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
(
订正区域
)3.2.1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一、基础题
1、
下列各项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温度
B、溶质的性质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量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无色透明液体的一定是溶液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3、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
有一瓶硝酸钾溶液,取出底层溶液的一部分,测得密度为a克/毫升,
如果取上层溶液的一部分,测得其密度为b克/毫升,则——(
)
A、a>b
B、aC、a=b
D、a≤b
5、
将少量的氧化钙放入水中形成溶液,其中的溶质是————(
)
A、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碳酸
D、水
二、提高题
1、
填写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名称或化学式
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生理盐水
碘酒
酒精溶液
溶质
溶剂
2、
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液体中制成溶液,其中___________是溶质,
___________是溶剂,该溶液可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写出溶质的化学式:硫酸溶液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
硝酸钾溶液___________,二氧化碳溶于水___________。
三、拓展题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硝酸钾在热水中的溶解性比在冷水中大。
3.2
溶液
(
订正区域
)3.2.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含溶质多的溶液
B、含溶剂多的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不能确定
2、
要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倒出一些溶液
B、增加溶质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3、
向a克某不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b克氯化铵固体,在温度不变的条
件下,所得溶液质量m与a、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m=a+b
B、m≥a+b
C、m<a+b
D、m≤a+b
4、
下面三个烧杯中各倒入100毫升蒸馏水,然后依次加入硝酸钾固体,
并充分搅拌。已知加入的固体质量从①~③依次增多,那么从下图
可以判断烧杯的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
B、①和②
C、②
D、②和③
5、下列溶液一定属于某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是——————(
)
A、该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蔗糖的溶液
B、滴加紫色石蕊,不变色的溶液
C、该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的溶液
D、降温后没有氯化钠固体析出的溶液
6、
现有一常温下的KNO3饱和溶液,要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
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将饱和石灰水转化成不
饱和的石灰水,则可以采取的物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
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能溶解的KNO3,则过滤除去),得
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KNO3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2.1
一、基础题
1、D
2、D
3、D
4、C
5、B
二、提高题
1、溶质
NaOH
AgNO3
NaCl
碘
酒精
溶剂
H2O
H2O
H2O
酒精
H2O
2、白磷;二硫化碳;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3、H2SO4;Ca(OH)2;KNO3;H2CO3
三、拓展题
步骤:分别在等量水中加入硝酸钾直至饱和
现象:热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质量大于冷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质量
结论:硝酸钾在热水中的溶解性比在冷水中大。
3.2.2
一、基础题
1、C
2、B
3、D
4、A
5、C
二、提高题
1、升温、加水;降温、加水
2、③④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溶液
(
订正区域
)3.2.6
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C%
==
一、基础题
1、
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
)
A、浓度
B、密度
C、溶解度
D、溶解性
2、关于100克5%的食盐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克水里溶解有5克氯化钠
B、10克氯化钠溶解于190克水中
C、溶液中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是1:20
D、溶液中氯化钠和溶液的质量比是1:20
3、
从100毫升1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毫升,则这10毫升溶液的浓度
是—————————————————————————(
)
A、10%
B、1%
C、0.1%
D、无法确定
二、提高题
1、
蒸干15克食盐溶液得到1.2克食盐晶体,求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2、
配制250千克16%的食盐溶液,需要水多少千克?食盐多少千克?
3、
在4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克水,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多少?
4、
在20℃时,将13.2克食盐溶入水中得到50克饱和溶液,求该溶液的质量
分数和20℃时食盐的溶解度。
(
订正区域
)5、
60℃时,22克硝酸钾溶解在2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求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6、
已知20℃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固体18克,能否在20℃时配置
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钠溶液。
7、
在80克15%的硝酸钠溶液中,再加入20克5%的硝酸钠溶液,求混合
溶液的质量分数。
三、拓展题
1、
在学习溶液的性质之后,我们知道了溶液的重要性,配制一定浓度溶液
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操作。实验室中现有50
g
20%的食盐溶液、30
g
15%
的食盐溶液及足够多的固体食盐和水,要求配制60
g
10%的食盐溶液。
(1)写出配制上述食盐溶液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配制过程中需要的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上述化学试剂,设计两种配制方案(只需写出方案所需化学试剂的
种类和用量,试剂需要几种填几种,不一定将表格填满):
试剂
用量(单位)
方案一
方案二
(
订正区域
)3.2.7
溶液的浓缩与稀释
计算公式:
1、溶液稀释或浓缩公式:
m稀×C稀%==
m浓×C浓%
2、稀释用水的质量:
m(加水)==
m(稀溶液)-
m(浓溶液)
一、基础题
1、
往100
g
2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
g水,则稀释前后———(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质的质量不变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
把100克10%氯化钾溶液的浓度提高到20%,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蒸发掉50克溶剂
B、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C、再加入10克氯化钾
D、再加入100克这种浓度溶液
二、提高题
1、
把20克12%的食盐水用水稀释成200克溶液,稀释后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为了将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缩到40%,从每千克溶液中要蒸发掉多少水?
