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下:4.3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案(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一下:4.3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案(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22 17:12:44

文档简介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P:31-32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够提出自己的算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逐步发展算法思维;
3、会简单地应用金额(元)的计算,进行交流和比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实践和操作,加深知识的巩固。
教学关键: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逐步发展算法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位值板,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谈有关体育运动的知识,说说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逛逛体育用品商店,认识它们吗?想买什么呢?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好老师。从学生颇感兴趣的体育知识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实践探索
1、师:妈妈给小丁丁100元钱,他挑选了两件喜欢的体育用品:
滑板和足球。请小朋友帮他算算,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元钱?你们是怎样算的?有几种算法?可以先在位值板上圈一圈,再小组交流。
怎样计算:
37+12=?(元)(板书算式)
2、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还有其它的算法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各种想法在黑板上演示,操作多媒体。)
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计算方法:
算法1:30+10=40,7+2=9,40+9=49。
算法2:37+10=47,47+2=49。
算法3:30+12=42,42+7=49。
算法4:37+2=39,39+10=49。
算法5:7+12=19,19+30=49。
3、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们发现了吗?其实这些算法都是把加数分拆为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计算来进行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算法进行分分类吗?
教师归类小结:第一类是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第二类是拆第二个加数,用第一个加数先加个位,再加十位,或者用第一个加数先加十位,再加个位;第三类是拆第一个加数,用第二个加数去分别加。
观察并描述小丁丁、小巧、小亚的算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新本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出示课题。)
4、师:小朋友,老师用100元钱买了喜欢的体育用品:旅行包和运动鞋,请你帮我算一算,我应该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请学生互相讨论,说一说算式,讲一讲算理。)
5、实践运用:请学生任意挑选两件喜欢的体育用品,并说说算式,讲讲算理。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P32练习2:他们各买的是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要多少元钱。
42+37
21+22
22+41
37+21
2、口算比赛:32+17,15+41,30+39,33+22,62+14。
3、游戏:冠军之战(完成配套练习册P21习题,及时反馈核对)。
四、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37+12=49(元)
①30+10=40
②37+10=47
 
③30+12=42
④37+2=39
⑤7+12=19
7+2=9
 47+2=49
 
42+7=49
 
39+10=49
19+30=49
40+9=49
教后感:两位数加法应用
教学内容:一下
p36
两位数加两位数(四)
教学目标:
1、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体验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进行两位数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能找到相关的信息,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册p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每到节日,超市就会有大促销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瞧,小胖和妈妈又在看玩具呢。让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一些数学小问题,好吗?
出示课题:
应用
(说明: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玩具着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主题图:今天的玩具价格怎样?(比原价便宜)
师:对,超市正在节日大促销呢。
小胖想买绿色的自行车和足球一共要多少元钱?
问:你想知道什么信息?(自行车的价钱和足球的价钱)
板书:自行车54元
足球15元
要求的是什么问题?(一共的价钱或称总价)
算式怎么列?板书出示:54+15=69(元)
答:一共要69元。
2、试一试:买一辆公交车和一艘轮船一共要多少元钱?
问;要知道什么?怎么算?
学生在本子上做一做,师巡视。
练后反馈纠错。
在计算时要注意点什么?(满十进一别忘记)
出示:钱盒里原来有65元,又放入17元,钱盒里现在有多少元钱?
师:题中告诉哪些信息(即条件)?板书:条件
要我们算什么(即问题)?板书:问题
怎样算?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反馈纠错。
买一架直升飞机和一只小熊一共要多少钱?
问:你会列算式吗?独立完成及时反馈。
小结:看上面的4道题,列的都是什么算式,为什么?(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板书:求总数
应用题书写不要忘记单位名称和答句。
板书:单位
答句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借助于计算机媒体平台,调节课堂气氛,学生学得主动。)
三、合作学习
任意选两种玩具,算一算需要多少元钱?
四人小组合作,有小小组长提出要求:两人分别说出条件1、条件2、第三人提出问题,第四个人列式解答。当一人说时,其余三人当小老师,听他说对了没有。
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好。师巡视指导。
多媒体演示反馈情况。
(说明:创设轻松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学习,玩具店的情境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始至终充满兴趣,乐于尝试。改变单一的习题练习形式,小组形式给能力弱的学生提供帮助。)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要想学好数学,不但要做到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问题,还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打开练习册p25投影出示:新华书店新到一批新书,价格如下(有五种图书的价格)
小胖、小丁丁、小亚和小巧各买了自己喜爱的两本书。
问题①
看算式说一说,他们各自买的什么书?算一算,他们各用了多少钱?
谁用的钱多,他(她)用了多少元钱?在多的(
)里打“√”。
谁用的钱少,他(她)用了多少元钱?在少的(
)里打“○”。
如果请你从上面的书中选两本书,你想买哪两本书?需要多少元钱?
我会选____和____
算一算:
(说明: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
附板书:


