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选择题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选择题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3 16:0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三)
文综历史试题
24.孔子曾与弟子宰予讨论“三年之丧”的问题。宰予认为为父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一年,因为“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问他如此是否心安,回答说:“安。”孔子说:“如果安心,你便去做吧。”但孔子认为宰予不仁。这表明
A.孔子教育学生未做到表里如一
B.孔子奉行因材施教的原则
C.礼在当时已丧失了社会约束力
D.孔子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
25.下表是对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领袖的描述,这说明当时
少数民族领袖
匈奴族刘聪
通读经史,综览诸子百家之言。对草书、隶书及写文章都十分擅长。
羯族石勒
爱好文学,在行军时,也经常让儒生读史书给他听
鲜卑族慕容宝
崇尚儒学,擅长议论和写文章
A.少数民族领袖的文化素养高
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趋势明显
C.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D.儒学成为增进各民族联系的纽带
26.《宋史·吐蕃传》记载,当时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诸国商人多绕道鄯州(今青海乐都)贸易,
西域诸国与宋朝通使亦取道于此。这反映出当时
A.战乱促进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B.政权并立局面并未阻隔中外贸易
C.青藏地区的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D.宋朝政权积极维持与西域的联系
27.
表1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表1是16—
17世纪中外金与银价格比较表,这一现象
A.加速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为欧洲资本积累提供了商机
C.表明欧洲经济落后于中国的状况
D.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8.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
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
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
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
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
29.有学者分析近代中国话语流变,列出一个图示(如下图),认为近代中国是在1900前后出现了与“国家”相关的“国民”概念,同一时间还出现了与“国民”相关的“民”、“新民”等一些概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臣民”时代的知识分子完全站在君主的角度发声
B.“国民”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C.“国民”等新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
D.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从“臣民”到“国民”的话语流变
30.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A.都受到外交环境变化的影响
B.都伴随着教育中心的转移
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
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31.1952年,全国卫生会议确定“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
A.导致医疗卫生领域出现“左”倾
B.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确立了医疗卫生的统一管理制度
D.适应了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国情
32.希腊人认为,他的公民资格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分享什么,这很像是处于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地位。……问题不在于为一个人挣得他的权利,而是保证他处于他有资格所处的地位。这表明古希腊人
A.强调公民应无私奉献
B.聚焦个体与城邦的关系
C.重视民主政治的繁荣
D.肯定公民群体利益至上
33.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论》,同年,北美英属殖民地为反抗英国的压迫发表了《独立宣言》。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确立????
B.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实践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D.启蒙思想对欧美的深远影响
34.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主管文化外交的国际文化关系局,来推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文化交流。美国心里战略委员会还主持一个“学说宣传项目”来与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对抗和攻击。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
A.宣传美国价值,实现和平演变
B.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多元文化
C.拉拢苏联等国,应对日本挑战
D.帮助苏联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35.从1948年到1994年全世界先后出现过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影响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大量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二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下降
??????
?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直接后果???????
D.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发展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探险队掀起对我国西北考察的热潮。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06-1908年考察了甘肃长城,尤其是敦煌长城,其重点考察了敦煌境内两汉烽火台及其周边遗址、环境,指出汉武帝修筑长城改变了秦始皇时长城防御游牧民族的功能,成为汉朝大规模进攻西域的工具,是汉族、游牧民族之间的界限。通过将两汉修筑长城得以保障政权,而罗马帝国则被西进的匈奴灭亡两相对比,可以看出长城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此外,斯坦因还发现长城周边有大量中国丝绸、中亚古物,以及周边宗教设施深染中亚风格的特征。
清末民初,随着众多西方探险家来到中国,考察西北边疆与长城,国人开始受其触动。1918年,孙中山高度赞扬了长城。“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天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20世纪30年代,伴随日本逐步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军民抗战情绪日益高昂,长城的形象已基本完全转向正面。钱穆《国史大纲》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毁内地长城,筑北边长城,皆为完成大一统的新局面所应有之努力,于中国大一统之形成,良有大功也,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也广泛流行。
——摘编自赵现海《二十世纪前期长城研究范式变迁与时代思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斯坦因与孙中山对长城所起的历史作用的看法,并分析清末西欧掀起对我国西北考察热潮的原因。(14分)
(2)依据材料概括近代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11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2分)
材料
