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二)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二)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3 15: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二)
文综历史试题
24.有学者论及《诗经》中的“风”和“雅”时认为,“风”是一国之音,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雅”是“四方之风”,为天下正音。这反映了
A.分裂动荡的社会现实
B.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C.多元一体的政治特点
D.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形成
25.汉初存在多种社会势力,包括六国宗室和贵族后裔、私人豪富、强宗豪右、封君、军功地主等。这些社会势力形成各自的社会秩序,与国家对立甚至冲突。这种状况
A.形成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体制
B.使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C.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威胁政权稳固
D.影响了董仲舒的学术方向
26.皇帝派遣亲信宦官实施监察是唐代监察地方行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委派宦官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饬吏治、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这一做法
A.是三省制废弛的结果
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C.使宦官掌握了监察权
D.保证了国家政治清明
27.王守仁说:学者不是不可以治生(通过经商等方式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但要平衡好治学与治生的关系,能做好这一点,即使终日做买卖,也不会妨碍其成为圣贤。据此判断,王守仁的态度是
A.治生应为治学服务且不妨碍治学
B.格物致知有其合理的成分
C.学者可以经商但不应谋求过多利润
D.经商是学者治学的重要手段
28.五口通商后,列强在中国设洋行收购生丝。洋行按先给生丝定级,再按级定价的方式收购。当时,在国外市场出现中国的低级丝质量反优于其他地方高级丝的现象。这反映出
A.中国缫丝业执行更严格的标准
B.中国生丝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C.中国的生丝遭到列强低价掠夺
D.通商促进中国缫丝技术提升
29.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约占当时上海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一状况说明上海
A.利于孕育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力量
B.已经完成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化
C.是中国西方色彩最为浓厚的城市
D.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0.1933年五六月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A.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表明中共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生活
C.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
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31.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与各国分工合作。但是,新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决定,1962年,进一步提出“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的目标。这些决定表明
A.中国已放弃斯大林模式
B.中国已具备较雄厚的工业基础
C.中国要重点发展轻工业
D.工业化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32.古罗马时期,皇帝的敕令、元老院的法令、执政官的律令等,都可以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到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时期,皇帝敕令逐渐成为法律的主要来源。这一变化反映出
A.罗马开始由共和制变为帝制
B.集权统治日益加强
C.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日益缩小
D.努力维护帝国统一
33.15世纪晚期,印刷术传入英格兰。英语印刷品的生产和广泛传播使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而且印刷书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使得书写英语迅速固定化,并催生了阅读群体的出现。这一状况
A.使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
B.是宗教改革广泛发展的结果
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D.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34.1913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储备委员会。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下,把全国划分为12个储备区,成立了12个联邦储备银行,各区所有的国民银行都必须加入储备系统,成为新系统的成员银行。这种组织形式
A.强化了对金融市场的统一监管
B.借鉴了计划经济的经验
C.标志美国推动银行业的国有化
D.克服了生产社会化的挑战
35.新样态史料指以数字文本、音频和视频形式呈现于专业网站、网络数据库中的史料。数据库或专业网站制作者的分类原则和问题意识,使原来以实物遗存或纸质文献形式零散存在的历史证据或史料整合起来,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系统性。由此可知,
A.历史学家的研究能动性将受到限制
B.历史学研究的专业技能将拓展
C.技术进步将削弱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D.历史学研究与大众的距离拉大
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英宗正统年间,明廷规定,对捐粮达到一定数额“佐官赈济”的人实行“旌异优免”政策,即旌为“义民”并免其三年至五年杂役。于是,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纳粮助赈的热潮。从正统十四年十月至景泰元年(1450)七月,明廷又规定,凡军民人等有能捐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或者从通州、临清等地官仓运米至京师仓或居庸关、隆庆卫等边仓者,可以获得各种荣誉。荣誉的等级,由正统年间的“旌异优免”上升为“冠带荣身”,即授予一定品级的“冠带”,使其享受朝廷的“功名”。此外,死刑以下罪犯通过纳粮或运米,可以减轻或免除刑罚;候选的低品级官员和吏员纳粮或运米,可以得到升迁并且给予一定品级的冠带。
——摘编自方志远《“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新的有效的社会动员手段与方式,那就是通过报刊以制造舆论。据不完全统计,仅各种期刊,从1900年到1918年就有七、八百种之多。上海是当时传播媒介的中心,上海出版报刊的种类、数量最多。就是绝大多数出版于日本的海外报刊,也要以上海作为向内地扩散的枢纽。此外,上海出版的一些报刊还在国内其他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或代理点,国内其他城市出版的若干报,也在上海设有办事处或代理点。这些机构的建立与运作,便在中国(主要是南方)为数不少的城镇,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信息传播网络。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
(1)材料一反映出明政府对哪些问题进行了社会动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种动员措施。(13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动员方式与材料一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采用这种动员方式的原因。(12分)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公元前5世纪,米利都(古希腊城邦)
