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工业化与人大制度确立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工业化起步和人大制度确立
一五计划、民主政治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
了解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大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目
标
工业化是使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行动或过程。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工业化
01
工业化背景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
比较内容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粮食
1.1亿吨
208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金黄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经济基础差
比较
内容
中国1952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工业落后
农业国
国家贫穷,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时间
1953—1957年
背景
一五计划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为什么不优先发展轻工业,或轻重工业齐头并进?
基本任务
①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需要重工业
②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要靠重工业;要变革千百年来的手工农具,离不开重工业。
③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而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原因
④学习苏联。
建国初,物质极大的匮乏,在重视重工业的同时适当发展轻工业,解决百姓生活的需求。也是重工业的需要
02
工业化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鞍钢场景
工业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工业成就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交通成就
鹰厦铁路
(1957年通车)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交通成就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交通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03
工业化意义
意义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圆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勤劳奋斗的结果,也和当时苏联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04
人大制度确立
1954年9月,北京
内容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时间,地点
人大制度
原因
(1)从制定过程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2)从内容看
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小结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
一届全国人大
基本任务
主要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历史意义
训练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训练
2.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B
训练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谢
谢
聆
听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五计划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4.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5.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6.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7.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及机构分别是
A.1912年,民国议会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
D.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9.1953-1957
年,我国铁路的修建,一是适应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后方的需要,继续修建通往西南、西北的铁路干线;二是在许多海防重镇和海运港口建设铁路,如鹰厦铁路;三是为了加强和苏联、蒙古国的交往,增建了新的国际联运线。材料表明我国(
)
A.“一五计划”注重铁路建设
B.根据具体所需进行铁路建设
C.新增多条重要的铁路干线
D.已经建成了全国铁路交通网
10.某校要举办一次“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其中不符合展览主题的是(
)
A.青藏公路
B.大庆油田
C.武汉长江大桥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1.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1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上海经济发展遇到较多困难,同时内地的经济发展又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缺乏经验。在“一五”计划期间,经主管经济的副总理陈云同志批示,一箭双雕,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上海对内地进行支援,一批轻工、纺织工广从上海搬到河南、陕西等地,21万上海人支援外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工8万多人。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一五计划重工业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
C.上海经济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D.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可以调控和优化资源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总额为6.5亿元。1953年7月15日开始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建成并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毛泽东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10月15日,正式移交生产,每年生产载重汽车3万辆。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哪一年?
“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举三例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取得的重要成果
(3)现在长春仍享有“汽车城”的美誉,请你为今天的长春建设提一条建议或设想
14.请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内容: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制定并颁布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基础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
(4)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A
6.C
7.D
8.B
9.B
10.B
11.B
12.D
13.
(1)1953年。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3)重视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引进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发挥资源优势,重视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4.(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工农联盟
(3)人民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