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8 鱼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8 鱼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3 08:1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鱼》教学设计
1、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鲫鱼的外形及特点,能描述鱼类的外形及特点。
2、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重点: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难点: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表格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1、课件,表扬的表格。
2、水槽7个,水、毛巾7块和卫生纸。
3、注射器7个,红色素少许;鱼7条、装鱼瓶12个、放大镜,每组4个;
4、鱼网7个、鱼夹7个、橡皮筋;
5、实验报告单每组2份;奖品,书每人一本。
设计理念
本节课根据强化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引导的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验研讨、汇报的教学过程;强化思维创新的训练过程的理念设计了活动,开始“猜谜语激趣引入”、活动进行中“猜测、观察、探索,解决问题”、探究结束时“谈收获,课堂延伸”的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前交流
1、每组相互鼓励,组里的口号喊出来。
2、每组做好实验分工,选好记录员。
1、
猜一猜,激趣引入
(2分钟)
师:亲爱的孩子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课件1>请听: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腿能走,有翅难飞。打一种动物。你们一猜就对!你喜欢吃鱼吗?(喜欢)鱼的营养价值很高,鱼的种类很多,已经被人类发现的就有两万多种,请请你欣赏!
播放图片<课件2>
二、看图片,品教材,展知识(6分钟)
1.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鱼类。<课件3>△
板书;鱼
2.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25页到27页的内容,开始吧!师画鱼
3.通过看书和课前搜集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呀?生1-6板书:鱼的三部分。
三、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6分钟)
1.
因为鲫鱼是鱼类的典型代表,所以今天用它来做研究。<课件4>先听观察要求。
2.观察:现在请组内分好工,观察开始-
3.交记录单,分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课件5>
4.过渡:
<课件6>你能不能指出各种鱼鳍的位置呢?(生1名回答)鱼儿身上布满有鳞片,鳍分5种,胸前的鳍叫胸鳍,腹部的鳍叫腹鳍,背上的鳍叫背鳍,这三种鳍分布在躯干上,而尾部有臀鳍和尾鳍。
5.
<课件7>这么多的鳍有什么作用呢?请大胆的猜想吗?
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你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呢?生1-5
6.各小组讨论,想出验证方法,预测研究结果,并分组汇报。
7.总结过渡: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各具特色,使人耳目一新。
四、探究鳍和鳃的作用
(共16分钟)
实验一
研究鳍的作用
(9分钟)
1.
老师做示范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大家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听要求:老师做示范,鱼网捞起鱼儿,轻轻夹住鱼鳍,然后扎上皮筋。现在请组内先分工,再动手,开始吧!
2.汇报总结。(生1-6)
板书
鱼用鳍运动。
生1:鱼是用鳍来运动的。
生2:鱼没有鳍就不能运动了。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验证了鱼是用鳍来运动的这一猜想。你们认真探索的精神,让我喜欢,使我佩服!
实验二
研究鳃的作用
(7分钟)
1.提问:瞧,鱼儿在不停地喝水会涨破肚皮吗?生1-2:它是在呼吸水中的氧气。
师:你们能大胆的猜想,真是好样的!
2.预测和制定方案:接下来请小组讨论,想出办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汇报预测和研究方案,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a.

请先听实验要求;
b.
老师边讲实验要求;
c.分组实验:老师巡视。
d.汇报总结。(6个同学)
师小结:△
(鳃图)我们看到了红色的水从口里吞入经过鳃部又排出来了,这说明鳃的作用是帮助鱼儿呼吸的。板书:鱼用鳃呼吸。
五、
课堂小结
(5分钟)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生1:鱼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生2:鱼用鳍来运动。
生3:鱼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五种。尾鳍掌握方向,提供动力,背鳍对鱼体平衡起关键作用,其余的鳍都起平衡作用。
生4:鱼用鳃呼吸。生5我明白了科学要大胆猜想用于探索,才会成为科学家。生6原来科学课这么有趣!
六、课外延伸
(3分钟)
从鱼的形状结构上得到的启发。生1-3发明水中飞鱼。
师:是啊,你们收获满满,老师为你们自豪!看到你们认真听讲的样子,使我快乐,给我鼓励。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七、总结
(2分钟)
请大家回去喂养鱼儿,并将新的发现写在观察日记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鱼类的其它特征。那时我们来个探究大比拼,好吗?
最后,与你共勉:齐读-问号,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一切真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探索得来。
下课,孩子们,再见!请小组内整理实验材料,有序离开!
八、教学反思
1、
我力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注重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鱼是学生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在这个前提下,用谜语入题,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零距离观察鲫鱼,并作观察记录,促使学生尽可能地对鲫鱼进行仔细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的修订了头脑中鲫鱼的认识,特别是对鱼鳍和鱼鳃的了解。
(2)围绕核心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新课标》指出,科学的本质是探究,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进行观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认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我对实验的改进是有效的:
在验证鱼鳍的作用时,用夹子作实验材料,为了尽可能的不伤害到金鱼,我实验了很多种材料,这种效果是最好的,怕伤害鲫鱼,还用纱布包裹夹子做了“绑腿”。在验证鱼鳃的作用时,由于鲫鱼在水中不停的活动,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用一个小鱼网网住或绑住鲫鱼,限制它的活动范围,再在嘴前滴食用色素水,降低的实验的难度,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3、不足之处:
(1)把握课堂生成不够。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在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回答,我没有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
(2)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总是有时间包袱。孩子的思维反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化为文字表达出来,不能操之过急,流于形式。
2018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