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2.1.1 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2.1.1 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设计 (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2 18: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太阳系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太阳系的组成。
2、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和组织竞赛活动,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2、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冥王星被踢出大行星系列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研究活动不只局限于实验室。
2、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难点:太阳系家庭成员中的排列顺序。
三、教学器具
图片、多媒体课件。
四、组织教学
1、教学流程
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降临,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们总能看见许许多多绚丽夺目的天体,组成的美丽宇宙,运气好的话,能看到美丽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一不留神划过天际,还能看到彗星像一把扫帚是的光临我们的天幕,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夜空中一闪闪的像个小眼睛似的的恒星群。带着这样的背景,我们一同来研究一下这三个模型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天体。 ppt投影这些文字,师生一起读。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活动1:认识太阳、地球、月亮
投影三个天体图片。
引导学生继续看图:使学生了解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太阳、地球、月亮。
1、地球在逆时针自转。
2、地球每转一圈就是一天。
3、地球也在逆时针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周期:
365.2422天,这就是:每四年二月份是29天的原因。
4、月球绕着地球转,月球公转周期:27.32天,这就是:每四年有一年闰月的原因。
5、了解地球出现一年四季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回答。
活动2:了解恒星、行星、卫星的定义
通过观察模型。引导学生了解
我们把太阳,这种能发光、发热,而且体积非常庞大的天体称为恒星;
像地球这样围绕太阳转动的称之为行星;
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称之为卫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
讲述:现在我们知道了宇宙中有彗星、有恒星、有行星、还有卫星,现在我们对它们进行一下整合,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进行旋转的行星,和这些行星所带的卫星,以及彗星,流星等天体所构成的一个系统,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太阳系。
学生听讲、并加以理解

活动3:通过图片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我们知道了我们美丽的地球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那么太阳系里有没有其他的行星呢?太阳系里有几大行星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呢?这几大行星又是如何排序的呢?请大家观看下图来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系图片,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并回答:
1、太阳系有八大行星。
2、八大行星的排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活动4:你们知道潮汐现象和那个天体有关吗? 冥王星为什么被踢出大行星之列
教师提出问题。
总结:潮汐现象的原理。
月球和太阳对潮汐的影响。
教师同出问题。
同时出示相关材料。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
学生阅读,了解冥王星被踢出大行星之列的理由。
学生阅读:了解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小结
1、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
2、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