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六)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活动开始于16世纪初,18世纪达到高峰,19世纪末基本结束。该现象( )
A.加速了美洲走私贸易的盛行
B.促使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推动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解析 据题图,贸易涉及欧洲、美洲、非洲,结合所学可知该活动为三角贸易。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西欧社会转型,故选D项;依所学,三角贸易促进美洲的开发,而非走私贸易,排除A项;依所学,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非洲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依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C项。
答案 D
2.
1602年经议会批准,在爪哇岛的万丹,荷兰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为一家大的垄断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使各个资本家(公司的各单个股东)减少了由于经营殖民地事业可能发生的危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
A.标志着荷兰出现了垄断组织
B.使西欧兴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D.说明荷兰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
解析 垄断组织是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显然与材料中给定的时间点不相符,故A项错误;在这一时期,西欧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已开始一个多世纪,“兴起”的表述显然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在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中,由于个人和团体的势单力薄,专制政府背后的扶植显然有利于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故C项正确;单单一个东印度公司的组建并不能说明此时的荷兰已经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故D项错误。
答案 C
3.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解析 首先,马克思并不是肯定英国对印度征服的合理性。其次,马克思认为,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比土耳其、波斯或俄国对印度征服好些,主要是因为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土耳其、波斯或俄国仍然是封建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在征服过程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答案 B
4.近代以来,在南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一些特色经济,如西非的咖啡、可可,中美洲古巴的蔗糖,南美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巴西的木材、橡胶等。这些特色经济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劳动分工的形成
B.各地经济优势互补
C.欧美殖民主义掠夺的产物
D.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
解析 材料中“南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一些特色经济”,这些落后地区为西方国家提供原料。这些特色经济形成的历史根源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劳动分工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这些地区的经济从属于西方国家,而非优势互补,故B项错误;欧美殖民主义掠夺的产物使得这些地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这些地区的经济从属于西方国家,而非区域经济合作,故D项错误。
答案 C
5.《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解析 根据所学16世纪葡萄牙是新航路开辟的先驱,首先称霸,17世纪的世界霸主是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根据材料每个世纪控制奴隶贸易的都是当时的世界霸主,所以欧洲殖民活动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题目所给时间相去甚远,故欧洲殖民与工业革命发展并不同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3个世纪以来控制奴隶贸易的国家换了3个,所以殖民秩序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3个国家的称霸是依次实现的,并不是某一个时期的三足鼎立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 A
6.观察下图,导致非洲政治版图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工业革命的扩张
B.非洲民族意识觉醒
C.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
D.同盟国与协约国博弈
解析 由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885”和“1913”可知,题目考查的非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发生于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而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的扩张方式是资本输出,从19世纪70年代后开始,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高潮,且非洲、中东等地区成为欧美争夺的焦点,故选C项;工业革命的扩张是间接因素不是直接因素,排除A项;非洲民族意识觉醒是非洲政治版图发生这一变化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B项;同盟国和协约国是一战中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其博弈引发了一战这场惨烈的世界战争,与题干中1885至1913年非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答案 C
7.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览单元可能为( )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解析 在公元300—1100年新航路开辟前欧亚地区的贸易并不频繁,英国的贸易没有涉及马尼拉、爪哇、夏威夷等东南亚国家,故A项错误;900—1550年英国国内的变革与调整,没有涉及材料中的国家和地区,故B项错误;1500—1800年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扩张,材料中的地区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建立了英国与材料中地区的联系,故C项正确;1800年,西欧国家通过工业革命,逐渐建立了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材料没有体现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 C
8.1809年阿根廷牧场主的代言人认为,因为西班牙诸省不能消费阿根廷的农产品而导致农产品的浪费,因为西班牙海军无力将该国丰富的产品运出去而导致产品烂在仓库里。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西班牙没有能力管理殖民地经济
B.殖民地经济水平已超过西班牙
C.殖民地希望西班牙有一支强大海军
D.拉美独立革命的动机是独立发展经济
解析 材料体现出西班牙无法帮助殖民地发展经济和缓解销售压力,体现出殖民地要求经济独立的特征,D正确。
答案 D
9.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大多建立了共和国,但实际上不久就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各国资本主义力量薄弱
B.没有形成统一的联合体
C.宗主国的封建殖民统治
D.被殖民时间长达三世纪
解析 拉美国家资本主义力量薄弱,无法全面引导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也无力应对英美强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对国内封建因素斗争不彻底,最终导致题干所述现象,A符合。
答案 A
10.徐兆玮《棣秋馆日记》记载:“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能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使书刊立场变化无常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书刊从强调平民政治、国粹到强调共和,这一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项。
答案 C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反映了( )
A.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
B.被压迫民族人民迫切要求实现民族解放的任务
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D.各国人民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的迫切要求
解析 亚洲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本变化就是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A正确;B是长期目标,不是此时期的变化;C只在少数国家出现,不具有普遍性;D“民主共和制”不是亚洲国家革命的普遍性追求。
答案 A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各国纷纷起来反抗。关于19世纪末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以反帝反封建为斗争目标
B.将政治罢工与武装起义相结合
C.基本上属于旧式的民族运动
D.都以失败而告终
解析 19世纪末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矛头对外,缺少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缺少“反封建”的特征,A错;缺少“政治罢工”的特征,B错;C正确;埃塞俄比亚的斗争取得胜利,D错。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统治时期,西班牙、葡萄牙与法国结盟,同英国为敌。英国海军对西葡两国的海岸进行封锁,切断了它们同拉丁美洲殖民地的联系。后来,西葡两国被法国占领,它们在殖民地的统治自然遭到严重削弱。
材料二 我们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宣誓:永远不把我们的权利委弃给任何强国。
——《海地独立宣言》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西、葡两国对殖民地统治削弱的客观原因。其殖民统治削弱的真正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它对拉美独立运动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哪些与独立运动有关的重大认识?
