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2 19:1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在于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隐藏着停滞的危机。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各个历史事件并从中学习先哲的可贵品质,同时吸取教训立志建设祖国。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较喜爱历史,学生学习热情高、课上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善于小组讨论学习,学习氛围浓厚。但是由于接触历史课的时间不长,学生基础又相对薄弱,所以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做好铺垫,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层层解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
②通过对长城、北京城和在特定情况下的观察和鉴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审养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审美能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④通过组织学生课后调查家乡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其建筑风格、用途、文物保护状况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北京故宫、长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历史人物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其它实物资料(如邮票、门票等等)学习收集、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运用学生手中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受到故宫建筑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认识到故宫体现了专制时期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历史,较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性问题。
④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⑤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而且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
③学习三位科学家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6、
课前准备
1、教师创设情境:
播放大型纪录片《故宫》片段,展现故宫原貌,感受故宫的壮观和辉煌。设问:故宫又叫什么,什么时期修建的?在这一时期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6课,来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三个探究主题:
⑴.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⑵.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为什么在世界上落伍了?
⑶.我们能从三位杰出科学家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身上学到什么?
3、
教师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方便学生查阅。
4、学生学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对相关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北京城自画图、介绍历史人物等,为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汇报做好准备。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6课,来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直观感受历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分别回答下列问题)一、阅读课文76-78页“科技名著”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找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作者生活的时代、《本草纲目》的价值、内容、地位、传播。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的内容、影响、传播、评价。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地位。二、阅读课文79-81页“明长城和北京城”一目内容,解决如下问题:明朝修长城的目的、东西起止点、组成、用途、材料、地位、作用(影响)。北京城的营建基础、皇帝、时间、迁都、布局特点、紫禁城的建筑特色。阅读课文82-83页“小说和戏剧”一目内容,解决如下问题:明朝三本小说的成书时间、作者、地位(评价)。明朝戏剧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内容,找出相关知识点,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收集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培养归纳知识点的意识。通过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合作探究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为什么在世界上落伍了?3、我们能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思考并完成老师在导学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后指定发言人回答,可以相互补充。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新课
对于故宫、长城这些古代建筑,我们应如何保护?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朝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明朝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展示三位历史人物图片,请各个小组发言人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说说他们的故事及成就;拓展延伸议一议: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教师评价总结: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各抒己见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内容,找出相关知识点,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学习小组展示搜集的资料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学生利用手中查阅的资料议一议、说一说。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课文,收集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培养归纳知识点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概括知识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能力;加强环保意识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加强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课学习的收获。通过【展示多媒体】在提问与回顾中小结本课。布置课后探究活动:(活动与探究)调查家乡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时间、用途、建筑风格及你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工作满意吗?有什么建议?)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学生对学习过程作反思和回顾。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研究写成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既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
?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达到课堂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