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波的衍射和干涉
高二年级
物理
回顾
横波
纵波
波峰
波谷
疏部
密部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递。
波的描述:
时间周期性:周期T,频率f
空间周期性:波长λ
波速
波形图
1.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波的行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两列波在空间相遇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问题
一.波的衍射
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或通过障碍物上的孔、缝而在障碍物的后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声波绕过墙壁
水波绕过芦苇
水波绕过礁石
发波水槽的结构和发波原理
光源
浅水槽
起振器
(振片、振针)
反光镜
屏幕
观察发波水槽中水波的衍射
振片
单个振针
两个振针
振片投影
单个振针投影
两个振针投影
1.观察孔、缝宽度对衍射的影响
规律:
波长λ不变,狭缝宽度d与波长相差不多时,衍射现象更明显。
波长不变,改变挡板缝宽
2.观察波长对衍射的影响
规律:
波长λ与狭缝宽度相差不多时,衍射现象更明显;
挡板缝宽不变,改变波长
波长减小,衍射现象变得不明显;
波长与狭缝宽度相比非常小,水波将沿直线传播。
实验表明:
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声波波长:1.7
cm
~
17
m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为什么?
光波波长:0.4?m
~
0.7
?m
例1.如图所示,挡板M是固定的,挡板N可以上下移动。现在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做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图示的图样,P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为了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N板上移减小孔的大小;
降低波源振动频率增加波长。
思考:
1.为什么用超声波定位而不用普通声波?
B超影像
B超诊断
超声发射、反射
冠状病毒
电子显微镜
冠状病毒电镜照片
2.冠状病毒能用光学显微镜拍摄吗?
波为什么会发生衍射?
惠更斯
惠更斯原理
两列波相遇会发生什么现象?
声波相遇
水波相遇
观察竹帘上两个脉冲相遇发生的现象
null
波传播的独立性:
两列波在某区域相遇后再分开,传播情况与未相遇时相同,互不干扰.
波的叠加性:
在相遇区,任一质点的振动为二波单独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合成.
波的叠加
利用彩虹圈验证波的叠加原理
两列周期性的波相遇时,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会发生什么现象?
两列水波相遇发生的现象
出现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
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分布稳定;
振动加强和减弱区相互间隔。
(1)振动加强:
S1与S2在P点引起的
振动步调相同
(2)振动减弱:
S1与S2在P点引起的
振动步调相反
P
S1
S2
r1
r2
如何解释水波相遇发生的现象?
两个频率和步调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波的叠加
两个频率和步调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波的叠加规律
M
两个频率和步调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波的叠加规律
M
P
强
弱
强
弱
强
弱
弱
两个频率和步调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波的叠加规律
M
P
Q
null
二.波的干涉
干涉: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形成的这种稳定图样叫作干涉图样。
干涉条件:
波源频率相同,
相位差恒定,
振动方向相近,
振幅相差不大,
--相干波源。
两台音响放大同一音频信号:干涉
教室中的灯发出的光:无干涉
当波源S1与S2振动初相位相同时,
P点振动强弱取决于波源距P点的距离差
振动加强:
振动减弱:
振动加强与减弱的条件:
两个频率和步调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波的叠加规律
P
O1
O2
P
Q
O1
O2
O
双曲线
两个频率和步调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波的叠加规律
例1.主动降噪耳机原理---在耳机内设有麦克风,用来收集周围环境中的噪声信号,通过耳机的处理器发出与噪声振幅、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来消灭噪声。
波的干涉应用
麦克风收集噪声
两声波干涉相消
耳机发出与噪声
等幅、反相的声波
例2.干涉式消音器--内燃机、通风机等在排放各种高速气流的过程中都会发出噪声,干涉型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干涉型消声器的结构及气流运行如图所示,产生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通过r1和r2的路程,再在b处相遇,即可达到削弱噪声的目的.若Δr=r2-r1,则等于多少?
r2
r1
例3.假设麦克风与两个音响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声音经过音响放大后再传回麦克风再次放大时可能会产生啸叫。设声波速度为350m/s,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哪些频率的声波容易产生啸叫?
一.衍射
1.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偏离直线继续传播的现象
2.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小结
二.干涉
1.波的叠加:两列波在某区域相遇后再分开,传播情况与未相遇时相同,互不干扰;在相遇区,任一质点的振动位移为两波单独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矢量和。
2.干涉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振幅加大、某些区域振幅减小的现象。
3.干涉相长与相消的条件:波源的频率和相位相同时,
振动加强:
振动减弱:
干涉和衍射都是波的特性,是一切波都具有的现象,干涉与衍射的本质都是波的相干叠加。
思考:
1.5G通讯为何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
2.在图所描述的时刻,
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是凸起最高的位置之一。
(1)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凸起最高的位置在向哪个方向移动?是不是M质点在向那个方向迁移?M质点在哪个方向上运动?
(2)
指出图中哪个位置是凹下最低的位置(只需指出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凹下最低的位置在向哪个方向移动?
(3)
由图中时刻经过T/4时,M
质点的位移有什么特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