答案 (1)客观原因是英国海军对西葡两国的海岸进行封锁,切断了它们同拉美殖民地的联系。根源是西葡两国是封建国家,19世纪初与英法相比已大大落后,实力的削弱,造成了两国对殖民地影响力的变小。
(2)捍卫民族独立与尊严,不畏强权。鼓舞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斗争,揭开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
(3)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主要是靠被压迫民族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同时还要把握形势,抓住有利的斗争时机。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借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及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的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欧洲人接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产品找市场,欧洲邦国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们拉到他们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力,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的西方文明之下。
——《殷海光文集》
请评述材料中近代欧洲人的成就对亚非国家(如中国)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欧洲人的成就对亚非国家的双重影响
(1)积极:欧洲人的成就随着殖民扩张向亚非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亚非国家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客观上推动了亚非国家向现代文明的转化。
(2)消极:欧洲列强通过对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不仅使亚非国家和地区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
评分标准
第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PAGE
1单元提升(六)
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史料 到1910年,非洲面积的90.4%,亚洲的56.6%,美洲的27.2%,大洋洲的100%已沦为殖民地,整个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势力深入世界各个角落。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解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2.马克思的“双重使命学说”理论
史料 资产阶级用先进的工具和野蛮的方式将半野蛮、野蛮民族纳入资本的“文明”进程,但资产阶级也同时在被迫接受东方落后民族的先进的道德文明的洗礼。否则,资产阶级同样也难以继续生存下去。这两个“文明进程”是同时进行的。东方落后国家从那时开始就被迫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在一段时期内因西方殖民体系的罪恶性而仍然试图拒斥这个世界体系,但客观上已经不容许了。同样,西方殖民主义把东方落后国家作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先是商品后是资本输出的市场,并且越来越依赖于这种市场。在这种“两极相联”状态下,殖民主义一方面要摧毁殖民地国家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但为了自身的发展,又不得不对殖民地国家进行必要的建设。
——胡健《文明的“两个进程”、“两极相联”、
“双重使命”——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
与殖民地关系理论的研究》
解读 西方列强野蛮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其扩张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亚非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设,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3.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
史料 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结果的特殊性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独立后各国的封建大地产制度没有根本触动、削弱,而且在许多国家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加强,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政变频繁,政局不稳,统治者依赖甚至投靠外国,为英、美等新殖民主义者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郑昌发《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
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解读 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获得独立,但独立后各国政局不稳,
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人民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4.“亚洲觉醒”
史料 二十世纪初,亚洲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这是亚洲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第三次高潮,列宁称这次亚洲的革命风暴为“亚洲的觉醒”……席卷亚洲的这场革命风暴,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唤起了亚洲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激励着亚洲各族人民为彻底埋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继续奋斗,而且猛烈地冲击了帝国主义体系,极大地鼓舞了正在为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的西方无产阶级,正如列宁所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罗超平《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
阶段和特点浅议》
解读 “亚洲觉醒”不仅唤起了亚洲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而且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迎来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历史证明,今天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而且还将有更多的被压迫人民获得解放。
主题 全球视野下的殖民扩张
活动要求:下面史料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完全地拥有这些巨大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中国、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就是例证。它们名义上都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却经常遭到掠夺、蒙受耻辱、受到强国以直接和间接的种种方式进行的控制。不应该得出结论,说新帝国主义(指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实际上,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以“全球视野下的殖民扩张”为主题,通过个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以及全班的专题论坛等方式,运用“唯物史观”对殖民扩张进行正确的评价。
PAGE
1(共10张PPT)
单元提升(六)
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史料 到1910年,非洲面积的90.4%,亚洲的56.6%,美洲的27.2%,大洋洲的100%已沦为殖民地,整个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势力深入世界各个角落。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解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2.马克思的“双重使命学说”理论
史料 资产阶级用先进的工具和野蛮的方式将半野蛮、野蛮民族纳入资本的“文明”进程,但资产阶级也同时在被迫接受东方落后民族的先进的道德文明的洗礼。否则,资产阶级同样也难以继续生存下去。这两个“文明进程”是同时进行的。东方落后国家从那时开始就被迫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在一段时期内因西方殖民体系的罪恶性而仍然试图拒斥这个世界体系,但客观上已经不容许了。同样,西方殖民主义把东方落后国家作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先是商品后是资本输出的市场,并且越来越依赖于这种市场。在这种“两极相联”状态下,殖民主义一方面要摧毁殖民地国家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但为了自身的发展,又不得不对殖民地国家进行必要的建设。
——胡健《文明的“两个进程”、“两极相联”、“双重使命”——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理论的研究》
解读 西方列强野蛮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其扩张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亚非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设,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3.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
史料 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结果的特殊性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独立后各国的封建大地产制度没有根本触动、削弱,而且在许多国家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加强,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政变频繁,政局不稳,统治者依赖甚至投靠外国,为英、美等新殖民主义者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郑昌发《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
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解读 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获得独立,但独立后各国政局不稳,
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人民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4.“亚洲觉醒”
史料 二十世纪初,亚洲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这是亚洲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第三次高潮,列宁称这次亚洲的革命风暴为“亚洲的觉醒”……席卷亚洲的这场革命风暴,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唤起了亚洲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激励着亚洲各族人民为彻底埋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继续奋斗,而且猛烈地冲击了帝国主义体系,极大地鼓舞了正在为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的西方无产阶级,正如列宁所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罗超平《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浅议》
解读 “亚洲觉醒”不仅唤起了亚洲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而且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迎来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历史证明,今天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而且还将有更多的被压迫人民获得解放。
主题 全球视野下的殖民扩张
活动要求:下面史料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完全地拥有这些巨大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中国、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就是例证。它们名义上都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却经常遭到掠夺、蒙受耻辱、受到强国以直接和间接的种种方式进行的控制。不应该得出结论,说新帝国主义(指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
一样。实际上,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以“全球视野下的殖民扩张”为主题,通过个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以及全班的专题论坛等方式,运用“唯物史观”对殖民扩张进行正确的评价。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时空观念]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2.联系两次工业革命,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3.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的影响。4.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概况
(1)西班牙: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继西班牙之后
2.完成: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3.统治
(1)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种植园主借用古代奴隶制手段,使得奴隶不能“自由”
支配其劳动力,但是具有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引发黑奴贸易
(3)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亚洲殖民
(1)葡萄牙: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南亚(英国)
①时间:17世纪初。
②手段: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