3、
实验室要配制360克10%的盐酸,需要36%的浓盐酸多少克,水多少克?
4、
配制10%的盐酸溶液370克,求需要市售的37%的浓盐酸多少毫升?
(浓盐酸的密度1.19g/ml)需要加多少毫升水?
(
订正区域
)5、
如果配制500毫升20%的硫酸溶液,需要98%的硫酸多少克,需要水
多少毫升?(已知20%的硫酸的密度为1.14克/厘米3
)
6、
在20℃时,配制20%的稀硫酸500克,需要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水多少毫升?(98%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84克/厘米3)
7、
要使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20%
问:①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②若改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加入多少克氯化钠?
8、
要配制250g15%的葡萄糖溶液,需25%葡萄糖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毫升?
若配制完后,再加50ml水,则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2.6
一、基础题
1、A
2、D
3、A
二、提高题
1、8%
2、水210千克,食盐40千克
3、12%
4、26.4%,35.9g/100g水;
5、110g/100g水,52.4%
6、26.5%
<
30%,不能
7、13%
三、拓展题
1、(1)计算、称量、溶解
(2)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3)方案一:
食盐
6g
水
54g
方案二:20%食盐溶液
30g
水
30g
3.2.7
一、基础题
1、C
2、A
二、提高题
1、1.2%
2、0.75千克
3、浓盐酸100g,水260g
4、浓盐酸84ml,水270ml
5、116.3g,453.7ml
6、55.5ml,398ml
7、25g,6.25g
8、150g,100ml;12.5%。3.2
溶液
(
订正区域
)3.2.3
溶解度
一、基础题
1、
向等量水中加入食盐、白糖,白糖溶解的质量较多,这说明(
)
A、食盐不易溶于水,白糖易溶于水
B、食盐不能溶于水,白糖能溶于水
C、白糖比食盐更易溶于水
D、白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
2、
向水中加入白糖,至白糖不能再溶解为止,用酒精灯加热至一定温度
发现未溶解的白糖溶解了,而且再加入一些白糖仍能溶解,这一现象
说明了———————————————————————(
)
A、白糖在高温下比低温时更易于溶解
B、白糖在低温下很少溶解
C、白糖在高温下才易于溶解
D、白糖的溶解性不受温度影响
3、
要增大硝酸钾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继续加入水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搅拌
4、
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克/100克水,它表示———(
)
A、20℃时,100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
B、20℃时,100g水中溶解氯酸钾7.4g时,溶液达到饱和
C、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酸钾7.4g
D、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5、
将一7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则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解度
6、
下列操作都能减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是—————(
)
(
S
(
g/
100g
水)
0
t
1
t
2
t
(
℃)
N
M
a
)
A、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D、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7、
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
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
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
订正区域
)8、
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
结晶水)——————————————————————(
)
A、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
B、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C、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D、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二、提高题
1、
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
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
__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
碳的饱和溶液。
2、
在做“食盐与蔗糖的溶解度比较”的实验中,同学们记录了如下现象:
(1)在相同的情况下,食盐比蔗糖溶解的快;
(2)在相同的温度、相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蔗糖比食盐溶解的更多;
(3)食盐与蔗糖在热水中溶解速度加快,而且蔗糖溶解的量明显增大。
根据以上记录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有(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一下:在相同的情况下,食盐比蔗糖溶解的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了探究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某研究小组开展
了以下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
(
水的质量(
g
)
10
50
100
KNO
3
的质量(
g
)
3.2
15.8
31.6
)实验一:KNO3在20℃水中达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结论:当
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多,溶解KNO3的质量越多。
(
温度(
℃
)
20
40
60
KNO
3
的质量(
g
)
6.3
12.8
22.0
)实验二:KNO3在20g水中达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结论:当水的质量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如果是气体物质,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其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3.2
溶液
(
订正区域
)3.2.4
溶解度计算
一、基础题
1、
根据溶解度定义来选择以下各题的正确答案,并简单说明理由。
(1)t1℃时,20g水最多能溶解15gX;t2℃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7.5gY,
则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理由:
。
A、X>Y
B、X=Y
C、XD、无法比较
(2)t℃时,50g水溶解15gA达到饱和,50g酒精最多能溶解25gB,则t℃
