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6-22 18: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上口字
3、《儿行千里母担忧》唱段的身段动作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京剧老生行当唱腔的特点。学习、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进一步了解京剧。
二、过程与方法。
1、参与并体验“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通过视频、教师现场分解动作教学,学习该唱段老生的身段动作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跟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2、能边演唱边表演该唱段的老生身段动作。
教学重点:
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表演老生身段动作。
教学难点:
能根据《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段唱腔的需要,唱会板眼速度、尖团字、上口字的发音、老生唱腔的基本韵味。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介绍唱段,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课本预习填空。
1、唱段介绍:《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三家店》,是一出传统老生剧目,各个流派的老生都演此剧目。而且是
打基础的戏。它讲的是杨林因陈咬金聚义瓦岗,怒提秦琼至登州问罪,秦琼起解住在三家店中。思母念友,不胜感慨。这一段《儿行千里母担忧》,讲的是秦琼被发配,在路上想到自己日后,可能生死未卜,思念自己的母亲、故友,所唱的这么一段唱段。
2、学习目标。
3、预习填空:《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个唱段采用
西皮流水
板式,是
1/4
节拍的形式,调号是
F调

伍盛
记谱。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本课内容,从听觉、介绍唱段、让学生预习填空初步了解本节课内容。
2、体验与交流---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1、再次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回答问题。
师:那个同学回答一下问题一(唱段唱腔是?)
生:大嗓腔
师:扮演的什么行当?
生:生行中的老生
师:唱段中有些字音和我们平常说话的发音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上口字”。上口字是指在京剧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古音、方言字?古音。
3、前半段学唱。
(1)找找看。请同学们看课本或者白板,听录音找出前半段的上口字是那些?
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
(2)老师带领学生读标准字。全体完整朗读歌词。
(3)发声练习。
A波浪音:请学生做好,身体直立,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动作。
衣呀
b
螺旋音:衣

设计意图:京剧的演唱与唱歌的发音位置有所不同,所以学唱之前有必要同京剧的调嗓方法练习发声,其实也是从声音上为学习唱腔做好准备。
(4)学唱。老师口传心授教唱,提示学生“上口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并让学生打板演唱。
(5)随录音完整演唱前半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设计意图:京剧的唱腔因字行腔,字正才能腔圆,念准字是基础,而上口字和普通话发音咬字不一样的,在学唱之前一定要把这些字读准,才能学唱,所以让同学们在聆听的时候,提前关注这些字,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
4、
后半段学唱。
(1)找找看。请同学们看课本或者白板,听录音找出后半段的上口字是那些?
(2)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
师生共同唱出段中的“上口音”和尖字;
(3)学唱。老师口传心授教唱,提示学生“上口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并让学生打板演唱。
(4)随录音完整演唱后半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5、完整演唱。
三、身段讲解。学习京剧的身段。
1、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视频片段。
师: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身段。
(1)、站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呈丁字步。
(2)、握拳,不死握,大拇哥放食指中间的关节,拳空,自然下放,挺胸抬头,睁眼睛。
(3)、拱手
(4)、指
2、随着视频播放,全体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边演唱边表演唱段的身段。
四、小结。
京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各流派众多,同学们有兴趣也可以课下听听、看看,多了解国粹精华,传承中国文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关于戏曲的其他内容。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