英皇伊丽莎白一世给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贸易的特权
并走私鸦片等手段。
③殖民印度:剥夺印度,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直接武力侵略。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2)东南亚(荷兰、英国、美国和法国)
①荷兰: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②英国:到19世纪末,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③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④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通过美西战争取代西班牙
(3)西亚(英国、法国和俄国)
①对奥斯曼帝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②对伊朗:俄国和英国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4)东亚(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和日本)
①对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对朝鲜: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15世纪—19世纪中叶的殖民侵略:欧洲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侵略 全面的殖民入侵
(1)英法在北非的殖民侵略
①英法争夺埃及:英法重点争夺埃及,两国控制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的经济政治大
奥斯曼帝国的属地
权。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埃及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②法国的殖民侵略:从19世纪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柏林会议” 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
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各自制订了侵略计划
②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③召开: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
④内容: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⑤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2)表现: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原因: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瓜分世界
3.影响
(1)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
(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瓜分世界不均
(3)世界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5)斗争高涨: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70页“学思之窗”,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对美洲,加剧了美洲的贫困与落后,使美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地方的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了美洲的近代化。对欧洲,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阅读教材P73页“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及“思考点”,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特点:主要体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反映问题:19世纪最后30年,欧洲列强争夺最后一块大陆——非洲呈现白热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见教材P69)
信息解读:拉丁美洲绝大部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2.阅读教材P71“历史纵横”英国掠夺印度,结合P70图片“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
信息解读:英国在印度掠夺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印度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长期陷于贫困。
3.阅读“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见教材P71)
信息解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4.阅读“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见教材P74)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比利时
1
1
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
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信息解读: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不平衡,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探究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史论史识
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历程及推动因素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殖民体系的雏形开始形成。
(2)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大量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输出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得这些地区打破封闭落后的状态,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十九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体系也相应初步形成。
(3)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部分地区纷纷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命题探究
探究1 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史料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①,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②。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③。
——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
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读史:
①
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②
亚非拉美地区成为列强殖民地半殖民地,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③
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设问:依据史料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归纳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表现: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探究2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史料 柏林会议的召开和有效占领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法”①。的确,在此后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过程中.都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它国的承认。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彼此分割的殖民地最终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体系,并且也促使了以中心与外缘这一构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
——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读史:
①
列强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
②
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设问: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效占领”原则的影响。
提示: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列强最终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形成了一个连为一体的世界体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探究二 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史论史识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1)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殖民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向现代文明的转化。
(2)从世界格局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形成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命题探究
探究1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客观上传播了现代文明
史料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①、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②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殷海光文集》
读史:
①
海外殖民的拓展
②
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传到殖民地半殖民地,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代化
设问:依据史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探究2 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
史料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从而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①。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②,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原有面貌。
——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
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读史:
①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
②
列强侵略的目的是把亚非拉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实质目的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目的:把亚非拉变为其经济附庸。影响:出现了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探究三 (核心素养)殖民扩张与国际关系
素养解读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的影响
在列强瓜分世界中,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大帝国,沙俄、法国也强占了很多的殖民地。德、日、美均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抢占殖民地不多,但本国实力增长很快。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引起了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这种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2.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
(1)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财富、劳动力、资源被大肆掠夺,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
(2)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的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刺激发展,进而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命题探究
探究 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
史料一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史料二 “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设问:依据上面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提示: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典例1】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仅是从经济角度,不全面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此结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仅限于政治角度,不全面
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重心转向了大西洋沿岸
明立意 以15—17世纪欧洲的海外扩张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抓关键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
