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表格式复习整理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表格式复习整理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2 07: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年)
单元线索
本单元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
时期
【时空坐标】
知识结构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
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主要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作用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考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考点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宪法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选举国家领导人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四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共八大
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两大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设成就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
考点五 “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1976年
最大的冤案
刘少奇案
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
影响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历史的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的标志分别是(
)
A.
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开国大典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
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A
2.
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
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
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C
3..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史实按时间发生先后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一五”计划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④②③
C
4.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
A.
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
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
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
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D
5.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6.材料1:
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林江青、康生、张春桥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道到严重迫害。在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时刻,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受到迫害…被开除出党,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中对“文革”持怎样的基本态度和评价?
“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应该如何认识它?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革”,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摘自《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
持否定态度;
认为文革是一场内乱,
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遇到的最严重的挫折
材料2:
那件事(指“文化大革命”)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结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将坏事转化成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成了好事。
材料中的“坏事”“好事”分别指什么?
我们应该从文革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坏事:指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灾难
好事:给我们一个沉重的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教训:必须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对阶级斗争作科学的分析,
实事求是,反对个人崇拜,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