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 “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过程与方法
1.读写结合,结合多媒体展现丰富的内容,调动学习兴趣。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的特点,体会汉字字义与其偏旁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新课导入:(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呢?
2.揭示课题:(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贝壳,就是海边常见的一种物品,你喜欢它们吗?它们各式各样,还有着各自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贝”的故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正确领读“甲骨”“贝壳”“饰品”“损坏”“赚”“赔”等字词。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拼音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可以结合图片,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字词;或将类似的生字合并对比学习等。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贝”字横折的折写得稍重一些,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甲”字“日”写得略扁,竖要挺直地写在竖中线上。
“骨”字下面“月”的撇变为竖。
“钱”字右边除斜钩外是两横一撇一点。
“与”字第二笔是竖折折钩,末横稍长。
“财”字左边的“贝”瘦长,点稍小。
“关”字上面不要写成“八”,“天”的第一横稍短。
易错提示:
“壳”字上面是“士”,上横长下横短。
“骨”字上部里面的横折不要忘写。
“币”字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得太斜。
(3)读音指导。
多音字:
漂
形近字:
(4)归类识字。
比较字形:
田(田地)—由(由于)—甲(指甲) 品—晶 巾—币
同偏旁识记:
财、赚、赔、购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有2个自然段,讲了甲骨文中的“贝”字由贝壳而来,并且人们用对贝壳的不同想象赋予了“贝”字不同的含义,因此用“贝”作偏旁的字常与钱财有关。
2.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自由发言,如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等。)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明确:这一段介绍的就是贝字的起源。甲骨文中的“贝”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2.读一读第2自然段,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
明确:贝壳珍贵、漂亮。在古代,人们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呢?
明确: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这是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又不容易损坏,古人便把贝壳当作钱币。
4.文中举了哪些用“贝”作偏旁的字?你怎么理解课文中说这些字与钱财有关?
明确:赚:商品买卖中获得利润/获得金钱多(赚钱)。赔:商品买卖中损失本钱,与“赚”相对(赔本买卖)。购:用金钱参与交易买卖,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购物)。贫:跟“富”相对,没有钱或拥有的钱很少(贫穷)。货:买卖商品时使用的钱币(货币),用钱币换取的物品(货物)。
知识拓展:
学过本文,我们知道“贝”作偏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你还能发现其他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吗?
如:许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比如“材、桂、林”等;
许多心字底的字都和心理活动有关,比如“恩、感、想”等。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我们通过学习“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内容认识了形声字的规律,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