排干扰 “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仅是强调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但不能说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因为世界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
D
【典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的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输出成为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
——摘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特别是随着世界市场和生产的国际关系的形成,世界已经形成一体,任何国家想要独立于这个世界体系之外,以自己的方式生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被消除了,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系所决定的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
——聂志红《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第(1)问“依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第(2)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自材料,还有所学的基础知识。
提示词
第(1)问,概括——扼要简明重述。第(2)问,分析——要在表面现象的基础上加以辨析。
限制词
第(1)问,时空限定——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限定——世界市场的形成。第(2)问,时空限定——世界市场形成后;内容限定——国际关系。
核心词
第(1)问,有利因素和途径。第(2)问,影响。
第二步 读材料·提信息
第(1)问,从材料“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得出有利因素;从材料“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得出“殖民扩张”。第(2)问,从材料“世界已经形成一体”“各国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被消除了”和“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得出影响。
第三步 列要点·组答案
(1)有利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主要途径:殖民扩张。(2)影响: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基础过关
1.15世纪末,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欧国家,开始进行海盗式的侵略活动和殖民扩张,充当急先锋的两个国家是( )
A.葡萄牙、西班牙
B.西班牙、法国
C.意大利、荷兰
D.葡萄牙、英国
解析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选A。
答案 A
2.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 )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非洲
100
100
100
120
欧洲
103
144
274
423
亚洲
253
437
656
857
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
C.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D.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解析 从表中数据来看,非洲人口数量在两百多年里一直没有明显增长,而亚洲、欧洲人口均有大幅增长。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罪恶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故选B。
答案 B
3.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拉美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西班牙这样做的目的( )
A.为工业革命积累原料资金
B.保护殖民地的利益
C.保障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D.加大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 时间是16世纪,排除A项。西班牙这种规定实质目的是保障其海外殖民优势,不是为了殖民地的利益,同时西班牙的殖民掠夺多用于购买奢侈品,资本原始积累少,故选C项。
答案 C
4.“它以东印度公司为组织形式,逐步占领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1619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在东方编织起囊括台湾在内的庞大商业贸易网络。”材料中的“它”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解析 结合所学,1622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而17世纪上半期,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盛极一时,故选D项;由时间“1619年”,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衰落,排除A、B项;英国在17世纪中后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了荷兰的殖民地,排除C项。
答案 D
5.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客观上反映了( )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解析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到达非洲,开始殖民扩张,“象牙”“黄金”“奴隶”等反映了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贵重物品和金属、奴隶的掠夺,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残酷性,故B项正确;非洲物资在当时条件下是匮乏的,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非洲是被动融入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
答案 B
6.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 )
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解析 材料体现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为协调彼此矛盾,才召开柏林会议,适应了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暂时缓和了矛盾,不能称为“解决了”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列强划分侵略范围,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
答案 B
7.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开展
D.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 A
8.某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世界市场形成时期
C.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分工日益明显,东方,也包括其他殖民地从属于西方,且与题旨相符合,故选D项;新航路开辟时期,亚洲提供手工业品,美洲被欧洲殖民,排除A项;世界市场形成时期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日本还是幕府统治时期,与题干中“利润主要流向……日本”不合,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美洲还是殖民地,无法“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且不会“利润主要流向……北美洲”,排除C项。
答案 D
9.葡萄牙最早占据巴西,但1638年至1640年间,荷兰逐渐控制了巴西东北部的地区,并以累西腓为首府。1648年,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的胜出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将巴西交还给葡萄牙。这体现出葡萄牙( )
A.重税政策导致衰落
B.封建落后拖垮国家
C.战争造成财政亏空
D.殖民扩张与殖民斗争
解析 题干未体现葡萄牙衰落的原因,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葡萄牙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葡萄牙并未因战争造成亏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葡萄牙和巴西及荷兰的关系可知处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有学者认为,美洲及东印度航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件。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
A.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解析 十四、十五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是经济作为强大的支撑才会使欧洲人能为所欲为,故选D。当时人们的思想未得到空前解放,A项错误;航海和造船技术是新航路开辟的优势,材料考查这种优势的原因是什么,B项错误;资本原始积累是影响,并非原因,C项错误。
答案 D
能力提升
11.如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
D.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人口构成中土著印第安人占比小于非洲奴隶、欧洲人和混血种人,这说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对土著进行屠杀,进行黑奴贸易,故选C项;此时是早期殖民扩张,非洲奴隶是被贩卖去的,不是主动移入,排除A项;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造成殖民地人口构成的变化,不是强调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排除D项。
答案 C
12.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这些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理论和制度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了( )
A.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的转移
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的扩展
C.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形成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A项表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殖民扩张也是其产物,A项表述与题意是并列关系,并非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不足以说明“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近代国家……进行理性的思辨”“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得出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解析 据材料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手段与在非洲、拉美相比更加多样化,主要原因在于亚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故选A项;各个洲的人民都富于反抗精神而不单单是亚洲人民,排除B项;人口众多地形复杂是次要原因,排除C项;国家众多面积最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答案 A
14.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 )
A.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
C.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 从材料印度商人被排斥,东印度公司对工人的限制,可知印度的纺织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控制,体现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D项;材料中印度本国的商人和工人经济活动受限制,不能体现纺织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排除A项;材料中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工人的要求,体现不出印度纺织业得到东印度公司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印度商人和工人受外国资本主义压制,没有体现出印度纺织业发展状况,排除C项。
答案 D
15.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历史背景相同
B.地理环境相同
C.世代友好交往
D.殖民扩张的结果
解析 材料中所列举的荷兰与大洋洲,法国与美国历史背景并不相同,因而不会因历史背景相同而出现地名相似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列举的荷兰与大洋洲,法国与美国地理环境并不相同,因而不会因地理环境相同而出现地名相似的现象,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欧洲国家如荷兰、法国曾经对大洋洲、美洲进行殖民,因而它们之前不存在世代友好交往的情况,故C项错误;欧洲国家在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将占领的殖民地以本国地名进行命名,因而出现今天欧洲国家与大洋洲、美洲国家很多地区地名相似的现象,故D项正确。
答案 D
16.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殖民地的掠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象牙和黄金,再把这些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原棉、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回的象牙和黄金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茶、丝等商品……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1783至1793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净赚1
200万英镑。
材料二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1)据材料一回答“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评价突出强调了哪一方面的作用?
