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酸碱中和滴定法》说课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选修6第三单元《物质含量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化学知识是通过他们的主动活动自己建构的,每个学生建构的化学知识都有其个性特征,故本节课做如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物质进行定性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对物质的定量检测,使学生了解对物质检测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定量检测的基本特点、实验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定量检测的实验方法和思路,认识定量分析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运用定量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条件的筛选理解酸碱中和滴定法的实验原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和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提高实验灵敏度进行条件筛选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确分析化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中和滴定终点判断、滴定操作及数字传感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提高实验灵敏度的探究合作探究及数字传感技术的应用的感知,体验定量检测的实验方法和思路,认识定量分析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运用定量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中控制实验条件提高精确度的科学分析方法,酸碱中和测定操作及误差分析。
教学难点:控制实验条件提高精确度、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与思想。
二、教法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反应原理学生较容易理解并能进行基本的理论设计。采用问题启导、小组合作、pH传感数字实验探究等方法。
通过设计港珠澳大桥沉管技术误差标准、医学检测报告单的精度标准及科学话中第三位小数的胜利的科学探究发现等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提高定量分析实验精确度的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从提高标准碱的精确度、筛选条件提高测定溶液体积精确度、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明确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定量实验精确度的基本方法;
通过pH传感数字实验探究、计算误差允许范围内滴定终点PH的突跃范围来选择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了解并奠定分析化学的基本思想。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注重思维辨析、总结内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展示酸碱中和滴定基本原理
二、情景过度
:小组合作探讨提高精度方法
三、条件筛选:围绕要点筛选条件提高精度
四、原理深探:pH传感加计算明确终点判断
五、操作实践:滴定操作及误差分析
六、课堂总结:理解原理、筛选条件提高精度
《一》问题导入:如何测定待测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滴入硝酸银硝酸溶液,称取沉淀的质量
2、滴入碳酸钠溶液,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
3、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
定量分析(据化学反应比例)
展示原理:酸碱中和滴定基本原理:
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定量分析方法
2、原理:
中和反应中:H++OH-=H2O
当n(H+)=n(OH-),完全中和
对于一元酸与碱反应时:C酸V酸=C碱V碱
《二》情景过度:
思考1:酸碱中和滴定操作关键问题?
1、标准碱:要求浓度精确,便于使用
2、仪器:准确测定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3、终点判断: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思考2:围绕三点关键问题,如何测定待
测盐酸的浓度并达到一定的精确度要求呢?
医学检测报告单——精确度标准
《三》条件筛选提高精度
1、标准碱:固体还是溶液?浓溶液还是稀溶液?使用浓度会否变化?如何保证与待测酸溶液充分反应?并说出理由?
3、终点判断:如何让反应终点有明显现象便于
判断,并分析其可行性?
2、仪器:向上倒出还是向下滴用?分度值、
口径、容积、盛装药品原则?
筛选一:标准氢氧化钠的条件控制
标准碱的使用要求:
(1)取用方便:溶液比固体好用
(2)灵敏度高:稀溶液比浓溶液好
(3)保证浓度:使用过程中不被稀释,润洗
(4)反应充分:用锥形瓶作反应容器不断摇匀或使用磁力搅拌器
筛选二:精准测量溶液体积的
仪器要求?
(1)溶液向下滴用
(2)方便控制滴定量——加装活塞
(3)口径越细越精确
(4)刻度分度值小越精确
(5)兼顾容积要求
(6)适用药品保存原则
(7)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仪器:移液管、酸式碱式滴定管
《四》原理深探
筛选三: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反应完全?
1、滴加适当的酸碱指示剂,通过颜色变化能否指示中和反应恰好完成?
常用指示剂变色范围(pH)
甲基橙:
(红色)~
3.1~4.4
~(黄色)
石
蕊:
(红色)~
5.0~8.0
~(蓝色)
酚
酞:
(无色)~
8.2~10.0
~(红色)
筛选三: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反应完全?
2、pH传感器数字监测滴定终点溶液pH突变
3、计算:滴定误差允许范围为0.1%,用
0.1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mol/L
盐酸,计算滴入误差允许范围(20.02mL)或(19.98mL)标准碱溶液,溶液的pH是多少?
已知:酸溶液:pH
=
-
lgc(H+)
碱溶液:pH
=14-(-
lgc(OH-))
筛选三: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反应完全?
20.02mL碱溶液:pH
=9.7;19.98mL碱溶液:pH
=4.3
酸碱中和滴定pH突跃范围
误差允许范围为0.1%,用0.1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mol/L盐酸,滴定的突跃范围pH为4.3—9.7,以此为依据,可以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步骤: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
4、赶气泡: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5、调液:
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记下读数。
《五》实践操作及误差分析
6、取液:
(1)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盐酸溶液于锥形瓶中
(2)滴入2~3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7、滴定:左手控制酸式碱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
9、计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8、记录:当看到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时,停止滴定,准确记下读数,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三、滴定的误差分析:
C(标)、
V(测)是已知的数据,因此C(测)的大小只由V(标)
——“读数”决定,只要直接或者间接的能引起“读数”的变化,则C(测)也随着变化,且二者的变化是成正比例变化。
已知
已知
读数
决定误差原因:
《六》课堂小结
3、通过条件筛选、实验操作、pH数字传感
监测、误差分析,明确滴定操作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
2、据精度要求筛选条件:
选择标准氢氧化钠、实验仪器、终点判断指示剂。
1、明确定量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五、板书设计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