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6课 康熙皇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6课 康熙皇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3 10:4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高二年级
历史
康熙皇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清朝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
努尔哈赤、皇太极
顺治帝、康熙帝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2003年版课标: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017年版课标: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康熙皇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武功卓越,维护统一
文治突出,多元一体
以史为鉴,见贤思齐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1654年出生—1661年即位—1667年亲政—1722年去世)
康熙皇帝朝服像
康熙皇帝读书像
三藩割据
漠西蒙古叛乱
沙俄犯边
康熙初年形势图
郑氏抗清
探究一
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武功”措施,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完整?
武功卓越,维护统一
三藩割据
漠西蒙古叛乱
沙俄犯边
康熙初年形势图
郑氏抗清
1673—1681
平定三藩之乱
元明清时期的台湾
元朝:
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明朝:
延续对台湾的统治。
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
清朝: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经:“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
康熙:“台湾皆闽人”。
1683年,康熙派施琅收复台湾。
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漠西蒙古叛乱
沙俄犯边
1673—1681
平定三藩之乱
1683年
收复台湾
1685—1686
雅克萨之战
1689
《尼布楚条约》
待定
漠西蒙古叛乱
1673—1681
平定三藩之乱
1683—1684
收复台湾
1685—1686
雅克萨之战
1689
《尼布楚条约》
1690—1697
三征噶尔丹
打击割据和侵略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

