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下:6.7 总复习:统计初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五下:6.7 总复习:统计初步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22 15:2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计初步
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106-109
教学目标:
1.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呈现、分析的过程,理解各个过程的具体含义,发展统计观念。
2.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统计结果,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从统计角度思考,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统计结果,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合理进行数据分析,选择合适数据呈现方式,并作出简单判断。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才看清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戴上了眼镜,陆老师也看到你们班级里很多孩子戴上了眼镜,我们就来做一个小调查。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探究
(一)数据收集。
1、统计小组学生近视情况(4人小组)
组员 1 2 3 4
度数



(二)数据整理。
1、讨论:这些数据可以分成哪几类?
2、根据实际需要将数据分类。
3、全班汇总,整理成统计表。
解放路小学五年级某班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近视度(度)




人数(人)




(三)数据呈现。
1、讨论:采用哪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更合理?为什么?
2、电脑生成统计图。
(四)数据分析。
请你根据以上统计图,说说我们班同学近视情况的看法如何。
【这一环节层层递进,通过小组合作、全班合作、师生合作,通过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发现、经历和体会统计的全过程,从而形成表象。】
刚刚我们统计的只是班级里学生的近视情况,那我们如果想要统计上海市某小学近几年来学生近视情况统计用什么统计图呢?
出示统计图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人数 121 190 245 271
1、为什么你要用折线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谈谈你的感受
三、小结归纳
1、师:通过刚刚的统计活动,回忆一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板书
3、揭示课题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复述统计的全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练习巩固
1、连一连
2、甲乙两队罚点球谁获胜?为什么?
3、小胖每年称一次体重,从入学起到现在成长手册上已经记录了五年的体重增长情况。观察统计图完成练习。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机动
七、板书设计
统计初步

【教学说明】
《统计初步》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集中回顾和整理了统计和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可能性等。学生通过学习,要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了解随机现象,进而逐步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在前面第五单元刚刚系统地学习了可能性的内容,所以在本节课中不再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
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按顺序进行知识与方法的复习与整理,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将放置本节课的第二课时进行。
本节课较好地作到了以下几点:
1、 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情境。
利用社会实践这一情景导入新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
身边发生的、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本节课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参与讨论,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3、 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本节课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呈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这部分内容比较繁琐,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许多不足,恳请各位教师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