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4 海洋与人类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4题。
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何处( )
A.c处
B.d处
C.e处
D.f处
2.图中字母代表入海河流挟带的泥沙的是( )
A.a
B.b
C.e
D.c
3.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何处( )
A.a处
B.d处
C.e处
D.f处
4.多金属结核分布在何处( )
A.d处
B.e处
C.f处
D.c处
下图是某地海岸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
5.如果从避风的角度来看,图中哪个地点比较适合建渔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波浪能较为丰富的地点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联合国“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联合组”为海洋污染下的定义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有害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造成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环境优美程度等有害影响。”据此完成7~8题。
7.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
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生活污水
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
C.海上石油平台的油轮事故,引起的石油渗漏和溢出
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
8.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是治理( )
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城市垃圾
B.核电站排出核废料和冷却水
C.石油污染
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造成的污染
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发生时常使海水变为红色或褐色,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B.赤潮的预防首先就是要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陆源污染物质向海洋的排放
C.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D.赤潮的发生与海水养殖没有关系
10.我国杭州湾、莱州湾、辽东湾都可能发生赤潮,但珠江口容易发生赤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面临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密集
B.纬度低,海水温度高,更有利于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大量繁殖
C.较其他海域更为封闭,有利于赤潮的发生
D.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
下图是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A处的筑港条件优于B处。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河流入海口处,常因天文潮引起海水倒灌,河水盐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咸潮。咸潮在该河口最易发生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2005年12月,我国珠江口发生了类似的咸潮,其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超过了以往发生的任何一次。造成这次咸潮损失最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与天文潮潮差变大有关
B.与东南季风风力最大有关
C.与台风的影响有关
D.与珠江流域旱情严重有关
二、非选择题
13.读“辽东湾污染状况图”和“辽东湾海域图”,分析回答各题。
(1)辽东湾所在海域属于我国的内海________海,我国内海还有________。在这些海域,中国拥有绝对主权。
(2)近年来,辽东湾污染状况严重,从污染标准指数分析,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这些污染物大量排入辽东湾,会导致海水________化,破坏生态系统。
(3)结合辽东湾周围工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分析,导致辽东湾污染较重的原因主要是:
①从陆上和海岸生产活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海上生产活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海域自然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辽东湾的环境问题不仅包括海洋污染,还包括海洋生态破坏,其人为原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4 海洋与人类
1~4.解析:海洋渔业资源、油气资源一般分布在大陆架海区,而多金属结核分布在海盆中。
答案:1.B 2.A 3.B 4.C
5~6.解析:根据图示经纬网可判定该地为太平洋中一岛屿,且处于东北信风带控制范围内,甲、乙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带,波浪能较为丰富。丙处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地带,适合建渔港。
答案:5.C 6.A
7~8.解析: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特别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很大。随着海上作业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扩大,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
答案:7.B 8.C
9~10.答案:9.D 10.A
11~12.答案:11.B 12.D
13.答案:(1)渤 琼州海峡 (2)无机磷 无机氮 富营养 (3)①辽东湾周围陆上工农业发达,邻近中国北方的两大工业基地;周围人口稠密,沿海有众多港口和其他海岸设施;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产生大量废弃物排入辽东湾 ②经过辽东湾的船舶和海上石油生产等产生大量的油类物质 ③辽东湾海域相对封闭,不利于污染物与外海交换而充分自净 (4)①人们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一些海洋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②有些海岸工程建设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PAGE
-
1
-(共32张PPT)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时作业13 海水的运动
一、选择题
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它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
000万千瓦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利用波浪发电其能量来源是( )
A.天体引潮力 B.地球内部
C.太阳能
D.海洋生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浪对海岸地貌的塑造影响不大
B.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C.我国的山东、福建、江苏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
D.海啸也是一种风浪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3~5题。
3.该图表示的时间是( )
A.一月
B.二月
C.五月
D.八月
4.图中A处水温特点的成因是( )
A.所处纬度较低
B.附近有寒流经过
C.距离大陆较近
D.受东南信风影响
5.关于此时图中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气状况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岸附近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B.东岸附近地区气温低、降水多
C.西岸附近地区气压高、降水少
D.东岸附近地区气压低、降水少
6.12月,自东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航船常遇到( )
A.顺风顺水
B.逆风顺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逆水
7.下图表示两股洋流和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南半球暖流
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
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
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6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
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9.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①地的洋流名称是( )
A.本格拉寒流
B.厄加勒斯暖流
C.日本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11.若商船6月从②海域出发回国,此时商船(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13.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4.读“海浪警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洋流等。
(2)巨浪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防范巨浪?