图2:
公元2世纪,欧洲普遍使用的托勒密世界地图
图3:15世纪晚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图4:欧洲1570年出版的世界地图
根据上面地图中的一幅或多幅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清代在官学制度上照袭前朝,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国子监在设施、制度与管理上较为完备,府州县学在各地的分布更为广泛,布局亦更为合理。清代官学集尊孔、科举、礼仪、养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新旧递嬗之际,作为清代官学核心的国子监也不得不改办新式教育,先是在原有知识框架内增设算学,终至完全按照新式学堂规制来办学,在南学开办新式学堂,由完全讲求中国传统之学的中央官学转而努力成为新式教育中的正式一员,但在新教育中已不具有其在传统教育中的尊崇地位。科举制度废除后,国子监并归学部,除原有礼仪职能仍予保留外,教育职能则完全归于新式学校。
——霍红伟《清代官学在近代教育转型中的改制与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国子监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原因。(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是西线基层部队自办的出版物,其内容、立场和视角与官方出版物多有不同,英军、法军、美军和德军都有出版。堑壕期刊由陆军的步兵、炮兵、工兵等部队自办,部队杂志则由医院或医疗船、战俘营以及救世军、“士兵妻子与母亲联盟”等民间组织自办。二者主要刊登诗歌、绘画、短篇小说、笑话、戏剧和文章,绝大多数作者使用匿名或者化名,此外还有一些商品的广告。这些内容直接来自于或服务于前线官兵,收藏了官方档案所忽略的战地生活与战斗的信息。
——贾珺《一战西线老兵记忆的两种研究路径:从新军事史到军事环境史》
(1)根据材料,概括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的作用。(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21年,李达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一大”后,他创建和主持了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1923年,李达因与陈独秀的矛盾,脱离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由毛泽东等人作历史证明人、刘少奇做介绍人,党中央批准李达重新入党。
在离开党的组织的期间,李达的信念从未动摇过。1927年初,他应邀为毛泽东在武昌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1948年,受地下党的委托,成功促成了程潜起义,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李达在全国各地大学任教时,经常向地下党介绍进步学生入党。
20世纪50年代,李达反复阐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强调社会主义阶段必须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原则。李达为坚持真理奋斗到了最后一息。
——据汪信砚《“理论界的鲁迅”李达》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达在新中国成立前对中国革命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李达观点形成的背景?(9分)
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二)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B
A
C
A
D
D
B
D
A
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41.(25分)
(1)问题:自然灾害;兵祸;边境军粮供应困难。(6分,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评价:调动了社会资源、积极性解决问题,提高了动员的效果。提高了社会的凝聚力。有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容易产生新的社会不公。(7分)
(2)不同:主体不同:明朝是政府,辛亥革命中是革命党;方式不同:明政府用政府文告的方式,革命党用报刊宣传;目的不同:明政府巩固统治,革命党推翻清政府。(6分,每点2分)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报刊传媒事业有了较大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网络的形成;主要在城市中对市民进行宣传,市民的文化水平较高;宣传者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时人新闻意识增强,乐于通过报刊获取信息;民族危机促使人们救亡意识觉醒。(6分,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42.(12分)
示例一:
图一: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观念中的世界就是地中海世界。
该图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环绕地中海的欧洲、北非和小亚细亚,这是当时希腊人所了解的世界。凭当时的航海技术,希腊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活动,地理知识也受到限制,所以古希腊人的世界地图只有地中海沿岸,不可能出现未知地区。
在与小亚细亚和北非的交往中,古希腊人吸收当地的文明成果丰富自己的文明,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示例二:
图二和图四:两幅图反映出人类(欧洲)对人类的主要活动区逐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图二反映出公元二世纪,欧洲人对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较广阔的的地区有了较多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技术进步、丝绸之路的开通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当时欧洲人还不知道非洲的南端、美洲等地区。
图四是1570年的世界地图,已经有了美洲,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人类主要活动区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地理知识进一步丰富,世界地图变得更加精确。
随生产力的进步,人类活动能力不断提升,地理知识不断增加,世界地图日益准确。
示例三:
四幅地图。世界地图反映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四幅世界地图依次反映了古希腊时期、公元2世纪、15世纪晚期和16世纪晚期,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古希腊时期,航海技术水平较低,古希腊人的“世界”主要是地中海沿岸。公元2世纪,技术进步,使欧洲人对欧洲之外的北非、西亚、南亚也有了更多了解,世界范围扩大。15世纪晚期,欧洲人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1570年,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人对没有也有了了解。可见,随时代的发展,欧洲人“世界”观念的内容不断扩充,这也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提升、活动能力日益增强的结果,反映了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
45.(15分)
(1)变化:教学内容从儒家经典变为近代科学;地位从中央官学变为新式教育中的一员;科举制废除后,国子监仅保留礼仪职能,不再有教育职能。(6分)
(2)民族危机严重;传统教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西学东渐;进步人士和政府的推得动。(9分)
46.(15分)
(1)创办者多;内容以娱乐为主;立场与官方出版物多有不同;作者多匿名或化名。(6分)
(2)缓解士兵因战争造成的精神压力;弥补或纠正官方出版物的宣传;使人们可以交流关于战争的信息;为后人研究一战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9分)
47.(15分)
(1)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为湖南和平解放做贡献;介绍进步学生入党,壮大党的力量。(6分)
(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日趋深入;李达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9分)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