应用题
:条件1
条件2
问题



+
求总数(单位、答句)
教后感: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P33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够提出自己的算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逐步发展算法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初步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4、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学关键:重视探索过程,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逐步发展算法思维。
教学准备: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1)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要求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2)核对答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
师: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探究新授:
1、师:小胖努力学习,取得了进步,今天妈妈特地带他来玩具店买玩具,他买什么呢?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师:小胖的妈妈一共带了60元钱,你们估算一下,够花吗?(学生答,教师不做评价)
师:小胖买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一共花多少钱的算式是什么?
生:38+25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出示课题)
2、
①学生独立使用位值板摆小圆片或同桌合作摆。
②全班交流、自愿板演并说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计算方法:
算法1:30+20=50,8+5=13,50+13=63;
算法2:38+2=40,40+23=63;
算法3:38+20=58,58+5=63;
算法4:30+25=55,55+8=63;
算法5:
25+5=30,30+33=63
……
……)
3、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们发现了吗?其实这些算法都是把加数分拆为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计算来进行的。我们来看看小丁丁、小亚、小巧他们是怎么算的。(位值表上演示)
小丁丁:
38
+
25
=
30
+
20
=
50
8
+
5
=
13
50
+
13
=
63

亚:
38
+
25
=
38
+
20
=
58
58
+
5
=
63

巧:
38
+
25
=
38
+
2
=40
40
+
23
=63
师:他们用了三种方法,答案都是63元,显然60元钱是不够买这两样玩具的。
师:小丁丁十加十,个加个,然后十加个,一共三步,谁来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小亚和小巧的做法。
生:小亚是先加十,后加个;小巧是先凑成整十数,再加剩下的数。
师: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
4、师:小胖决定要买小熊和船模,怎样列式?要多少元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一起算一算,看谁既快又准!你都有几种方法?(汇报答案)
三、巩固加深:
1、师:小朋友都来玩具店买玩具,我们看看他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小丁丁:我想买滑板和飞机,一共要付多少元?

巧:我只花55元就可以买到两样玩具,我买的是什么玩具?

亚:我买了两样玩具,一共付了75元,我买了哪两样玩具?
2、师:你会买什么玩具呢?算一算,你自己选择的玩具需要付多少元?
四、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小丁丁:
38
+
25
=
小亚:38
+
25
=
小巧:
38
+
25
=
30
+
20
=
50
38
+
20
=
58
38
+
2
=40
8
+
5
=
13
58
+
5
=
63
40
+
23
=63
50
+
13
=
63
十加十,个加个
先加十,再加个
先凑成整十数,再加剩下的数
教后感:两位数加两位数(三)
教学内容:P34、35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正确计算。
2、正确书写竖式计算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关键:掌握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让学生自己画位值表,并在位值表上画出所要求的数:5、10、13,用小圆点表示。
请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算式,分两次在位值表上表示:5+8=
请学生对照两种不同摆法,说说哪种看起来更直观,为什么?
小结:在位值表上,一般个位上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
4、请学生继续放6+10=
15+7=
二、算法探究
1、出示38+25=
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方法来计算?
生1:
38+25=□
生2:
38+25=□
生3:
38+25=□
30+20=50
38+2
=40
38+20=58
8+5
=13
40+23=63
58+5
=63
50+13=63
2、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各种算法,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另一种计算方法。
3、演示:媒体演示位值板上38+25的计算过程。(书上的演示)
4、师:仔细看,刚刚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个位上的10个蓝色圆片进入十位上后变成1个红色圆片。
5、揭示课题
师: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竖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竖式计算。
6、在黑板上展示竖式计算过程
①师:说一说,你认为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生1: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生2: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
生3:个位上的数相加超过10,就在十位上标上1;……
②师:我们可以归纳为简单的3句话:“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三、竖式计算练习
1、师:小朋友,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完成欢欢出的题目。(P35习题4)
①题1集体完成,题2、3、4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讲评
②由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用笔算来做一做,提供的方格纸起到数位对齐的作用。
2、用竖式计算
2
5
4
9
6
7
7
2
3
8
+
3
6
+
2
3
+
2
4
+
1
8
+
4
4
师:其中72+18=?个位2加8等于10,10怎么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
师:个位不写0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
占位。
3、找错




1、忘记进位
不应该进位的乱进位
进位的数将十位上原有的结果挤到百位上
个位上计算结果为10,进位后漏写零致使结果变成一位数。
4、用竖式计算
23+68
59+12
38+47
43+9
58+36
34+48
65+19
7+59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