(3)综合两则材料,你对殖民主义作何评价?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纯收入……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净赚1
200万英镑”归纳“三角贸易”的影响;第(2)问,对材料二的主旨进行归纳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一分为二地进行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使欧洲国家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2)在强调殖民制度血腥性的同时,突出了殖民制度在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作用。
(3)殖民主义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给被殖民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殖民扩张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PAGE
1(共42张PPT)
[时空观念]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
2.联系两次工业革命,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3.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的影响。
4.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概况
(1)西班牙: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_________、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2)
: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______殖民地。
南美洲
葡萄牙
继西班牙之后
巴西
2.完成:到_________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3.统治
(1)实行专制统治,推行_________,发展
,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___________,
。
(3)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种植园经济
种植园主借用古代奴隶制手段,使得奴隶不能“自由”支配其劳动力,但是具有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引发黑奴贸易
18世纪
农奴制
印第安人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亚洲殖民
(1)葡萄牙:建立_______,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
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__________,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中国澳门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
商站
菲律宾
2.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南亚(英国)
①时间:17世纪初。
②手段:通过
,采取____________、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
③
:剥夺印度,挑动____________________,或直接武力侵略。
东印度公司
英皇伊丽莎白一世给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贸易的特权
殖民印度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直接抢掠
印度人打印度人
(2)东南亚(荷兰、英国、美国和法国)
①荷兰: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____________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②英国:到19世纪末,将缅甸和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③法国:侵占越南、____________和老挝。
④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
。
(3)西亚(英国、法国和俄国)
①对奥斯曼帝国:18世纪末__________,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②对伊朗:俄国和_______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菲律宾
通过美西战争取代西班牙
巴达维亚
马来半岛
柬埔寨
19世纪初
英国
(4)东亚(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和日本)
①对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对朝鲜:1910年,_______吞并了朝鲜半岛。
日本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15世纪—19世纪中叶的殖民侵略:欧洲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____________。
2.
(1)英法在北非的殖民侵略
①英法争夺
:英法重点争夺埃及,两国控制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的经济政治大
权。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
,以埃及为基地对_______实行武力扩张。
②法国的殖民侵略:从________________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侵略
全面的殖民入侵
埃及
奥斯曼帝国的属地
整个埃及
埃及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奴隶贸易
苏丹
19世纪30年代
(2)
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
冲突加剧。
②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③召开: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
④内容: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____________,然后再去占领。
⑤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柏林会议”
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
列强
各自制订了侵略计划
势力范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
(1)时间:
。
(2)表现: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____________。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2.原因:在向_______________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
。
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瓜分世界
半殖民地
垄断资本主义
3.影响
(1)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
。
(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
。
(3)世界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___________________当中,
。
(4)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5)斗争高涨: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______________,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帝国主义阶段
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
更大的冲突
瓜分世界不均
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深重的灾难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70页“学思之窗”,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对美洲,加剧了美洲的贫困与落后,使美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地方的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了美洲的近代化。对欧洲,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阅读教材P73页“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及“思考点”,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特点:主要体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反映问题:19世纪最后30年,欧洲列强争夺最后一块大陆——非洲呈现白热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见教材P69)
信息解读:拉丁美洲绝大部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2.阅读教材P71“历史纵横”英国掠夺印度,结合P70图片“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
信息解读:英国在印度掠夺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印度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长期陷于贫困。
3.阅读“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见教材P71)
信息解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4.阅读“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见教材P74)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比利时
1
1
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
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信息解读: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不平衡,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探究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史论史识
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历程及推动因素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殖民体系的雏形开始形成。
(2)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大量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输出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得这些地区打破封闭落后的状态,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十九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体系也相应初步形成。
(3)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部分地区纷纷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命题探究
探究1 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史料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①,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②。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③。
——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
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读史:
设问:依据史料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归纳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表现: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①
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②
亚非拉美地区成为列强殖民地半殖民地,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③
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探究2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史料 柏林会议的召开和有效占领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法”①。的确,在此后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过程中.都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它国的承认。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彼此分割的殖民地最终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体系,并且也促使了以中心与外缘这一构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
——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读史:
设问: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效占领”原则的影响。
提示: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列强最终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形成了一个连为一体的世界体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①
列强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
②
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探究二 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史论史识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1)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殖民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向现代文明的转化。
(2)从世界格局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形成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命题探究
探究1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客观上传播了现代文明
史料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①、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②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殷海光文集》
读史:
①
海外殖民的拓展
②
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传到殖民地半殖民地,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代化
设问:依据史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探究2 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
史料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从而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①。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②,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原有面貌。
——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
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读史: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实质目的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目的:把亚非拉变为其经济附庸。影响:出现了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①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
②
列强侵略的目的是把亚非拉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
探究三 (核心素养)殖民扩张与国际关系
素养解读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的影响
在列强瓜分世界中,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大帝国,沙俄、法国也强占了很多的殖民地。德、日、美均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抢占殖民地不多,但本国实力增长很快。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引起了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这种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2.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
(1)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财富、劳动力、资源被大肆掠夺,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
(2)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的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刺激发展,进而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命题探究
探究 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
史料一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史料二 “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设问:依据上面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提示: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典例1】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
A.
B.
C.
D.
