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2.1.1 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2.1.1 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2 18: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阳系的基本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知道“天文单位”是用来表示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由近及远设想我们生活的空间在宇宙中变得多么的渺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研究活动并不只局限于实验室,需要长期的观察并具丰富的想象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天文单位的概念。
教学过程
(在此列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说明)
一、引入
出示星空的图片,提问:
1、夜空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属于什么星?
2、这些星星中有一颗离我们最近,带给地球温暖和光明,你知道是哪一颗吗?---太阳
3、为什么只有在晴朗的晚上我们才能看清楚其它和太阳一样的星星?
4、晴朗的夜空中,有一颗星星时圆时缺与地球相伴,它叫什么?
有些问题学生能回答,有些答错,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图片展示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三颗星球,地球、太阳、月亮。
太阳---自身会发光发热,叫恒星。
地球---自身不会发光发热,围绕恒星(太阳)做圆周运动,叫行星。
月球—围绕行星做圆周运动,叫行星的卫星。
刚才问大家夜空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是什么星?
----恒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他恒星离地球十分遥远,由于太阳的强光,所以只有在夜晚才能看清楚它们。---与引入相呼应。
同济二初教学案
太阳、地球、月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相互运动。PPT展示三者模拟运动。
2、恒星、行星、卫星之间都在进行公转和自转。
地球绕太阳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年
地球自转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天
一天中的昼夜更迭是由什么引起的?---自转
一年中的四季更迭又是如何引起的?---公转
3、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如何方便地表述?
150000000公里,在天文学上通常把这个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表示为1AU。
图示:
4、除了地球之外,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它们与太阳的位置是怎样的?
填写书P3---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从书上图中可以看出,从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算起,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用天文单位了解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太阳系的各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及各大行星的公转周期:
6、其他行星的卫星简介。PPT?
7、想想看,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其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行星离太阳的距离越远,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就越( )。
(大/小)
本节课小结----太阳系的组成:
一颗恒星-太阳
大行星8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的卫星,如月球
大量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太阳系这种星系在宇宙中多不多?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请大家思考,我们下次课再讲。
课后作业(视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大量图片和视频,学习新知识更加容易,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