引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推断能力,都将在几个探究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合作、交流、记录、汇报、质疑等每一个小细节无不渗透新型科学课堂的理念,教师理性的询问、迎合学生答语以及处理突发问题这些语言上的指导,都在努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在对教材结构结合学生、地域自然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的同时,考虑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很好的将科学课拓展到了课堂之外。
附件1:
实验准备:
1、小组成员分工:记录员、汇报员、实验员、现象分析员.(组长制定)
2、小组应分工带材料:抹布、紫甘蓝(紫色包菜一个)、
厚透明塑料袋、牙签、一小杯温水
3、小组成员每个人用不同的小瓶带两种不同的液体。如:白醋、苹果汁、橙汁、盐水、自来水、洗衣粉水、肥皂水、洗涤剂溶液、沐浴露溶液……
记录纸
序号
溶液名称
你认为会变成什么颜色
实验后的颜色
实验感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