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仅是从经济角度,不全面
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此结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仅限于政治角度,不全面
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重心转向了大西洋沿岸
明立意 以15—17世纪欧洲的海外扩张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抓关键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
排干扰 “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仅是强调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但不能说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因为世界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
D
【典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的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输出成为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
——摘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特别是随着世界市场和生产的国际关系的形成,世界已经形成一体,任何国家想要独立于这个世界体系之外,以自己的方式生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被消除了,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系所决定的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
——聂志红《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第(1)问“依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第(2)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自材料,还有所学的基础知识。
提示词
第(1)问,概括——扼要简明重述。第(2)问,分析——要在表面现象的基础上加以辨析。
限制词
第(1)问,时空限定——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限定——世界市场的形成。第(2)问,时空限定——世界市场形成后;内容限定——国际关系。
核心词
第(1)问,有利因素和途径。第(2)问,影响。
第二步 读材料·提信息
第(1)问,从材料“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得出有利因素;从材料“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得出“殖民扩张”。
第(2)问,从材料“世界已经形成一体”“各国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被消除了”和“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得出影响。
第三步 列要点·组答案
(1)有利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主要途径:殖民扩张。
(2)影响: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亚非拉独立运动的概况。2.从“史料实证”角度搜集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统治的史实,对亚非拉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3.了解亚非拉独立运动前后的社会状况,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其各自的特点,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
搜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民族英雄的史料,体会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涵养“家国情怀”。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背景
(1)政治: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②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③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2.历程 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思想在拉美广为传播
(1)序幕:1804年海地的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完成: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多年征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驱
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除巴西以外,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3.拉美人民的反帝反封建
(1)原因
①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②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拉美各国的国民经济命脉受到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
③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资本输出
④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对拉丁美洲进行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2)历程:①巴西共和国:1898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②墨西哥革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墨西哥人民赶走了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农民起义军的支持
亚洲的觉醒
1.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表现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①背景: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印度国大党的成立,对于唤醒印
度人民的民族觉醒具有积极意义
②历程: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
成为
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
拉克。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伊朗立宪革命
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①爆发:1905—1911年,伊朗爆发了立宪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成果: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③意义: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中国辛亥革命
①爆发: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②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③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非洲的抗争
1.埃及抗英斗争
(1)特点: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非洲第一个政党
(2)结果: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爆发,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2.苏丹马赫迪起义
(1)爆发: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意为“蒙受真主引导的人”
(2)特点: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
或“被真主引上正道的人”
(3)结果: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起义最终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背景: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2)特点: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现代埃塞俄比亚国家的缔造者
(3)结果: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大棒政策”漫画及文字说明,思考,如何评价“大棒政策(绘画作品)”?(见教材P77)
提示:“门罗主义”实际上是把拉丁美洲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门罗主义”后来发展为“大棒政策”。“大棒政策”是在保护美国公司利益和预防其他列强可能干涉拉美事务的借口下,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帝国主义政策。
2.阅读教材P78页“学思之窗”,你如何理解列宁这句话?
提示: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民主革命席卷亚洲,亚洲进入了资产阶民主革命时期。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则标志着欧洲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史料阅读”(见教材P77)
信息解读:“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和“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的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1917年墨西哥宪法》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2.阅读教材P79“历史纵横”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
信息解读:英国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数次发动侵略阿散蒂的战争,期间,阿散蒂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英斗争,尽管最终失败,但其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3.阅读“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战役中(绘画作品)”(见教材P79)
信息解读:阿杜瓦战役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孟尼利克二世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阿杜瓦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殖斗争。埃塞俄比亚是整个非洲史上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
探究一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背景
史论史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化了这些地区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爆发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命题探究
探究1 沉重的殖民压迫
史料 拉美独立意识的成因是沉重的殖民压迫①,这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土生白人和有色人种居于底层,没有地位;实行大庄园制,殖民者借以对土著居民进行奴役剥削②;主张绝对服从天主教义,束缚和控制了民众的思想③,殖民压迫催生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意识。
——王金莲《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及其局限性分析》
读史:
①
殖民压迫推动了拉美独立意识的增长
②
拉美地区实行大庄园制,对土著居民进行剥削
③
天主教束缚和控制了民众的思想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意识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的殖民压迫;经济上严重的奴役剥削;思想上受天主教会的束缚。
探究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史料 殖民地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引进拉丁美洲,雇佣关系在生产中变得普遍①,生产方式呈现多样化,出现大量奴役黑人奴隶的现象②。
——金计初《拉美早期资本主义的探索》
读史:
①
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对黑人奴隶的剥削仍十分沉重
设问:以拉美经济发展为例,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经济因素。
提示:尽管亚非拉资本主义的发展长期以来受殖民主义的桎梏,但是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探究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史论史识
(1)主要任务: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多肩负着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2)斗争形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旧式的反侵略斗争。
(3)新的力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结果: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
命题探究
探究1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革命任务
史料 由于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多种多样,他们的斗争错综复杂,有种族压迫①,也有阶级压迫②,斗争具有双重性,二者交织在一起。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读史:
①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性质
②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反对本国阶级压迫的性质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革命任务的性质。
提示:具有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性质。
探究2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的特点
史料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①,其范围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自发的部落起义和地区斗争,而是发展为有组织②,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③……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篇(上卷)》
读史:
①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的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②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不再是孤立自发的,而是有组织的
③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发展为反对外来侵略的全民性斗争
设问: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非洲“有组织,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的反殖民战争。
提示: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探究三 (核心素养)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素养解读
1.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尽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民族独立运动多以失败告终,但它们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为这些地区获得最终独立奠定了基础。
2.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摆在亚非拉各国人民面前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在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推动争取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民族英雄,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亚非拉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动力。
命题探究
探究1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史料 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①……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②。这场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亚洲资产阶级日后继续革命和无产阶级起来领导革命提供了营养③。
——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读史:
①
“亚洲觉醒”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②
“亚洲觉醒”预示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③
“亚洲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奠定了基础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提示:预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探究2 亚非拉民族独立中的革命精神
史料 亚洲资产阶级的首次革命虽然失败了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场革命风暴中愈挫愈奋的革命志气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永远是亚洲人民的革命遗产,永远鼓舞着亚洲的爱国志士,为亚洲的今天和明天而奋斗不息②!