时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理由:
。
A、A>B
B、A=B
C、AD、无法比较
(3)t℃时,向盛有80g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晶体20g,充分溶解成硝酸钾
溶液,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理由:
。
A、25g/100g水
B、28g/100g水
C、32g/100g水
D、均不正确
(4)20℃时,将5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与250g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蒸发10g
水,再冷却到20℃,则二者析出晶体质量的关系是(
),
理由:
。
A、一样多
B、前者多
C、后者多
D、无法比较
2、
已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物质在
30℃时的溶解度为30克/100克水,B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30g/100g水,则25℃时,A和B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A、A大于B
B、A小于B
C、A等于B
D、无法判断
3、
已知A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30克/100克水,B物质在20℃时的
溶解度为30g/100g水,则25℃时,A和B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A、A大于B
B、A小于B
C、A等于B
D、无法判断
4、
将50℃时两份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各100克,一份先蒸发掉20克水后再
降温至30℃,
另一份先降温至30℃再恒温蒸发20克水,最终析出的
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
)
A、前者多
B、后者多
C、一样多
D、无法判断
(
订正区域
)二、提高题
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对A物质来说,Q点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
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3)在20℃时,完全溶解2.5克C至少需
水____________克。
(4)30℃时将20克B物质投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形成
的溶液是_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判断在下列情况下能否计算物质的溶解度(不能计算的请写明理由)
(1)将60℃200克硝酸钾溶液蒸发掉50克水后,仍恢复到60℃,析出
晶体10克。
(2)将20℃硝酸钾溶液350克,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2.2克
(3)将20℃硝酸钾溶液350克,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2.2克;
继续恒温蒸发25克水,又析出晶体7.9克。
(4)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恒温蒸发10克
水后,析出1克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15克水,析出2克晶体
(5)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恒温蒸发10克
水后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另一份添加11克硝酸钾晶体后,也恰好形
成饱和溶液。
3、
已知硝酸钠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80
88
96
104
114
124
148
现有一由66克硝酸钠固体和75克水组成的60℃时的不饱和溶液,
若要使该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取的方法有哪些?
3.2
溶液
(
订正区域
)3.2.5
晶体与结晶
1、
下列不属于结晶水合物的是———————————————(
)
A、石碱
B、明矾
C、胆矾
D、硝酸钾晶体
2、
发生结晶现象的溶液——————————————————(
)
A、一定是浓溶液
B、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
C、一定是稀溶液
D、一定是饱和溶液
3、
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4、
右图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请回答:
(1)在t1℃时,SA
SB;在t2℃时,SA
SB
(以上两空均填写“>”、“<”或“=”)。
(2)从B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应采用的方法是
。
I.冷却结晶
II.蒸发溶剂
III.过滤
(3)t3℃时,要完全溶解40gA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g。
5、
下表是KNO3、NaCI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30℃时,KNO3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4)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
I、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的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Ⅲ、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将KNO3、NaCI完全分离
Ⅳ、析出晶体中只含KNO3
(5)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
KNO3、18g
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
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而NaCl不析出,则温度的范围是
(假设KNO3、NaCl溶解时互不影响)。
3.2.3
基础题
1、C
2、A
3、B
4、B
5、B
6、D
7、C
8、B
二、提高题
1、瓶内压强变小;小;是。
2、蔗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温度升高,溶解速度增大。
食盐颗粒小。
3、温度;
温度越高,溶解KNO3的质量越多。
压强。
3.2.4
一、基础题
1、(1)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
(2)D,A、B不是溶解在同种溶剂中
(3)D,未说明溶液达到饱和
(4)A,温度相同,溶质、溶剂种类相同,溶质的溶解度相同
2、B
3、D
4、C
二、提高题
1、(1)
30℃时,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
20g。(2)
A>B>C
(3)
50
(4)
饱和
2、(1)不能,原200g
KNO3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2)不能,同上
(3)
31.6g/100g水
(4)
20g/100g水
(5)
110g/100g水
3、法一:
,x=88
g
降温到20℃及以下;
法二:
,y=93
g,
60℃下加入27g
NaNO3固体溶解;
法三:
,z=53.2g,75-53.2=21.8
g
60℃下恒温蒸发21.8g水。
3.2.5
一、基础题
1、D
2、D
3、D
二、提高题
1、(1)
<;=
(2)II
(3)
50
2、(1)
NaCl
(2)
45.8
(3)
冷却结晶
(4)I
(5)
20℃<
T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