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
1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2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影响。
4理解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好资源。
2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三、教学难点
面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我们要怎么样做
四、学情分析
(1)认知储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矿物在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以及矿物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矿物存在于地层中将矿物挖掘出来需要艰苦的劳动。
(2)存在不足:学生对我国矿物资源的现状及怎么做才能保护矿产资源不太清楚。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我们先来欣赏歌曲《留给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一起唱。
2.师:这首歌主要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什么思想?
学生回答:(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师:歌曲中都提到了让我们保护什么或者说是留下什么?
学生回答(太阳,森林,小河,大海,绿洲,草原......)
二、新授
(一)认识可再生资源
1、师:像刚才大家提到的:太阳,水,小草……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那你能在举几个可再生资源的例子吗?(板书: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能、生物能.....)
4.预设:学生问_可再生资源是不是永远使用不完?(让大家尝试回答)
5.师: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种野生动物,一旦它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不能再维持自身的繁衍,就只能灭绝,恐龙就是这样从地球上消失的。所以我们要保护他们。
(一)认识不可再生资源知道正在日益减少
预设:学生问-既然有可再生资源那是不是也有不可再生资源?
1、师:问的真好,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什么了吗?(认识了许多矿物)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板书:不可再生资源:铁矿、煤矿、天然气、石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国家矿物资源又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呢?(板书题目:矿物资源)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资料。
2、学生观看视频
3、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后,老师:矿产资源需要几百,几万,甚至上亿年才能形成,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再形成,我们用一些它们就少一些,(板书题目:日益减少的)所以说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
4、学生汇报第二个问题后,老师出示“我国部分矿物资源可开采年限数据”,指名让学生读表格,师:此刻的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回答。
5、师:如果没有了这些矿物资源,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们该怎么办呢?现在讨论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资源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6、学生组内讨论。
7、全班交流分享。
8、师:疯狂的开采除了会让资源枯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没用东西可用之外其实还有别的影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矿物开采过后的图片。
9、师: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地面开裂塌陷、环境污染、水质污染……)
(三)解决办法
1、师: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式,那么作为我们人类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节约利用,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研制探索。
4、师: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调查一下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请在组内交流一下,并在组长的带领下汇总数据,填写表格。要求:时间5分钟,声音要轻,要有秩序。
5、学生在组内交流、填表
资源消耗情况记录单
一次性用品
每家一年的消耗量(小组平均值)
全班一年消耗量(40名)
全校一年消耗量(400名学生)
易拉罐
啤酒瓶盖
塑料袋
方便面碗
塑料快餐盒
6、全班交流,小组通过白板展示
7、师: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大屏幕出示)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师:从我们刚才的小组活动及这组资料中,有什么感受?
8、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9、师:很高兴大家能有这么强烈的保护资源的意识,有这么多切实可行的保护资源的想法和做法。
3、课后延伸
课后以组为单位制作一张保护资源的手抄报。
4、全课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结束语:无论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都离不开你我的参与,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家庭做起,从自身做起,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保护资源的行列中来!
5、教学板书: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能、生物能......
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石油、煤矿......
解决办法:节约利用,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研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