制度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来减少环境的不稳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们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使得每个对环境反应所建立的主观模型也不太一样,从而导致人们选择上的差异和制度规则的差异。
在分析人类知识的演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大部分不能归功于突发性的重大创新,而应归功于适应性变革,即通过“试错”,通过对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条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调整和改良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某一观点或整体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照抄材料观点,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和工商业、服务业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集中流动,突破了原有的官府户籍控制和管理体系。为此,唐政府提出“乡村户”和“坊郭户”,施行城乡户籍分治。针对因京畿集中政府各级机构,造成京畿地区的民户杂役繁多、不堪重负的窘境。政府主动适当开放一些杂任杂匠岗位,由“无籍及浮籍人充任”。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在各地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后面临的两大困境——户籍管理和财政税收问题,也给如何解决城市外来浮寄人口提供了基本思路。
——摘编自宁欣《唐朝如何管理城市流动人口》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影响。(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至于苏日声明互不侵犯满洲与外蒙,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所谓满洲国者,早为日本用为扰乱苏联与外蒙边疆的工具,张高峰、诺蒙坎两次战争,便是明证,苏联既与日本订立和平中立条约,就不能不把这一问题同时加以解决。在苏联,根据其和平中立政策,无论与日本订约与否,都是不准备侵入东四省的,而日本却屡图侵犯外蒙,而外蒙是与苏联订了互助条约的,现在苏日声明,却保证了外蒙不受侵犯,这不但对外蒙有利,即对全中国争取解放也是有利的。说到东四省的收复,原是我们自己的事,绝不能象有些投机家,总是希望苏联同日本打起来,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及见苏联声明不打满洲,他就认为苏联不对,这种人至少也是毫无志气的家伙。我们必须收复全国一切失地,必须打到鸭绿江边,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这是中国全民族的神圣事业,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必是赞助我们这种事业的。
——摘自《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的意义。(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叶桂,字天士,江苏吴县人。叶桂出身医学世家,祖父、父亲“皆精医”。叶桂年十四丧父,“从学於父之门人,闻言即解,见出师上,遂有闻於时。”给人问诊“如见五藏”,他治方不出成见,曾说“病有见证,有变证,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叶氏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治学讲求宏搜博览,学究天人,精细严谨,使医术与学术相得益彰,故虽享有盛名,但却手不释卷,广采众长。其为人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以患难相告者,倾囊助之,无所顾忌,其勤学和为人的修养是很高的。叶桂留下的著作不多,有些古医书的注本,还有一些是门人集医案为临证指南。其中,《温热论》是叶氏口传心授经验心得,为临床经验的结晶,是温病学说中一部非常重要珍贵的文献。叶桂还培养了不少济世救人的名医,他的学说在身后二百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形成了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叶派”,在近代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桂对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叶桂身上体现的医者的职业精神。(7分)
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三)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B
B
C
D
A
D
B
C
A
B
24.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到,孔子和宰我的“三年之丧”讨论,宰我认为“守丧三年”,会荒废学习,孔子用“心安”反问,并认为“宰我不仁”。可以看出孔子对孝道礼制的重视,因此D是正确的。孔子尊重宰我个人选择,并不是表里不一,所以A错;从材料中无法得出B、C的认识。
25.答案C解析: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几位少数民族领袖都有汉化的特点。比如:用汉姓、说汉语,且三人都尊崇儒学,学习汉文化。所以C是对的。材料无法看出少数民族领袖整体文化素养,所以A不对;B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提及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所以D不对。
26.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西夏政权的阻碍传统丝绸之路情况下,鄯州成为青藏高原丝绸之路东西交通和通往南亚、西南亚的枢纽,表明这一时期虽然是政权并立时期,但丝路贸易仍然进行,故选B。鄯州情况不能代表整个边疆地区,具有片面性,故A选项错误;C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青藏地区政局是否稳定,故C排除;材料主要体现高昌商人与西域诸国与宋通商情况,无法说明宋朝的态度,故D排除。
27.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西班牙相比,白银价格贵,黄金价格相对便宜的情况。这种贵重金属之间的汇率失衡的情况,使欧洲商人借这种失衡,在中国用白银套购黄金,获取利润。因此选B。A和D都不符合史实。材料中的金银比价失衡并不能表明欧洲经济落后于中国。所以C不对。
28.答案C解析:张继煦指出,张之洞在任地方官(湖广总督)时期,贯彻自己的开利源的思想,进行实业建设,促进近代工业的发展。故选C。选项A不符合史实,洋务运动中第一个军事企业是曾国藩兴办的安庆内军械所。B不符合史实,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战后,武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加上洋务运动的影响,就已经走上工业化之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政府的做法。故D错。
29.答案D解析:在“臣民”时代,一方面封建知识分子往往是君主的传声筒,但另一方面,受传统儒学“民本”思想等的影响,一些具有平民情怀的知识分子,会关注到社会底层民众,倡导“以民为本”。所以A是错的。B与材料指向不同。事实上,在19世纪中期就有了“国民”一词就在中国出现,但当时更多涉及外国人。“国民”等新概念出现,是维新派、革命派等宣传的结果。对于中国变革之路有多种设计和思考,并不都是革命方式,所以C错。“国民”等一系列概念的出现,具有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是进步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的探索。因此选D。
30.答案A解析:两次工业向西迁移,30年代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的背景下进行的,60年代是中央政府为了应对苏联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恶化及美国在东南沿海的攻势而实行的三线建设。都受到外交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选择A。B在60年代没有体现;C不符合30年代;60年代的由政府主导,但30年代的迁移并不完全受政府主导。
31.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的时间信息,以及四项原则的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建国初期,经济落后,资金不足,现代科技发展不足等,可以看出,团结中西医、预防、主义调动群众参与卫生工作,正是在面临资金缺乏,西医人才不足,又要快速改进中国的公共医疗卫生状况的创新性政策。所以选择D。符合国情,不是“左”的表现。当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B不对;材料未提及统一管理的内容,故C不对。
32.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古希腊城邦公民积极参加共同利益的创造,并在此基础上共享利益,个人幸福与城邦密切相关,故选B选项。材料无法看出A选项内容,故排除;材料并没涉及民主制的繁荣,故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处理好公民个体与城邦集体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集体利益至上,故排除D选项。?
