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2 19:1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品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
版(部编)
单元
第三单元
课节
第21课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采用部编教学理念和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本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
大致了解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发展情况,戏曲和小说都展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依次为思路,探究其能如此繁荣的根源。
2.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视频了解京剧;通过辨认脸谱和学唱,感知京剧的传承。
通过经典视频片段,体会《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性。
通过对史料的讨论分析,总结出文学艺术繁荣背后的社会成因。结合当今时代精神,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如何继承与发扬,是我们这一代的使命。
3.教材分析
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的兴起,清朝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成就。戏曲剧种有了新的发展,昆曲艺术在清朝前期达到顶峰;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妆考究、表演规范的艺术体系——京剧形成并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剧种。小说创作大放异彩,《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展示了晚期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文学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奠定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了解传统文学艺术的一课,也是传承文化提升情感的重要一课。
重点:戏曲与京剧艺术
《红楼梦》
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的原因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堂集中时间有限,戏曲与《红楼梦》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特别通过文学艺术(即戏曲小说)这种社会意识思考到是社会存在(即政治经济)的反映的理解上有难度,因此要运用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规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教学手段要新颖,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感知教材、深化教材,运用整体认知的方法去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5.
教法的实施与应用
1.情景教学法:课堂讲解时具体操作。
2.列表归纳法:知识回顾部分,清晰直观,知道该时期的文学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历史传承的过程。
3.讨论分析法:此教法较符合本课主题,即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4.联系实际法:当下时代精神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5.教学过程设计(注意每一教学步骤均要说明设计意图,最后附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步骤1: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通过播放视频,和同学们猜一猜是何种戏曲剧种。
【设计意图:利用动态漫画卡通人物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戏曲种类的猜想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步骤2:
【讲授新课:走进文学艺术的历史】
联系所学知识,知道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具有继承和发展的。
一、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清朝戏剧在前朝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容,增多剧目,出现了很多风格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昆曲和京剧。通过预习,请小组来汇报昆曲的发展情况。
【设计意图:课本有详细的描述,通过整理合作把握知识脉络。】
明朝末年,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到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代表,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哪位同学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故事。
2、京剧
过渡:到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其他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最后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国粹”——京剧。请小组展示京剧的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继续检验分析归纳能力。】
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形象,有没有同学喜欢或者会唱京剧的,给大家展示展示。
二、《红楼梦》
过渡:除了戏曲能展示人间的悲欢离合,有一部小说在清朝前期也得到人们极高的称赞,我们通过图片,看看能否猜出它是哪部著作.......就是这部曾被毛泽东评价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红楼梦》。
关于这部著作的作者和内容,请小组汇报预习结果。
过渡:《红楼梦》在当时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依然无法禁绝,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中的原因。
【设计意图:选取电视剧中的经典片段,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试着感受《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感。】
除了内容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通过一则《红楼梦》中对王熙凤这一人物描写的原文,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其他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选段和原著片段的截取,利用声情并茂的图文来感知《红楼梦》成为经典的原因。】
《红楼梦》问世后,被译成多种文字,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比如王国维胡适就是其中的代表。
过渡:清朝的京剧成为我们的“国粹”,小说《红楼梦》成为古典小说的高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如此繁荣呢?
【设计意图: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了解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后,追本溯源,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达到繁荣的程度,也是这一课的难点所在。】
简要带过唐宋元明文学体裁的继承发展
展示图片
鼓励学生分享戏曲故事
以脸谱实物来感受角色的寓意
播放图片和填空
提出问题
播放视频
讲解
播放
讲解
提出问题,展示史料
分析并总结成因
小组汇报检验
通过预习和资料的查找
分享故事
小组汇报检验
通过实物说出不同脸谱颜色的寓意
对某段京剧进行表演学唱
小组汇报检验
观看视频
思考分析
学生朗读
小组合作讨论,发言
步骤3:
【总结升华】
戏曲和小说作为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它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发展和影响着今天的文化建设,该如何对待和继承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习总书记怎么说......
作为现代的青少年,我们背负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希望大家能花点儿时间多去欣赏和拜读这些精华,去感受它们强大的魅力!
【设计意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与当下世纪结合,树立文化传承观念。】
收听音频。
板书设计
6.教学立意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及必答、抢答题的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活跃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过程中,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参与者、发展者,实现教学相长。学生讨论需要有效的组织、时间的控制。另外,其中有些[小结]可放手由学生来进行。当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今后一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使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