15.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条洋流中,属风海流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2)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区海水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它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交汇处。世界上同属于此种原因而形成的大渔场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4)若①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角度上讲,海洋环境的保护需要________。
(5)若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航行,从A到B,又返回到A,请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航行方向,并指出从A到B利用的盛行风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次利用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3 海水的运动
1~2.解析:第1题,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而形成的,所以其能量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第2题,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山东和江苏的波浪能不是很丰富;海啸是海底地震引起的海水波动。
答案:1.C 2.B
3~5.解析:第3题,根据等温线可知,此时,相同纬度北半球海水表层温度大于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季。第4题,A处为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第5题,西岸附近地区受暖流影响,气温高,降水多;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降水少。
答案:3.D 4.B 5.A
6.解析:直布罗陀海峡地处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12月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风,船只自东向西航行,是逆风;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盐度高,海水密度大,海面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因此航船是逆水航行。
答案:D
7.解析:甲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应为北半球。乙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甲、乙洋流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故甲、乙都是暖流。从水温可知,两地都应在中低纬海区,故乙为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暖流,应在大陆东岸。从方向上看,不可能是赤道逆流。故选C。
答案:C
8.解析:德班地处非洲东岸,沿岸附近有厄加勒斯暖流,该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受非洲大陆的阻挡后向南偏转形成的。因此该洋流的流向主要受控于陆地阻挡,C项正确。
答案:C
9.解析: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墨西哥湾暖流由南向北流,选B项。
答案:B
10~11.解析:第10题,该海域位于我国东部,为日本暖流。第11题,6月②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海水向东流动。
答案:10.C 11.A
12~13.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②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全年高于0
℃,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故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是③地。第13题,由图可知,甲、乙之间航线与北大西洋暖流分布基本一致,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由甲到乙顺流省时,由乙到甲逆流耗时较多。
答案:12.C 13.B
14.解析:第(1)题,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等。第(2)题,巨浪的形成需要有宽阔的洋面和稳定的大风。第(3)题,防范巨浪要从监测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考虑。
答案:(1)波浪 潮汐
(2)海洋面积辽阔 稳定的大风
(3)①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观测网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和评估业务;②建立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③加固沿海堤坝;④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⑤保护红树林和珊瑚礁等。
15.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轮廓和纬度位置判断该海域为北大西洋,北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以北为西风带,以南为东北信风带。第(2)题,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的盐度更高,由此判断四海区盐度高低顺序。第(3)题,图中③处为纽芬兰岛,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北海渔场和北海道渔场。第(4)题,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解决海洋污染问题需要国际合作。第(5)题,据图可判断,从A到B利用的盛行风是东北信风,顺次利用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
答案:(1)a c 西 信 (2)②①④③
(3)纽芬兰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4)扩大了污染范围,但浓度降低,加快了净化速度 国际合作
(5)顺时针方向(图略) 东北信风 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
PAGE
-
1
-(共38张PPT)
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课时作业12 海水的性质
一、选择题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地热,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下图为“沿32°N的8月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6题。
3.与大洋中部相比( )
A.大洋东岸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B.大洋东岸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大洋西岸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大洋西岸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4.形成大洋东、西两岸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寒暖流流经 B.陆地径流注入
C.海区封闭性
D.降水量和蒸发量
5.图中显示盐度最低处位于( )
①120°E ②120°W ③亚欧大陆西岸 ④太平洋西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图中显示的温度最高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气候
C.洋流
D.太阳辐射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8.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读图,完成9~11题。
9.P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 )
A.3.05
B.3.15
C.3.25
D.3.35
10.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11.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海水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透明度板)垂直地沉入水中,直至刚刚看不见的最大深度。下图为我国台湾海峡多年来夏季海水平均透明度遥感影像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台湾海峡夏季海水透明度的总体分布特点是( )
A.近海透明度高于外海
B.近海透明度低于外海
C.由大陆沿海向台湾沿海透明度逐渐降低
D.由台湾海峡向大陆和台湾沿海透明度逐渐升高
13.导致台湾海峡海域夏季海水透明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云层厚度
B.海洋深度
C.沿岸径流
D.海洋浮游生物
二、非选择题
14.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260多个岛礁及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下图是“南海海域8份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三沙市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A、B、C、D四地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两地相比,表面水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两地相比,表面水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地的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盐度相比盐度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2 海水的性质
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收支平衡的海区在30°N;赤道海区热量收入小于20°N,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少,故B、C均可排除。第2题,关键要了解影响海洋表面温度的因素有哪些。洋流是调节高、低纬各海区间热量平衡的主要方式。
答案:1.A 2.B
3~6.解析:第3题,首先搞清楚“大洋东、西岸”的含义,然后读图可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该题题干提示是8月的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此时该纬度大洋西岸的河流处于丰水期,有大量的淡水注入到海洋中去,所以大洋西岸的盐度比大洋东岸低。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盐度最低处位于120°E太平洋西岸。第6题,同纬度海区温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洋流的影响,图中显示的温度最高处正好是暖流——日本暖流的流经处。
答案:3.A 4.B 5.B 6.C
