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早读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会做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知道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知道我国是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目标:
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认识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利弊。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动手做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实验都非常高兴,课堂气氛浓烈,学生踊跃参与互动,师生配合默契,效果不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见过的自然灾害。
2、板书:火山和地震
是啊!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以小组讨论: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2、火山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及好处?
二、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第一种实验:
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将铁盒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教师讲解实验。
第二种实验:
每组分发一瓶可乐。
用力将手中的可乐摇一摇。
拉开瓶盖。
教师讲解实验。
三、讨论:火山喷发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
火山的好处和危害
??????????那么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和危害呢?
危害:①岩浆及其携带的岩石碎块会掩埋农田、道路或成真,造成人员伤亡机器经济损失。
??????②喷到空气中气体货尘埃物会污染空气货导致气候异常。
好处: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矿产,温泉和肥沃的火山灰(植物的肥料)
四、地震是另外一种自然灾害,同学们认真考虑后提出问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3、地震给人类带来来哪些危害?
4、地震来临之前,有什么前兆?
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下面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亲临”地震模拟现场,去探究地震的奥秘,你想不想去?
模拟地震的发生。
1、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弯处都用积木垒成楼房。
3、请一个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教师讲解实验。
?六、讨论:既然地震发生不可避免,地震来来,我们该怎么办?
????????1、生交流,
2、师总结
补充: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沉着,冷静,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救。
?
???????七、地震的危害及好处
???????
既然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存在于地球上,它和人类的生活就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前面了解来说一说地震给人类生活带来来哪些危害?
(讨论后多媒体展示)
地震有好处吗?老师老告诉大家。
A、?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的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
B、?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
?
八、地震的前兆
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发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对地震进行预测,较少灾难的发生呢?
学生汇报:
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
整早了1700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时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这项研究的任务就落在你们身上。
小结: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都是有地壳运动形成的。在火山喷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因此,地震和火山喷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随堂练习。
简答。
发生地震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十一、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基本常识。
十二、作业:自己研究一下还有哪些实验可以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十三、板书设计:
火山和地震
火山: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2、火山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及好处?
地震: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3、?地震给人类带来来哪些危害?
4、?地震来临之前,有什么前兆?
十四、教后反思:
本课时我主要以谈谈见过的自然灾害引入,接着利用做火山喷发和地震激情引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让学生观察时时间不够,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特别要多给后进生一些参与的机会,多让他们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不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因为他们的知识构架不同,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
参考文献:
(1)
书:郝京华
六年级上册科学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年
第22页至24页。
(2)
书:郝京华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参考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年
第73页至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