33.答案C解析:《国民财富论》提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独立宣言》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肯定了主权在民等启蒙思想的原则,追求独立和解放,发展资本主义。故C选项正确。A不符合史实。前者不符合B选项的表达。以偏概全,故排除B。启蒙思想影响《独立宣言》,并非《国民财富论》,故D选项错误。
34.答案A解析: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美国此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是比较突出的。材料中加强与苏联的文化交流,又不断与社会主义学说进行论战,国家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故选A。日本经济是在60年代快速发展,并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因此C不对。
35.答案B解析: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大量出现,其参与国涉及全世界范围,不仅仅是欧洲,故排除A选项;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产物,90年代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多股经济力量发展,且存在不平衡性,经济领域上有互补趋势,促使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B选项正确;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大量出现并不是直接因果关系。故排除C选项;经济合作组织里,有多种力量的参与,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也并不都是快速发展,故D选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41.(25分)
(1)斯坦因: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有效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促进陆上丝绸之路兴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6分)
孙中山: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交融、维护中国文明的连续性。(4分)
原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内地;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地理学的进步。(4分)
(2)内涵: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保家卫国精神的象征。(6分)
原因:近代列强入侵,尤其是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将长城的文化象征意义与政治整合意义相结合,激发国人的抗争精神。(5分)
42.(12分)
【解析】开放性试题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考查要求,需要考生从题干提供的情境材料中,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本题考查考生从历史的表象中发现问题、例释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三层意思:通过制度规划设置可以减少环境(自然、政治、社会的变迁)的不稳定性;实施环境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制度选择合制度规划的差异;通过对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条件对制度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调整和改良而推动制度的创新性。从以上三个角度出发立论皆可,但要注意题目中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等要求。
【评分】评分说明:观点明晰且正确给2分;阐述部分共8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只能结合一个史实说明,给4分;答出两以上,给9分。若只有史实,每个史实准确给1分。不超过3分。结论2分。
【答案示例】
我认为,学者“制度规划可以减少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是有道理的。
论述: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框架。自秦朝以后,历代统治者面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社会问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从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结论:制度规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延续制度的稳定。
45.(15分)【参考答案】
(1)原因:京城流动人口量大;传统户籍制度的不适应;京城居民杂役负担重;无籍流动人口影响京城的稳定。(一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措施:城乡户籍分治;政府中杂任杂匠岗位优先向无京籍身份的流动人口开放。(一点3分,任答1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促使赋税制度改革(两税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京城社会的稳定;为后世提供借鉴。(一点2分,两点5分)
46.(15分)【参考答案】
(1)抗战处在相持阶段;亲日派大肆散布抗日必亡谬论;国民党借助群众对苏联的不满情绪削弱中共群众基础;国民党借助舆论限制中共势力;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一个要点2分,任意三个6分。)
(2)唤起民众对苏友好感情,维护中苏联盟关系;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满蒙问题正面回应,激发民众抗战热情。(一个要点3分,三个9分。)
47.(15分)【参考答案】
(1)贡献:精研古籍,传承医术;温病学成就突出;培养大批医学人才;对中医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要点2分,共8分。)
(2)职业精神:治病救人的仁者之心;精细严谨,认真负责;执着追求,谦恭好学;不守成见,独辟蹊径。(1个要点2分;2个要点4分;3个要点7分。)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