——才嘉瑞《“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该时期
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与特点》
读史:
①
亚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②
革命派的革命志气和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亚洲的发展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提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典例1】
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这段话表明国大党激进派主张( )
A.实行暴力革命 提拉克主张一切形式的革命
B.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
C.让印度人参政 前提是取得民族的独立
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先自治
明立意 以提拉克的主张为切入口,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抓关键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
排干扰 题干的材料阐述的是印度和英国的关系。
B
【典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的问题。
材料 正是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才得以在拉丁美洲广泛传播……拿
自由平等理念唤醒了拉美的独立意识
破仑战争作为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地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的势力
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宗主国
……这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张寒《法国大革命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依据材料分析法国大革命与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关系。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依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
提示词
分析——要在表面现象的基础上加以辨析。
限制词
时空限定——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内容限定——拉美独立运动兴起。
核心词
关系。
第二步 读材料·提信息
材料中“启蒙思想才得以在拉丁美洲广泛传播”和“严重地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的势力”体现了法国大革命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关系。
第三步 列要点·组答案
法国大革命传播了启蒙思想,沉重打击了拉美宗主国,推动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基础过关
1.“上帝给了我们自由,法国人没有权利把它拿去。”发出这一号召的是哪次革命( )
A.玻利瓦尔领导的革命
B.圣马丁领导的革命
C.海地革命
D.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 海地是法国的殖民地,其余各项都不符合材料的信息。
答案 C
2.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了殖民者,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里的“殖民者”来自( )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西班牙
解析 玻利瓦尔领导了西属拉美的独立运动,故选D项。
答案 D
3.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致国会的咨文中写道:“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迫使美国……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大棒政策”,“大棒政策”( )
A.体现美国维护美洲利益的决心
B.实质是干涉拉美内政
C.反映美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D.说明美国是文明国家
解析 “大棒政策”美国不让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实质是想控制拉美。
答案 B
4.尼赫鲁称提拉克为“印度革命之父”,这是因为提拉克( )
A.反对暴力革命
B.是印度国大党“温和派”
C.主张民族独立
D.领导了孟买工人总罢工
解析 提拉克主张一切形式的革命,A项错误;提拉克是印度国大党的“激进派”,B项错误;孟买工人罢工不是提拉克领导的。
答案 C
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解析 依据“1912年”“变局”“创举”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A。B是过程,是手段;C建立中华民国是目的,是“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D是巩固C的措施。故应选C。
答案 C
6.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有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解析 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
答案 D
7.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故排除。
答案 A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出现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大多失败了,故选C项,其余各项都不正确。
答案 C
9.自从15世纪早期殖民主义者窜入非洲大陆以来,非洲就遭受着殖民奴役,成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在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过程中,取得胜利的是( )
A.埃及抗英斗争
B.埃塞俄比亚抗意
C.苏丹马赫迪起义
D.孟买工人总罢工
解析 埃塞俄比亚抗意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答案 B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人民民族独立运动的共同特点是( )
A.被压迫民族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B.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C.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
D.民族解放斗争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人民民族独立运动多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故A项正确,其余各项都不符合此时期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答案 A
能力提升
11.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从18世纪末期开始拉美也开始了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拉美独立运动期间,对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
A.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利配合
B.欧洲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C.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D.启蒙思想的动员
解析 拉美独立运动时期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而法国大革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斗争环境。C项属于内因,D项虽是外部传入,最终也是通过内部宣传起的作用。
答案 B
12.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解析 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C项。
答案 D
13.按照列宁的解释,则“亚洲的觉醒”的根本含义是指当时亚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这说明“亚洲觉醒”( )
A.以反殖民、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
D.使亚洲各国完成了独立
解析 “亚洲觉醒”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出现的新特点。所以正确的答案为C。以反殖民、反封建为革命任务的多是旧式农民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仅是诞生,不一定成为领导阶级,这些革命多以失败而告终,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 C
14.“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解析 辛亥革命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分析选项,A项表述最为全面,符合题意;B、C、D三项只是某一个方面。故选A项。
答案 A
15.19世纪末,促进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相同因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日益严重
B.民族民主思想的深入
C.封建剥削和殖民压迫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 19世纪末,亚洲和非洲斗争的共同背景就是帝国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加大对外侵略,瓜分全球市场,A正确。B、C、D都是体现在亚洲,亚洲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入侵比非洲要早,已经产生了近代化的经济和思想发展趋势。
答案 A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受到侵略的广大亚非拉地区,生存竞争活动则在另一层面上反映出来。亚非拉各国既然被相互竞争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强迫纳入国家竞争机制,它们首要的目标就是努力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这种生存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日渐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亚洲民族解放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了进步作用,它唤醒了民族觉醒,启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为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更高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精神条件。
——罗超平《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
阶段和特点浅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因素及目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 (1)因素: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统治;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矛盾加剧。目的:取得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发展本国的经济。
(2)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
PAGE
2(共37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亚非拉独立运动的概况。
2.从“史料实证”角度搜集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统治的史实,对亚非拉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3.了解亚非拉独立运动前后的社会状况,运用“唯物史
观”理解其各自的特点,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
搜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民族英雄的史料,体会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涵养“家国情怀”。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背景
(1)政治: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____________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②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③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3)思想:
使殖民地人民的_______________日益增长。
政治压迫
启蒙思想的传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思想在拉美广为传播
民族民主意识
2.历程
(1)序幕:1804年_______的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完成: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
和_________等人领导下,多年征战,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
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玻利瓦尔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驱
巴西
除巴西以外,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海地
圣马丁
3.拉美人民的反帝反封建
(1)原因
①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______________。
②政治
。
③英美等国在
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__________和政治渗透。
④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对拉丁美洲进行所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历程:①巴西共和国:1898年,巴西废除_________,建立共和国。
②墨西哥革命:1910年,墨西哥爆发________革命,墨西哥人民
。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拉美各国的国民经济命脉受到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
“援助”的幌子
资本输出
赶走了独裁者
农民起义军的支持
军事独裁统治
经济侵略
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君主制
资产阶级
亚洲的觉醒
1.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______________得到一定发展。
(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____________意识觉醒。
民族资本主义
民主改革
2.表现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①背景:1885年,印度______________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
”,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②历程:1905年,以_________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
,要求释
放提拉克。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印度__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国大党
印度国大党的成立,对于唤醒印度人民的民族觉醒具有积极意义
政治总罢工
成为
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
民族资产阶级
提拉克
无产阶级
(2)
①爆发:1905—1911年,伊朗爆发了
。
②成果: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③意义: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______________思想。
伊朗立宪革命
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立宪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性质
民族民主革命
(3)中国辛亥革命
①爆发:_______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②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制度,建立了亚洲______________。
③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打开了中国进步
潮流的闸门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911
君主专制
第一个共和国
非洲的抗争
1.埃及抗英斗争
(1)特点:成立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2)结果: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爆发,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祖国党
非洲第一个政党
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2.苏丹马赫迪起义
(1)爆发: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
”,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2)特点: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
(3)结果: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起义最终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马赫迪
意为“蒙受真主引导的人”
或“被真主引上正道的人”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背景: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2)特点:埃塞俄比亚皇帝
发表《______________》,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3)结果: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孟尼利克二世
现代埃塞俄比亚国家的缔造者
告人民诏书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大棒政策”漫画及文字说明,思考,如何评价“大棒政策(绘画作品)”?(见教材P77)
提示:“门罗主义”实际上是把拉丁美洲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门罗主义”后来发展为“大棒政策”。“大棒政策”是在保护美国公司利益和预防其他列强可能干涉拉美事务的借口下,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帝国主义政策。
2.阅读教材P78页“学思之窗”,你如何理解列宁这句话?
