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画杨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审视”“严肃”“半晌”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老师的话中的深刻含义,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培养学生科学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要求会写、会认的生字的字音、字形。
2.理解“审视”“严肃”“半晌”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1.结合图片,了解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2.领会老师的话的含义,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红线吊绿球,吊上树梢头,不怕风和雨,就怕贼来偷。(打一水果)
2.揭示答案:杨桃
3.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猜出答案了吗?是的,答案就是“杨桃”。那么,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而课文中“我”画的杨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画杨桃》,去一探究竟吧!(板书:画杨桃)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班、悦”这两个生字时,可以通过结合图片的方法;学习“靠、哈、审视、肃、抢、嘻、诲”这些字词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而”这个生字时,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倒”这个生字时,可以通过与它的其他读音相比较的方法。
猜谜语示例:
天晴无需伞。(谜底:而)
多音字示例:
倒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图”的“囗”的横稍平,“冬”大小适当。
“课”左窄右宽,“果”撇捺宜舒展。
“摆”右上略扁,右下末点顿笔有力。
“座”的“广”撇宜长,包住下面的“坐”;“坐”的底横长。
“交”的首点居中,横稍长,中间收,下部放。
“哈”左边的“口”略小偏上。
易错提示:
“页”最后一笔为长点,不要写成了捺。
“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了“仑”。
“嘻”左边是“口”,不要写成了“日”或“女”。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果:课(上课)—棵(一棵树)—颗(颗粒)
仓:抢(抢答)—枪(水枪)—呛(呛声)
喜:嘻(笑嘻嘻)—嬉(嬉戏)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
(2)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讲了些什么。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1)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 (2)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我”在一次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第二部分(2~17):写老师以“我”画的杨桃为例,耐心细致地教育同学们要实事求是。第三部分(18):写老师的教诲使“我”终生难忘。 (3)讲述的是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却被同学们嘲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教育并启发同学们。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朗读指导:重读“看”“画”,读出“我”观察仔细、画得认真的语气。
(2)提问:“前排靠边”说明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前排靠边”说明了“我”的位置使视觉角度发生了变化。为下文画出五角星样子的杨桃做铺垫。
(3)思考问题:说说“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
明确:“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子,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说明“我”看杨桃的角度与平时不一样,也与其他同学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我”看到的杨桃“像五个角的什么东西”,那么,“我”画出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找寻答案。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图画(tú
huà)
上课(shànɡ
kè)
摇摆(yáo
bǎi)
座位(zuò
wèi)
交通(jiāo
tōnɡ)
哈欠(hā
qian)
书页(shū
yè)
抢先(qiǎnɡ
xiān)
教室(jiào
shì)
笑嘻嘻(xiào
xī
xī)
2.导入新课。
“我”因为“座位在前排靠边的位置”,所以看到了样子不一样的杨桃,“我”也如实地将那个样子的杨桃画了下来。可是,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的反应是怎样的呢?老师又是怎样启发同学们的呢?这节课,我们将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17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先要读出同学们看到“我”的画时嘲笑的语气,然后读出同学们坐在“我”的位置上看到杨桃样子时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的语气。
(2)提问:当“我”把画交出去时,看到画的同学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明确: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根本不像杨桃。“哈哈大笑”说明同学们不仅没有考虑“我”看杨桃的角度,而且自以为对杨桃很熟悉。
学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总存在着联系,所以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得联系上下文。如理解本课同学们“哈哈大笑”,必须联系下文对同学们语言的描写。
(3)思考:“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通过老师“看、坐、审视”这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杨桃,说明老师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4)提问:“半晌”一词表明了什么?
明确:“半晌”一词表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好这件事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5)第11自然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同学们故意拉长了声音嘲笑“我”,表现了他们的自以为是、得意扬扬。
(6)说说第13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明确:这两处的省略号都表示刚才发出嘲笑的同学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他们知错后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的样子。
(7)思考:“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和“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两句属于什么描写?各有什么好处?
明确:神态描写。前一句写老师的神情之所以发生了变化,是因为他感觉到事情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明明画得很准确,其他同学却说“不像”,他意识到同学们还不懂得画画的基本要求,更不懂得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事物,应该认真对待。后一句表明老师的神情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因为他看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心里很高兴。
(8)思考:为什么说“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一句是这个自然段的点睛之笔?
明确:老师的这句话与上文呼应,再次强调了绘画时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我们做事情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2.学习第18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读出感情,表现出“难忘”。
(2)思考:“终生难忘”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老师的话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对于“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这件事,同学们和老师的态度分别是怎么变化的?
同学们的态度变化:开始________,后来________。同学们态度的前后对比描写,表明同学们________。
老师的态度变化:老师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________,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这引起了他的________;老师在教育同学们时神情变得________,是因为他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
明确:哈哈大笑、觉得“好笑” 吞吞吐吐、不好意思 已经知错了 严肃 沉思
和颜悦色
(2)齐读并思考: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看问题或做事情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未经验证而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2.总结。
画杨桃,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而形状各异;看问题,因为出发角度不同而结论迥异;做事情,因为想法不同而结果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画杨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实事求是