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2

文档属性

名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20 08: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吾斯役之不幸
大王亦幸赦臣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则吾斯役之不幸
大王亦幸赦臣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运

则吾斯役之不幸
大王亦幸赦臣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运
幸亏

则吾斯役之不幸
大王亦幸赦臣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运
幸亏
宠幸

则吾斯役之不幸
大王亦幸赦臣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运
幸亏
宠幸
皇帝到某处

则吾斯役之不幸
大王亦幸赦臣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运
幸亏
宠幸
皇帝到某处
希望

则吾斯役之不幸
大王亦幸赦臣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运
幸亏
宠幸
皇帝到某处
希望
侥幸

则吾斯役之不幸
大王亦幸赦臣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运
幸亏
宠幸
皇帝到某处
希望
侥幸
幸亏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通家尚负责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久负盛名
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一词多义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通家尚负责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久负盛名
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覆盖
一词多义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通家尚负责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久负盛名
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覆盖

一词多义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通家尚负责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久负盛名
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覆盖

背着
一词多义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通家尚负责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久负盛名
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覆盖

背着
享有
一词多义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通家尚负责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久负盛名
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覆盖

背着
享有

一词多义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景公引领而望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景公引领而望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延请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景公引领而望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延请
牵,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景公引领而望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延请
牵,拉
掉转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景公引领而望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延请
牵,拉
掉转
拉开弓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景公引领而望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延请
牵,拉
掉转
拉开弓
伸长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景公引领而望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延请
牵,拉
掉转
拉开弓
伸长
引导、率领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景公引领而望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延请
牵,拉
掉转
拉开弓
伸长
引导、率领
退却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隙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隙
一会儿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隙
一会儿
参与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隙
一会儿
参与
夹杂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隙
一会儿
参与
夹杂
离间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隙
一会儿
参与
夹杂
离间
从小道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隙
一会儿
参与
夹杂
离间
从小道
间或
赵王得璧
秦王索璧
群臣商议
相如请命
相如赴秦
秦王得璧
相如持璧撞拄
召有司案图
从者归璧于赵
九宾于廷
左右欲刃相如
拜为上大夫
秦王邀赵王
廉颇送至境
渑池相会
赵王鼓瑟
相如逼秦王击缶
官拜上卿
廉颇妒相如
相如引车避匿
相如劝阻舍人
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
刎颈之交
情节梳理
情节梳理
第一部分 (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情节梳理
第一部分 (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
  
情节梳理
第一部分 (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
  1.(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
  
情节梳理
第一部分 (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
  1.(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
  2.(6-11)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 秦王斗争的经过
情节梳理
第一部分 (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
  1.(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
  2.(6-11)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 秦王斗争的经过
  3.(12-13)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取得的成果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3.(16)写斗争结果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3.(16)写斗争结果
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3.(16)写斗争结果
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
 1.(17-18)写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3.(16)写斗争结果
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
 1.(17-18)写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
 2.(19)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3.(16)写斗争结果
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
 1.(17-18)写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
 2.(19)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
 3.(20-21)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能言善辩的大智大勇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宽厚待人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坦率直爽的磊落胸怀。
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紧接着将赵国、秦国尖锐的矛盾展示出来。正当君臣为难,矛盾无法解决之时,宦者令缪贤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举荐蔺相如智谋过人,从而给读者造成悬念。赵王召见蔺相如后,蔺相如胸有成竹地分析了赵国、秦国的形势,得出了“宁许以负秦曲”的结论,并愿亲自出使秦国,且向赵王保证“城入赵,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就与缪贤的举荐巧妙呼应,所以缪贤的举荐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二、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二、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文章一开始作者对廉颇与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进行强烈的对比,一高一低、一贵一贱,造成强烈的反差,紧接着作者又用赵国君臣对秦国欺诈性的来信“计未定”,来衬托蔺相如的智谋过人;在“完璧归赵”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贪婪与欺诈来反衬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在“渑池会”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厉内荏,窘态毕露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最后,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三、细节描写,形神兼备
三、细节描写,形神兼备
  例如:“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突出了蔺相如的“勇”。“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也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的“勇”。这些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对于蔺相如的“智”“勇”认识得更具体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