提示: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民主革命席卷亚洲,亚洲进入了资产阶民主革命时期。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则标志着欧洲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史料阅读”(见教材P77)
信息解读:“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和“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的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1917年墨西哥宪法》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2.阅读教材P79“历史纵横”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
信息解读:英国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数次发动侵略阿散蒂的战争,期间,阿散蒂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英斗争,尽管最终失败,但其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3.阅读“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战役中(绘画作品)”(见教材P79)
信息解读:阿杜瓦战役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孟尼利克二世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阿杜瓦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殖斗争。埃塞俄比亚是整个非洲史上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
探究一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背景
史论史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化了这些地区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爆发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命题探究
探究1 沉重的殖民压迫
史料 拉美独立意识的成因是沉重的殖民压迫①,这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土生白人和有色人种居于底层,没有地位;实行大庄园制,殖民者借以对土著居民进行奴役剥削②;主张绝对服从天主教义,束缚和控制了民众的思想③,殖民压迫催生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意识。
——王金莲《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及其局限性分析》
读史: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意识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的殖民压迫;经济上严重的奴役剥削;思想上受天主教会的束缚。
①
殖民压迫推动了拉美独立意识的增长
②
拉美地区实行大庄园制,对土著居民进行剥削
③
天主教束缚和控制了民众的思想
探究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史料 殖民地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引进拉丁美洲,雇佣关系在生产中变得普遍①,生产方式呈现多样化,出现大量奴役黑人奴隶的现象②。
——金计初《拉美早期资本主义的探索》
读史:
①
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对黑人奴隶的剥削仍十分沉重
设问:以拉美经济发展为例,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经济因素。
提示:尽管亚非拉资本主义的发展长期以来受殖民主义的桎梏,但是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探究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史论史识
(1)主要任务: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多肩负着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2)斗争形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旧式的反侵略斗争。
(3)新的力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结果: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
命题探究
探究1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革命任务
史料 由于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多种多样,他们的斗争错综复杂,有种族压迫①,也有阶级压迫②,斗争具有双重性,二者交织在一起。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读史: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革命任务的性质。
提示:具有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性质。
①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性质
②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反对本国阶级压迫的性质
探究2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的特点
史料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①,其范围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自发的部落起义和地区斗争,而是发展为有组织②,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③……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篇(上卷)》
读史:
设问: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非洲“有组织,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的反殖民战争。
提示: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①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的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②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不再是孤立自发的,而是有组织的
③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发展为反对外来侵略的全民性斗争
探究三 (核心素养)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素养解读
1.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尽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民族独立运动多以失败告终,但它们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为这些地区获得最终独立奠定了基础。
2.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摆在亚非拉各国人民面前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在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推动争取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民族英雄,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亚非拉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动力。
命题探究
探究1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史料 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①……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②。这场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亚洲资产阶级日后继续革命和无产阶级起来领导革命提供了营养③。
——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读史: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提示:预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
“亚洲觉醒”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②
“亚洲觉醒”预示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③
“亚洲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奠定了基础
探究2 亚非拉民族独立中的革命精神
史料 亚洲资产阶级的首次革命虽然失败了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场革命风暴中愈挫愈奋的革命志气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永远是亚洲人民的革命遗产,永远鼓舞着亚洲的爱国志士,为亚洲的今天和明天而奋斗不息②!
——才嘉瑞《“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该时期
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与特点》
读史: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提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①
亚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②
革命派的革命志气和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亚洲的发展
【典例1】
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这段话表明国大党激进派主张( )
A.
B.
C.
D.
实行暴力革命
提拉克主张一切形式的革命
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
让印度人参政
前提是取得民族的独立
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先自治
明立意 以提拉克的主张为切入口,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抓关键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
排干扰 题干的材料阐述的是印度和英国的关系。
B
【典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的问题。
材料
……拿
破仑战争作为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张寒《法国大革命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依据材料分析法国大革命与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关系。
正是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才得以在拉丁美洲广泛传播
自由平等理念唤醒了拉美的独立意识
严重地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的势力
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宗主国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依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
提示词
分析——要在表面现象的基础上加以辨析。
限制词
时空限定——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内容限定——拉美独立运动兴起。
核心词
关系。
第二步 读材料·提信息
材料中“启蒙思想才得以在拉丁美洲广泛传播”和“严重地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的势力”体现了法国大革命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关系。
第三步 列要点·组答案
法国大革命传播了启蒙思想,沉重打击了拉美宗主国,推动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