7~8.解析:第7题,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确。第8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读图可知,渤海年平均气温较低,海冰资源充足,故A错误;海冰数量庞大且分布在海水表层,其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故B错误;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淡水需求非常旺盛,故D错误;大规模开采海冰要有大型的挖掘、运输、储存海冰的设备和设施,就目前而言投入巨大、成本过高,故C正确。
答案:7.A 8.C
9~11.解析:第9题,P岛位于等盐度线3.1~3.2之间。第10题,若在长江口沿南北方向作一直线则可以看出:以长江口为中心,盐度向两侧递增,说明长江口的盐度是最小的(低于2.8),主要是长江稀释了海水的缘故。第11题,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同经度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2月左右。
答案:9.B 10.D 11.A
12~13.解析:本题以我国台湾海域多年来夏季海水平均透明度遥感影像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台湾海峡夏季海水透明度的总体分布特点,考查影响海水透明度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2题,读图可知,台湾海峡海水透明度近海低于远海,海水透明度由台湾海峡中部分别向福建和台湾沿海逐渐降低。第13题,海水透明度的大小主要受地理位置、大陆径流、自然光场(光照强度)、海水浮游生物和悬浮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湾海峡沿岸多径流,夏季台湾海峡附近地区降水最大,径流最大(正值汛期),海水含沙量大,河流挟带大量泥沙等物质汇入近海,使近海海水透明度下降,因此,沿岸径流是导致台湾海峡海域海水透明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12.B 13.C
14.解析:第(1)题,南海有多条河流汇入,故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表层海水盐度偏低。第(2)题,三沙市纬度低,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第(3)题,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可从海水淡化,收集雨水,节约用水等方面考虑。
答案:(1)低 有多条河流汇入
(2)太阳能 风能(波浪能、潮汐能)
(3)海水淡化;收集雨水;节约用水(任答两点)
15.解析:从纬度的分布规律看,海水温度一般是低纬高于高纬,而盐度则是由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其局部因素只能在局部地区施加影响。
答案:(1)B 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且该处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A 纬度低,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海水蒸发的热量
(3)D 地处低纬大陆东岸,有暖流经过 D地 暖流经过,水温增高,蒸发量变大,盐度较高,而C地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蒸发量较小,盐度较低
(4)高 E地所在的纬度大部分是海洋,无河流注入的淡水稀释,而同纬度的北半球海区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的淡水注入稀释,故盐度较低
PAGE
-
1
-(共37张PPT)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课时作业11 水循环
一、选择题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
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a—水汽输送
B.b—蒸发
C.c—地下径流
D.d—下渗
4.有关水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B.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C.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D.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
6.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7~9题。
7.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8.该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9.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读“亚马孙河流域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亚马孙河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A.水汽输送
B.下渗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11.关于亚马孙河流域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
B.下渗减少
C.地下径流增加
D.地表径流增加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二、非选择题
14.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________(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
(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和重力能。
(4)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问题。
15.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过程?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⑥输水量会很大?
(3)图中,如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课时作业11 水循环
1~2.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量最大的是海洋,这些水体大部分形成海洋上的降水,故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由此可推断出图中海水蒸发为87,海洋上的降水为79,陆地蒸发为13,陆地降水为21;陆地降水除了被蒸发的部分,剩余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径流量为8。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环节a为水汽输送,该环节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为地表径流,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案:1.D 2.C
3~4.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以确定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第4题,水循环促进了水体的更新与循环,是联系各圈层的能量和物质运动的纽带,并能参与陆地地貌的塑造,但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对地表径流等环节产生影响。
答案:3.A 4.C
5~6.解析:第5题,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对。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A、B、C错。第6题,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对。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对。可能降低江河水位,③错。绿地得到发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A对。
答案:5.D 6.A
7~9.解析:第7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使雨水被收集和利用后难以在地表汇集成径流。故选D。第8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故B选项正确。第9题,该系统适合在缺水的地区使用,选项所列的四个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故选C。
答案:7.D 8.B 9.C
10~11.解析:第10题,亚马孙河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D正确。第11题,亚马孙河植被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破坏会使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C不正确。
答案:10.D 11.C
12~13.解析:第12题,由图中相关信息可知图示为我国长江荆江河段,对该河段而言,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河道弯曲,地势低洼等原因。第13题,采取的防洪措施是修筑大堤。支流众多、洪峰叠加是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洪水的原因之一,而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也是针对中下游多洪水灾害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12.A 13.B
14.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循环;C是大陆架海区,其丰富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地表径流环节带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关。第(2)题,根据箭头的指向可看出,A为水汽输送环节,由此可以实现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及水汽调节。第(3)题,水循环得以实现的内因是在常温下水可以进行三态变化,而外因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第(4)题,B位于沿海地区,若在B处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引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3)太阳辐射能 (4)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15.解析:第(1)题,读图,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主要的具体措施是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第(2)题,读图,环节⑥是下渗,输水量会很大的条件包括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等。第(3)题,如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坏。
答案:(1)海陆间大循环 地表径流 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
(2)①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②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③植被覆盖好。
(3)①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②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③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
PAGE
-
1
-(共47张PPT)
第一节 水循环
储|渗调循|释
存透节环|放
绿色屋顶
湖泊
物滞留
雨水花园
透水路面
森林湿地
雨水再生利用
1e
海绵城市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