西汉
武功卓越,维护统一


武功卓越,维护统一

清朝继承并巩固了先前王朝所奠定的疆域
武功卓越,维护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此,尽管也出现过内乱、分裂、民族战争和改朝换代,但是以汉族(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实体不仅始终存在,而且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18世纪中叶形成了中国的极盛疆域。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武功卓越,维护统一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时期基本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武功卓越,维护统一
1673—1681
平定三藩之乱
1683—1684
收复台湾
1685—1686
雅克萨之战
1689
《尼布楚条约》
1690—1697
三征噶尔丹
打击割据和侵略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基本奠定
中国版图
探究二
康熙皇帝采取了哪些“文治”
措施解决各种矛盾?
这些措施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何作用?
文治突出,多元一体
文治突出,多元一体
材料1
满族建立的清朝,为了减少汉族的疑惧与隔阂,减少改朝换代的剧烈动荡,基本上沿用明朝的政治体制,给人一切照旧的延续感。中央政府仿照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六部、都察院……地方政府机构基本上沿袭明代,分省、道、府(州)、县四级。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清承明制
(满承汉制)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稳定政局
制度认同
材料2
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下令停止圈地……把一部分明末藩王所占田地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称为“更名地”。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重农桑,以足衣食。
——《上谕十六条》(1670年)
(政府)宣布人口税只收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的数额为止,自1711年以后,无论增加多少人口都不再征税,这就是所谓“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郑天挺《清史简述》
重视农业
轻徭薄赋
维护、发展小农经济
缓和阶级矛盾
材料3
清入关以后,面对汉族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很快选择了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作为巩固统治、维系人心的官方哲学和正统思想。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康熙帝在位61年,共开科21次,录取进士3903人,这些人后来多数成为清政权组成的基本力量。
——据《清史稿·圣祖本纪》整理
尊孔崇儒,
开科取士
获取汉族知识分子支持
缓和满汉矛盾
文化认同
材料4
康熙帝还对西方的自然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向西方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机械、解剖学等科学知识,组织编纂了一批科学书籍,并制造或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
——岳麓书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13年康熙帝指定三皇子在“蒙养斋”设立“蒙养斋算学馆”以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然而,短短几十年,曾经热闹一时的蒙养斋算学馆,却悄无声息地关闭了。与此同时,法国科学院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却一路蓬勃生长开花结果,时至今日,仍然生机勃勃。究其原因,不包括
A.两国科学所处的地位不同
B.两国的科学研究环境不同
C.两国君主对科学兴趣不同
D.两国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
答案:C
材料4
康熙帝还对西方的自然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向西方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机械、解剖学等科学知识,组织编纂了一批科学书籍,并制造或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
——岳麓书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主动接纳西学
个人行为,未上升到国家层面
材料5
康熙三十年(1691年)举行喀尔喀蒙古会盟。康熙帝同意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要求,与内蒙古一样实行了编旗。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蒙古贵族一律改为清朝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封爵。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以及在征剿噶尔丹战役中的有功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多伦会盟”。
——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多伦会盟
满蒙联合
密切满蒙关系
巩固北部边防
孤立噶尔丹
材料6
康熙三十年(1691年),册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负责喀尔喀蒙古教务;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册封章嘉呼图克图,负责内蒙古、盛京、五台山、京师教务;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额尔德尼,负责后藏教务;
1653年,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册封六世达赖喇嘛。
——根据《中国古代史》整理
尊重喇嘛教
册封活佛
活佛直辖于朝廷
加强对蒙藏地区的控制
康熙皇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武功卓越,维护统一
文治突出,多元一体
清承明制,中央集权
尊孔崇儒,开科取士
接纳西学
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多伦会盟,满蒙联合
尊重喇嘛教,册封活佛
有效管辖台湾等边疆地区,密切边疆与内地联系
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康熙帝时的清朝)在大一统中国版图上生活繁衍的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数十个民族、部族,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凝聚在一起,对大一统中国的国家认同同样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蕴蓄着,强化着。
——郭成康《清朝皇帝的中国观》
汉族、满、蒙古、回回、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费雅喀、苦兀、东乡、撒拉、保安、撒里畏兀儿(裕固)、哈萨克、畏兀儿(维吾尔)、布鲁特(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塔塔儿、藏、羌、门巴、珞巴、罗罗(彝)、蒲满(布朗)、民家(白)、么些(纳西)、和泥(哈尼)、傈僳、阿昌、怒、巴苴(普米)、山头(景颇)、俅(独龙)、摆夷(傣)、嘎喇(佤)、越(京)、攸乐(基诺)、崩龙(德昂)、倮黑(拉枯)、苗、瑶、黎、僮(壮)、毛难(毛南)、土家、仲家(依)、侗、水、仡佬、畲、东番(高山)等50多个民族。
——《中华文明史》(第九卷)
与我国今日民族基本上一致
民族交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中华民族
清朝
文化认同
制度认同
中国
打击割据和侵略势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有效管辖台湾等边疆地区,密切边疆与内地联系
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基本奠定
中国版图
武功
文治
同时并举
相辅相成
巩固成果
稳定环境
康熙皇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统一
多民族国家
以史为鉴,见贤思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熙自评
论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
——《清史稿》
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其次就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第三件功劳是康熙皇帝的学习精神。
——毛泽东同老舍的谈话(1960年)
以史为鉴,见贤思齐
你如何看待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的言行,对于今天我们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何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康熙皇帝的哪些品质?
康熙皇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甘肃省放马滩出土了七幅战国时期的秦国地图,反映出统一的图例和基本的比例。其中,邽县行政区图是已知最早的行政图。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图中山脉坐落、山体轮廓和走向均用闭合曲线中填绘细平行线表示,是最早的科学的地貌表示方法。?
1708-1718年,由康熙帝主持、来华传教士与清朝官员协作,采用西方三角测量法对清朝全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量,其范围南到海南岛,东北达黑龙江及朝鲜,东南到台湾,西至西藏和新疆,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完整的国家疆域政区地图《皇與全览图》。?
??
分析康熙时期能够绘制出完整的国家疆域政区地图的条件。
政治方面,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之乱、抗击沙俄入侵;
技术方面,在中国古代先进制图技术的基础上,吸收近代西方技术。
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朝鲜问题。并大胆起用郑氏降将施琅进剿台湾,举朝认为施琅“去必叛”,康熙帝仍坚信施琅“熟悉彼地利、海寇情形”,力排众议起用施琅。澎湖之战后,郑克塽投降,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该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熙帝具有超人的胆略和见识
B.统一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
C.清朝的版图最终奠定
D.施琅忠君爱国
答案:A
清史研究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说了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八大贡献,其中四项为:
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②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③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④亲征溯漠,善治蒙古。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A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