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北京版)认识时间-PPT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北京版)认识时间-PPT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23 09:42:47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认识时间
二年级
数学
课前准备
7时
7时半
分针指向12,
时针指向7。
分针指向6,
时针走过7。
7时
7时半
7时30分。
7时30分?
10
15
25
30
活动要求
拨出8时15分。
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分针指向3,
怎么就是15分?
10
15
这是15分。
谁拨得对呢?
这是9时40分。
我能在小钟表
上拨出来。
10
15
25
30
35
40
五八四十
这是10时55分。
这是9时55分。
谁说得对呢?
活动要求
拨一拨、看一看,这是几时55分?
这是9时55分。
接近整时的时间
容易读错。
时针走过几,是几时多,
多多少,看分针。
可以请小钟表来帮忙。
活动要求
写一写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请你说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写出来。
经过(
40
)分
10
15
25
30
40
35
这是10时50分。
这是10时30分。
这是10时5分。
10时5分
10时30分
时针、分针会在哪?
10时50分。
活动要求
想一想,“10时50分”
时针和分针
在什么位置?请你拨一拨。
我会读时间、
写时间。
可以借助小钟表
来帮忙。
接近整时的时
间容易认错。
课后实践活动

见第八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
年级:二年级
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模型,准确读取钟面上表示的时刻,会时间的两种写法,能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时、半时,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了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和1大格对应的时间,以及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前面认读整时、半时的经验,对于认读几时几分有了一定的方法。但当分针落在特定区域,如8时55分,容易误读成9时55分。因为钟面上呈现的时间是静止的,不易感受到时针和分针的联动效应,学生认读时易受距离时针最近的数的影响,缺少将具体时刻与时间单位累加建立联系的意识。另外,在简单写法上,容易将8时5分写作8:5,忽视用0占位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直观中感悟指针运动方向,体会时间单位“分”的累加:通过用阴影直观表示出每个钟面上分针走过的区域及指针转动的方向,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认读时间的方法,明确时针走过了数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2.动态中感悟指针联动关系,启动推演思维认读时间:通过呈现连续变化时间,体会在“分”累加过程中,时针和分针的共同联动性,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将认识时间与钟面的动态运动过程相关联,进一步深化认读时间的方法,明确要读出一个时间,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确定,并在观察对比中掌握时间的两种写法。
3.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内在动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有序表达,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作息,珍惜时间的习惯。
二、教案目标
1.借助钟面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能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重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难点)
3.在认识时间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1.欣赏学生作品,这里有哪些你认识的时间,复习整时和半时的认读。
2.思考:7时半怎么就是7时30分?
(二)动静结合,认识时间
活动一:认识8时15分,初步感受指针联动。
活动要求:

请你用自己的小钟表,拨出8时15分。

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说你的发现。
(1)分针的位置。
预设:分针都指向3。
思考:分针指向3,怎么就是15分?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分针指向3,走了3个大格,是3个5分,是15分。
(2)时针的位置。
观察:时针是正好指向8,还是走过了一点?
观察钟面从8时到8时15分的运动过程,当分针从12走到3的时候,时针也慢慢地走过了8。
活动二:认识9时40分,学习确定时刻的方法。
猜想:9时40分,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1)确定分针的位置。
预设:①
数。

乘法口诀

(2)确定时针的位置。
观察钟面从9时到9时40分的运动过程,体会时针随着分针一起转动,9时40分,分针走到8,时针走过9,离10更近了。
活动三:认识9时55分,突破教学难点。
1.思考:这是9时55分,还是10时55分?
活动要求:拿出自己的小钟表,拨一拨,看一看,说说这是几时55分?
(1)交流:
预设:①
从9时开始拨,时针从9开始走,快走到10了。

从10时开始拨,时针从10开始走,快走到11了。
(2)观察钟面从9时到9时55分的运动过程,体会指针联动。
2.讨论:你们是怎么读钟面上时间的?
小结:认读几时几分的时间,要看清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看分针。遇到不好认的时间,可以请小钟表帮忙。
活动四:写时间,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1.借助经验,学习时间的两种写法。
我们读出了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自己试一试。
活动要求:请你写一写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订正:
小结:这和我们原来记录整时和半时的方法是一样的。
2.巩固时间的写法,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1)突破写时间的易错点。
活动要求:请你写一写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重点订正:分钟数不满10的写法。
(2)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童童3时5分开始练琴,3时45分练完了,他练了多长时间?
小结:数一数、算一算,可以知道经过时间。
活动五:猜一猜,发展推理能力。
钟面上只剩下时针,猜猜现在是什么时间?
(1)分享交流。
预设:这不是10时5分,也不是10时30分,可能是10时50分。
(2)想一想,“10时50分”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请你用自己的小钟表拨一拨。
(三)回顾反思,形成体系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有什么经验想和大家分享?
预设:1.会认读、记录几时几分的钟面。
2.提醒:接近整时的时间容易读错。
3.遇到困难可以请小钟表帮忙。
(四)课后实践,拓展应用
1.用小钟表表示图上同学开始学习的时间,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表示。
2.选择你喜欢的一件事情,说一说怎样用小钟表表示出做这件事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想一想,你做这件事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